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古今風雲人物

    簡介

    GIST

    主持人:張偉國、羅永生

     
    細訴傳奇人物的風雲事跡,重新認識中外歷史。
      
    #香港電台文教組
    #藝文一格 culture.rthk.hk

    最新

    LATEST
    02/11/2024

    莫臥兒帝國群英錄 (十)︰沙賈汗 —— 輝煌的建築

     
    沙賈汗(1592-1666年)是莫臥兒帝國的第五位皇帝,統治時期為1628-1658年。他被譽為「建築大師」,在其統治期間,莫臥兒建築藝術達到了巔峰。沙賈汗時期不僅是建築的黃金時代,也是莫臥兒帝國文化和藝術全面繁榮的時期。

    沙賈汗最著名的建築成就無疑是泰姬陵(Taj Mahal)。這座為紀念他摯愛的妻子慕塔茲·馬哈爾(Mumtaz Mahal)而建的陵墓被認為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泰姬陵建於1632年,歷時22年完工。它融合了波斯、中亞和印度的建築風格,以其完美的對稱性、精緻的大理石雕刻和鑲嵌工藝而聞名。泰姬陵不僅是一座建築傑作,也像徵了沙賈汗對妻子的深厚感情,被視為「永恆之愛」的象徵。

    位於德里的紅堡(Red Fort)是沙賈汗另一個重要的建築項目。始建於1638年,紅堡是沙賈汗將首都從阿格拉遷至德里後的新皇宮。這座宏偉的建築群融合了波斯和印度風格,以紅砂岩為主體,內部裝飾有精美的大理石雕刻和寶石鑲嵌。紅堡不僅是皇室居所,也是帝國政務中心,體現了莫臥兒帝國的權力和榮耀。

    位於德里的賈瑪清真寺(Jama Masjid)是沙賈汗建造的最大清真寺,也是印度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建於1644年,歷時14年完工。這座宏偉的建築可容納25,000名信徒,其三個大圓頂和兩座尖塔成為德里天際線的標誌性景觀。

    沙賈汗時期的建築風格被稱為「沙賈汗風格」,其特點包括大量使用白色大理石,取代了之前常用的紅砂岩;精細的寶石鑲嵌工藝(pietra dura);複雜的幾何圖案和花卉設計;優雅的拱門和圓頂;以及完美的對稱性和比例。

    沙賈汗不僅推動了建築藝術的發展,也大力支持其他藝術形式。微型畫(Miniature painting)在這一時期達到了新的高度,畫作更加精緻和寫實。音樂藝術進一步發展,宮廷音樂家的地位提高。珠寶製作和寶石鑲嵌工藝達到了巔峰。

    在文學方面,沙賈汗時期,波斯語詩歌在宮廷中盛行。沙賈汗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詩人。同時,印地語和其他地方語言的文學也得到了發展。

    雖然沙賈汗主要以其建築成就而聞名,但他在政治和軍事方面也有一定成就。他鞏固了莫臥兒在德干地區的統治,成功抵禦了波斯薩法維王朝的入侵,並在中亞地區擴大了影響力。

    沙賈汗時期,帝國經濟總體上保持繁榮。國際貿易蓬勃發展,特別是與歐洲的貿易。然而,大規模的建築工程也給帝國財政帶來了巨大壓力。

    1657年,沙賈汗病重,引發了他的四個兒子之間的繼承戰爭。最終,三子奧朗則布獲勝,並在1658年廢黜了沙賈汗。沙賈汗在軟禁中度過了生命的最後8年,據說是在阿格拉堡中遙望著泰姬陵。

    沙賈汗的統治被視為莫臥兒帝國的文化巔峰。他留下的建築遺產不僅是印度的驕傲,也是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他的奢華統治也為帝國留下了沉重的財政負擔,為後來的衰落埋下了隱患。儘管如此,沙賈汗時代的文化成就仍然是莫臥兒文明最為輝煌的象徵,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02/11/2024 - 足本 Full (HKT 20:00 - 20:30)

    預告

    UPCOMING
    09/11/2024

    莫臥兒帝國群英錄 (十一)︰奧朗則布——帝國版圖的極限擴張

     
    奧朗則布(1618-1707)是莫臥兒帝國第六位皇帝,也是最後一位真正強大的統治者。他的統治時期(1658-1707年)見證了帝國領土的最大擴張,但同時也埋下了帝國衰落的種子。奧朗則布的統治充滿矛盾和爭議,他的政策對莫臥兒帝國的未來產生了深遠影響。

