20 世紀 70 年代初,香港掀起一次波瀾壯闊的學生運動。由於學生運動接續 1967 年左派暴動而發展,而且學生運動的主題中有「認識祖國」的部分,不少學運領袖,對中國大陸的共產黨政權持肯定的態度,對 毛澤東、 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十分尊敬,甚至崇拜,因此有人認為 70 年代初的香港學生運動是由共產黨幕後煽動而掀起。
事實上, 70 年代初的香港學生運動,可以說是年青一代知識分子的政治醒覺,香港人從殖民地統治中,重新認識、建立自己的社會責任,民族使命。學生運動的開端,是爭取中文成為法定語文。
1968 年 1 月 20 日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學生會舉行「中文列為官方語文問題」研討會,由院長容啟東教授主持,參加者有香港大學、中文大學聯合書院、新亞書院、崇基書院、香港工業學校、羅富國師範學院、天主教大專聯合會等大專院校代表 100 多人,而市政局議員黃夢花醫生、胡鴻烈大律師及香港政府助理民政司黎敦義等特別嘉賓亦應邀參加。大會就中文與政治、中文與市民利益、中文與文化教育等專題進行廣泛討論,最後得出:「香港政府應該實行中文成為官方語文」的結論,並向香港政府提出相同要求。之後,香港各個街坊團體陸續成立「促進中文成為法定語文委員會」。 1970 年 3 月,香港各大專院校學生團體聯合組成中文運動聯席會,同年暑假舉行公開論壇, 10 月港大學生會成立中文運動工作委員會,發動萬人簽名運動,發信向英國官員、英國國會議員請願,將學生的訴求,向社會推展。
同一時期,香港社會上出現非常強烈要求民眾有權參政的呼聲,代表的人物包括當時的市政局民選議員葉錫恩、胡鴻烈、貝納祺等。胡鴻烈曾經公開表示,香港欠缺有力的政治團體,因此香港青年應該有正當的政治組織,促請政府實行政治改革,部分大專院校的學生會代表亦爭取列席教務會議,例如新亞書院學生會發表公開聲明,要求參與新亞校政,作為實踐「新亞精神」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