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趁著冷戰結束,西方國家及日本對中國疏離以致抵制.推出「拓展國際生存空間」的外交政策,試圖藉經濟優勢,與中國政府在國際上堅持的「一個中國」政策展開較量,發展金錢外交,嘗試「雙重承認」的可能性。同時,與美國、日本合作,容許美、日的軍事保護網擴展到台灣。
此外,拒絕對海峽兩岸實現「三通」,對台商往大陸投資,採取「戒急用忍」政策。另一方面,鼓勵台商到東南亞的越南、印尼、柬埔寨等國投資,亦即推動「南進」策略,試圖盡量削弱台灣及大陸之間的聯繫。李登輝的種種措施,被視為「隱性台獨」,或者稱為「獨台」。
與李登輝的「隱性台獨」呼應的是以台灣本土人為基礎的民主進步黨,即是民進黨。1991年10月,民進黨第五屆全國黨員代表大會將建立「台灣共和國」列入黨綱,在兩岸關係上,民進黨雖然主張三通,但是需要以「一中一台」為前提,主張海峽兩岸是「國與國」關係。後來由於台灣社會對「台獨」仍然疑慮,民進黨不得不放棄「台獨黨綱」,但是1994年,民進黨所公布的「大陸政策白皮書」,內容仍然以「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為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