    1657年,沙賈汗病重,引發了皇子們之間的繼承戰爭。奧朗則布通過一系列軍事行動和政治陰謀,擊敗了他的兄弟們,並最終在1658年登上皇位。他軟禁了自己的父親沙賈汗,直到後者在1666年去世。

    奧朗則布是一位出色的軍事指揮官,在他的統治下,莫臥兒帝國達到了最大的領土範圍。 1660年代,他征服了阿薩姆(Assam)和孟加拉東部。 1670年,他吞併了馬拉塔王國的部分領土。 1685年,他征服了比賈普爾(Bijapur)。 1687年,他征服了戈爾康達(Golconda)。 1689年,他佔領了馬拉塔首都拉伊加爾(Raigad)。到了17世紀末,莫臥兒帝國幾乎統一了整個印度次大陸,疆域從阿富汗延伸到印度南部。

    在行政改革方面,奧朗則布進行了一系列旨在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他重組了曼薩卜達裡制度(Mansabdari system),加強了稅收制度,特別是土地稅的徵收。他還改革了司法系統,推行更嚴格的伊斯蘭法律。

    奧朗則布的宗教政策是其統治中最具爭議的部分。他重新徵收非穆斯林人頭稅(jizya),限制非穆斯林的宗教活動,包括禁止建造新的寺廟。他甚至下令破壞一些印度教寺廟,在其遺址上建造清真寺。奧朗則布也推行更嚴格的伊斯蘭教法。這些政策導致了帝國內部宗教矛盾的加劇,特別激怒了印度教徒和錫克教徒。

    在經濟政策方面,奧朗則布主要集中在增加稅收和控制開支。他加強了土地稅的徵收,限制了宮廷的奢侈開支,並鼓勵貿易,特別是與歐洲的貿易。然而,持續的戰爭和宗教政策對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

    與他的前輩們不同,奧朗則布對藝術和文化的態度更為保守。他禁止宮廷音樂和舞蹈,限制微型畫的創作,特別是人物肖像,並減少了對非宗教藝術的贊助。但他支持伊斯蘭教法學和宗教文學的發展。

    儘管帝國版圖擴張,奧朗則布的統治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在希瓦吉(Shivaji)的領導下,馬拉塔人成為帝國南部的主要威脅。奧朗則布的宗教政策激怒了錫克教徒,導致了持續的衝突。曾經是帝國重要支柱的拉吉普特人開始疏遠中央政權。南方的征服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德干地區持續動亂。

    奧朗則佈在位近50年,是莫臥兒帝國統治時間最長的皇帝。然而,他晚年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 1707年,他在德干去世,帝國隨即陷入繼承危機。

    奧朗則布的統治是莫臥兒帝國歷史上的轉折點。他成功地將帝國疆域擴展到了極限,但同時也為帝國的衰落埋下了種子。他的宗教政策激化了帝國內部的矛盾,而持續的戰爭耗盡了帝國的資源。奧朗則布過世後,莫臥兒帝國迅速走向衰退。

    然而,奧朗則布的遺產是複雜的。他是一位能力出眾的軍事指揮官和行政管理者,在位期間帝國的稅收和軍事實力達到了頂峰。但他的宗教政策和對文化藝術的態度與莫臥兒帝國的傳統相悖,最終削弱了帝國的凝聚力。評價奧朗則布仍然是印度史學界的一個有爭議的話題,反映了莫臥兒帝國複雜的歷史遺產。

    重溫

    CATCHUP
    X

    孔子 (六)︰周遊列國

    主持人:張偉國、羅永生

     
    孔子任職中都宰之後,隔年改任司空,已經是「卿」等級,不久又改任大司寇,負責司法、治安。並且一度攝行正卿職務,成為魯國執政。

    一直以來,魯國朝廷的卿級大臣,都由公族成員出任,三桓家長世代壟斷最高卿級職位,孔子以外姓士族成為代理正卿,十分罕見。三桓之所以任用孔子,主要原因,是三桓家長都年紀較輕,經歷了陽虎專權及叛亂,國內局勢險峻,地方勢力難以約束;定公年紀較大,難以操控;而南方蠻夷吳國興起,吳王夫差領兵北上威逼中原,魯國首當其衝,深受威脅。三桓對掌握政權力不從心,希望任用一位老成持重的大臣擔當重任,孔子正是適合人選。

