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戰國時期,秦國已有箏出現,因此又名「
秦箏
」。最初有5根弦線,型製十分簡陋;到了漢代,箏才迅速發展,共有12根弦線;直到唐代,弦線增至13條。元朝及明朝的箏則有14、15條弦線;清代到現在已發展到21及25弦,轉調較方便。
箏
是一種多弦多柱的彈撥樂器。琴箱中間稍微突起,底板呈平面。箏的頭部有緩緩而落的箏腳,每條弦下面安置 弦碼(碼子),弦碼可以左右移動,用來調整音高和音質。
箏曲分為南北兩派,其中「南派」以潮州與客家箏為代表,北派則以河南箏為代表,因此有「南集於粵,北集於豫」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