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古今風雲人物

    簡介

    GIST

    主持人:張偉國、羅永生

     
    細訴傳奇人物的風雲事跡,重新認識中外歷史。
      
    #香港電台文教組
    #藝文一格 culture.rthk.hk

    最新

    LATEST
    26/10/2024

    莫臥兒帝國群英錄 (九)︰沙賈汗時期 —— 建築、藝術與文化的巔峰

     
    沙賈汗(1592-1666年)是莫臥兒帝國的第五位皇帝,統治時期為1628-1658年。他被譽為"建築大師",在其統治期間,莫臥兒建築藝術達到了巔峰。沙賈汗時期不僅是建築的黃金時代,也是莫臥兒帝國文化和藝術全面繁榮的時期。

    雖然沙賈汗主要以其建築成就而聞名,但他在政治和軍事方面也有一定成就。他鞏固了莫臥兒在德干地區的統治,成功抵禦了波斯薩法維王朝的入侵,並在中亞地區擴大了影響力。

    沙賈汗時期,帝國經濟總體上保持繁榮。國際貿易蓬勃發展,特別是與歐洲的貿易。然而,大規模的建築工程也給帝國財政帶來了巨大壓力。

    26/10/2024 - 足本 Full (HKT 20:00 - 20:30)

    預告

    UPCOMING
    02/11/2024

    莫臥兒帝國群英錄 (十)︰沙賈汗 —— 輝煌的建築

     
    沙賈汗(1592-1666年)是莫臥兒帝國的第五位皇帝,統治時期為1628-1658年。他被譽為「建築大師」,在其統治期間,莫臥兒建築藝術達到了巔峰。沙賈汗時期不僅是建築的黃金時代,也是莫臥兒帝國文化和藝術全面繁榮的時期。

    沙賈汗最著名的建築成就無疑是泰姬陵(Taj Mahal)。這座為紀念他摯愛的妻子慕塔茲·馬哈爾(Mumtaz Mahal)而建的陵墓被認為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泰姬陵建於1632年,歷時22年完工。它融合了波斯、中亞和印度的建築風格,以其完美的對稱性、精緻的大理石雕刻和鑲嵌工藝而聞名。泰姬陵不僅是一座建築傑作,也像徵了沙賈汗對妻子的深厚感情,被視為「永恆之愛」的象徵。

    位於德里的紅堡(Red Fort)是沙賈汗另一個重要的建築項目。始建於1638年,紅堡是沙賈汗將首都從阿格拉遷至德里後的新皇宮。這座宏偉的建築群融合了波斯和印度風格,以紅砂岩為主體,內部裝飾有精美的大理石雕刻和寶石鑲嵌。紅堡不僅是皇室居所,也是帝國政務中心,體現了莫臥兒帝國的權力和榮耀。

    位於德里的賈瑪清真寺(Jama Masjid)是沙賈汗建造的最大清真寺,也是印度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建於1644年,歷時14年完工。這座宏偉的建築可容納25,000名信徒,其三個大圓頂和兩座尖塔成為德里天際線的標誌性景觀。

    沙賈汗時期的建築風格被稱為「沙賈汗風格」,其特點包括大量使用白色大理石,取代了之前常用的紅砂岩;精細的寶石鑲嵌工藝(pietra dura);複雜的幾何圖案和花卉設計;優雅的拱門和圓頂;以及完美的對稱性和比例。

    沙賈汗不僅推動了建築藝術的發展,也大力支持其他藝術形式。微型畫(Miniature painting)在這一時期達到了新的高度,畫作更加精緻和寫實。音樂藝術進一步發展,宮廷音樂家的地位提高。珠寶製作和寶石鑲嵌工藝達到了巔峰。

    在文學方面,沙賈汗時期,波斯語詩歌在宮廷中盛行。沙賈汗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詩人。同時,印地語和其他地方語言的文學也得到了發展。

    雖然沙賈汗主要以其建築成就而聞名,但他在政治和軍事方面也有一定成就。他鞏固了莫臥兒在德干地區的統治,成功抵禦了波斯薩法維王朝的入侵,並在中亞地區擴大了影響力。

    沙賈汗時期,帝國經濟總體上保持繁榮。國際貿易蓬勃發展,特別是與歐洲的貿易。然而,大規模的建築工程也給帝國財政帶來了巨大壓力。

    1657年,沙賈汗病重,引發了他的四個兒子之間的繼承戰爭。最終,三子奧朗則布獲勝,並在1658年廢黜了沙賈汗。沙賈汗在軟禁中度過了生命的最後8年,據說是在阿格拉堡中遙望著泰姬陵。

    沙賈汗的統治被視為莫臥兒帝國的文化巔峰。他留下的建築遺產不僅是印度的驕傲,也是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他的奢華統治也為帝國留下了沉重的財政負擔,為後來的衰落埋下了隱患。儘管如此,沙賈汗時代的文化成就仍然是莫臥兒文明最為輝煌的象徵,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重溫

    CATCHUP
    X

    孔子 (四)︰魯國之亂

    主持人:張偉國、羅永生

     
    魯昭公長期以來,對於國君大權旁落,三桓家族掌權,心有不甘,尤其對於季孫氏專橫威逼,非常不滿,但礙於三桓實力強大,隱忍不發。三桓家族亦矛盾重重,各家族內的支庶子孫,未能分享公平利益;其他公室派系亦受到壓抑而憤憤不平。魯昭公試圖集結反對三桓家族的勢力,作出反擊。到了昭公二十五年(周敬王三年,公元前517年),借一次鬥雞衝突(季孫氏家長季平子因為鬥雞作弊,在雞爪上裝上銅鈎,贏了比賽,引起不滿季氏的支庶家族群情洶湧,反對季孫氏),昭公及幾個公子乘機煽動群衆攻擊季孫家宅,企圖奪回政權。但己年過四十歲的昭公父子久居深宮,欠缺深思熟慮,又沒有周全計劃,動亂被三桓家兵迅速平定,昭公父子及一些親信流亡齊國。齊景公出兵攻佔魯國邊城鄆邑(今山東省鄆城縣),安置魯昭公,派兵保護。

    魯昭公試圖發動政變奪回政權失敗,流亡齊國,七年之後鬱鬱而終。魯國都城曲阜沒有國君,祭祀典禮、外交儀式都由季孫氏代為主持。這種「君不君、臣不臣」的狀態,孔子感到難以接受,於是毅然放棄官職,到鄆邑朝見昭公,希望能輔助昭公恢復君主尊嚴。

    但昭公的流亡朝廷成員都是失意貴族,為政變失敗爭吵不休,昭公不知所措,只希望尋求齊、晉等強國出兵幫助復國,但齊、晉都口惠而實不至,昭公親自往晉國求助,卻被阻擋於小邑乾侯(今河北省安成縣附近),鄆邑人拒絕昭公回去,並重歸魯國,昭公只好留在小邑乾侯,在此地逝去。

    昭公的衝動無能,三桓的狂妄專橫,齊、晉等強國的偽善,使年屆四十的孔子深切體會到當時世襲貴族醜態。他從新思考君子(貴族)、小人(庶民)的定義:虛心學習、為眾人謀幸福、仁而愛仁、勇於承擔、尊重他人、不斷反省,有德行的人是君子;自私自利、貪婪無禮、唯利是圖、逃避責任、不守信用、逃避責任的人是小人。君子可以學習、修養、堅持而成,而非憑爵位世襲。

    香港電台第一台

    06/04/2024 - 足本 Full (HKT 20:00 - 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