    孔子代理執政,短短三年期間,做過幾件記載於史冊的事。第一件是孔子執政第七天,便誅殺了大夫少正卯。「少正」官職,「卯」是人名。據說少正卯是當時魯國的聞達之士,即言論界紅人,經常放出驚世駭俗的「邪說」,吸引年輕人追捧,被稱為「聞人」(即聞達、出名的意思),他的後代就以聞人為姓氏,後來又簡化為聞。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攝相事,(略)於是誅魯大夫亂政者少正卯。」其後流傳的《孔子家語·始誅》篇增加了細節,孔子指出少正卯有「五惡」(天下有五種比竊盜殺人還嚴重的罪惡),用現代語文解說:
    第一是內心險惡卻深藏不露;
    第二是行為乖張而意志堅定;
    第三是言論偏頗卻辯才無礙;
    第四是認知邪惡而學識廣博
    第五是對作惡的人廣施恩澤。

    孔子認為這五大罪惡只要具備其中任何一樣,都應該誅殺,更何況少正卯是五種都有,少正卯以邪惡的言論蠱惑大眾,聚集各方罪惡的事例為他私人所用,是標準的奸雄,如果不早日除去,將會成為魯國的大患。但《論語》及《左傳》沒有記載這事,因此是否事實,後世學者有爭論。

    孔子做的第二件大事是以魯國執政身份陪同魯定公參加與齊景公及齊相晏嬰的會盟,稱為「夾谷之會」。會盟的背景是,南方的吳國興起,吳王夫差不斷向中原擴張勢力,齊、魯正處於吳國北進首當其衝的地域。齊景公及晏嬰希望與魯國結成聯盟,號召中原諸侯共同對付吳國的威脅,恢復祖先齊桓公的霸業,魯國亦希望齊國能交還魯昭公時被齊國侵佔的城邑。於是兩國國君擇日在交界處夾谷會盟。

    齊國事先在夾谷修建了會盟的土台,在台上準備好了席位,設有三級登台的台階。兩國國君舉行過相見之禮後,便準備登台會盟。但齊國指使居住在夾谷附近的「萊夷」(原本是齊國東方半島的原住民,百多年前被齊國擊敗,部分部落被遷徙到齊魯交界山區)前來鬧場,使魯定公害怕,阻止定公登台,但孔子下令魯國侍衛戒備,保護魯定公,萊夷知難而退。儀式開始,兩國國君互相饋贈禮物之後,齊國的官員快步向前,引導一些齊國戲謔藝人和滑稽的侏孺隨著樂隊樂隊喧鬧著蜂擁而上。孔子見狀,快步上前,阻止這些胡鬧表演。孔子嚴肅告誡齊景公,這種行為是戲弄諸侯,論罪當斬。齊景公自知失禮,有損道義,把先前侵佔魯國的鄆邑、讙、龜陰等土地歸還給魯國,以此向魯國道歉。夾谷之會記述於《左傳·定公十年》。

    孔子做的第三件事,是隳三都。所謂,「三都」是三桓家族封地的首府,即孟孫氏的郕邑,叔孫氏的郈邑,和季孫氏的費邑。三桓家族操控魯國政權百多年,族長都在魯國首都曲阜執政,對自家的封邑都刻意經營,積聚財富,發展為地方重鎮,派親信家臣代為管治,稱為「宰」。並建築高大城牆環繞,以防外敵侵擾,當然,也防範魯國國君出兵收回封邑。

    孔子兼攝相事,認為三桓私自擴建封邑,超越首都曲阜,是違反禮制,有據私邑反叛的可能,於是向魯定公建議拆毀三桓封邑郈、費、郕的城牆,以尊重禮制。起初,季孫斯、叔孫州仇、仲孫何忌都表示同意,孔子派弟子子路監督執行,準備先隳毀叔孫氏郈邑。此舉卻引起季孫氏的費邑宰公山不狃(又作弗擾、不擾)反抗,率費邑軍攻入曲阜,魯定公和季孫斯(季桓子)、仲孫何忌(孟懿子)和叔孫州仇(叔孫武叔)躲在季氏之宮,武子之台。孔子派申句須、樂頎率軍擊敗弗擾,弗擾逃到齊國,仍威脅魯國邊境。

    郕邑宰公處父亦反對墮毀郕邑,於是三桓開始反對墮三都。墮三都行動就此半途而廢,三桓家族不再信任孔子。

    魯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春,孔子年五十五,齊國贈送數十名歌妓給魯定公及季桓子,其後季氏在典禮中用了周天子等級的「八佾之舞」,祭祀後又不送祭肉孔子,孔子認為「非禮也」「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辭去官職,開始周遊列國。

    孔子擔任魯國大司寇是在公元前500年,時年五十二歲,至公元前497年離職,周遊列國,時年五十五歲。


    香港電台第一台

    20/04/2024 - 足本 Full (HKT 20:00 - 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