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ers:曾卓然、范永聰
細訴傳奇人物的風雲事跡,重新認識中外歷史。
#香港電台文教組
#藝文一格 culture.rthk.hk
鄭森即鄭成功在南京求學拜師期間,卻遇上明朝「天崩地裂」的國家覆亡局面: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帝自縊駕崩,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打敗李自成,滿清入主中原,南京明朝大臣為擁立新帝黨爭激烈,閹黨大臣馬士英率領江北四鎮官兵護送福王世子入南京稱帝,史可法等東林黨大臣被排擠,滿清大軍南下,史可法鎮守揚州,奮力抗清,但江北四鎮將領不服從指揮,而且陸續投降清朝,清軍進攻揚州,史可法戰敗殉國,南京岌岌可危。
弘光元年(1645)五月初,清軍進攻南京,五月初十,弘光帝與馬士英等人逃離南京,城內遂「亂作一團」,但不久被清軍俘虜,押往北京處死。五月十五日,鄭森的恩師錢謙益率領文武大臣在滂沱大雨中開城向清朝豫親王多鐸迎降,弘光朝廷只維持一年。清軍佔領南京之後,下令所有成年男子薙髪(即剃髪)易服,違者處死,並且揮軍南下蘇、杭、嘉、湖等地,不少城鎮聚眾反抗,清軍鎮壓屠城,發生「嘉定三屠」等慘案。
鄭森,即鄭成功,什麼時候離開南京,返回家鄉福建泉州已不可考,應該在清軍攻陷南京之前。弘光帝即位時,鄭芝龍派四弟鄭鴻逵(原名鄭芝鳳)率兵協防南京,擔任鎮江總兵·鎮海將軍,弘光元年初,清軍渡江,鄭鴻逵率領水師退回福建,中途在杭州遇到唐王朱聿鍵,於是一起回到福建。唐王朱聿鍵是明太祖第二十三子朱桱(音莖)的後裔(唐王命名字輩是:瓊芝彌宇宙,碩器聿琳琚),封於河南南陽府(今河南省南陽市) ,逃難至杭州。回到福州後,鄭鴻逵為免其他明朝薩王捷足先登,擁立朱聿鍵為皇帝,改年號為「隆武」,鄭鴻逵因此封為侯爵,不久升為「定國公」。鄭森得到隆武帝召見,隆武帝十分賞識鄭森,賜國姓「朱」、名「成功」,因此鄭森改稱為「國姓爺」或稱鄭成功,外國人以閩南語發音稱他Koxinga ;鄭鴻逵之子鄭肇基亦同時賜國姓。隆武帝又封鄭成功為忠孝伯,掛招討大將軍印,賜尚方寶劍,派遣他到福建、江西交界抵禦清軍。
隆武朝廷的軍政大權掌握在鄭芝龍手中,鄭芝龍卻無意全力抗清。清軍繼續南下,攻打浙江省,隆武帝下令鄭鴻逵領兵救援浙江,鄭鴻逵卻奉芝龍之命,以等待補給為藉口,屯兵福建、浙江交界的仙霞關。清軍擊敗在浙江自稱「監國」的魯王朱以海(太祖第十子朱檀的後裔,原封山東兗州。命名字輩是:肇泰陽當健,觀頤壽以弘),隆武二年(1646年)正月,鄭鴻逵撤兵回福建,清軍佔領仙霞關。隆武帝怒責鄭鴻逵,取消他的官爵,隆武帝與鄭氏家族決裂。清朝大學士洪承疇與鄭芝龍同鄉,派人勸降芝龍,承諾給予號令三省的王爵,鄭芝龍大喜,不顧鄭成功、鄭鴻逵等人的反對,十一月鄭芝龍決定投靠清朝,準備前往福州與清軍統帥博洛見面,談判降清條件,鄭鴻逵勸說鄭芝龍不要相信,應該退到海上,鄭芝龍不接受。鄭鴻逵只好率部屬前往金門,並把鄭成功帶走。然而清軍徵閩主帥博洛背約,將鄭芝龍與諸子一同挾持往北京,名義上加官晉爵,實際上軟禁監視。
清軍攻入福建,攻克浦城、霞浦,福州危急,隆武帝出奔江西省,在汀州被清軍俘獲,之後絕食不屈而死。清軍繼續南下,進攻鄭成功家鄉泉州,鄭成功之母田川氏(翁氏),在亂兵中被汚辱,自殺而死。鄭成功得知父降母死,十分憤慨,於是帶領親信部屬二十多人,到南安縣孔廟痛哭發誓,說:「昔為孺子,今為孤臣,向背去留,各行其是,謹謝儒衣,祈先師昭鑒。」於是走上孤臣抗清之路。
Presenters:曾卓然、范永聰
奧朗則布(1618-1707)是莫臥兒帝國第六位皇帝,也是最後一位真正強大的統治者。他的統治時期(1658-1707年)見證了帝國領土的最大擴張,但同時也埋下了帝國衰落的種子。奧朗則布的統治充滿矛盾和爭議,他的政策對莫臥兒帝國的未來產生了深遠影響。
1657年,沙賈汗病重,引發了皇子們之間的繼承戰爭。奧朗則布通過一系列軍事行動和政治陰謀,擊敗了他的兄弟們,並最終在1658年登上皇位。他軟禁了自己的父親沙賈汗,直到後者在1666年去世。
奧朗則布是一位出色的軍事指揮官,在他的統治下,莫臥兒帝國達到了最大的領土範圍。 1660年代,他征服了阿薩姆(Assam)和孟加拉東部。 1670年,他吞併了馬拉塔王國的部分領土。 1685年,他征服了比賈普爾(Bijapur)。 1687年,他征服了戈爾康達(Golconda)。 1689年,他佔領了馬拉塔首都拉伊加爾(Raigad)。到了17世紀末,莫臥兒帝國幾乎統一了整個印度次大陸,疆域從阿富汗延伸到印度南部。
在行政改革方面,奧朗則布進行了一系列旨在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他重組了曼薩卜達裡制度(Mansabdari system),加強了稅收制度,特別是土地稅的徵收。他還改革了司法系統,推行更嚴格的伊斯蘭法律。
奧朗則布的宗教政策是其統治中最具爭議的部分。他重新徵收非穆斯林人頭稅(jizya),限制非穆斯林的宗教活動,包括禁止建造新的寺廟。他甚至下令破壞一些印度教寺廟,在其遺址上建造清真寺。奧朗則布也推行更嚴格的伊斯蘭教法。這些政策導致了帝國內部宗教矛盾的加劇,特別激怒了印度教徒和錫克教徒。
在經濟政策方面,奧朗則布主要集中在增加稅收和控制開支。他加強了土地稅的徵收,限制了宮廷的奢侈開支,並鼓勵貿易,特別是與歐洲的貿易。然而,持續的戰爭和宗教政策對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
與他的前輩們不同,奧朗則布對藝術和文化的態度更為保守。他禁止宮廷音樂和舞蹈,限制微型畫的創作,特別是人物肖像,並減少了對非宗教藝術的贊助。但他支持伊斯蘭教法學和宗教文學的發展。
儘管帝國版圖擴張,奧朗則布的統治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在希瓦吉(Shivaji)的領導下,馬拉塔人成為帝國南部的主要威脅。奧朗則布的宗教政策激怒了錫克教徒,導致了持續的衝突。曾經是帝國重要支柱的拉吉普特人開始疏遠中央政權。南方的征服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德干地區持續動亂。
奧朗則佈在位近50年,是莫臥兒帝國統治時間最長的皇帝。然而,他晚年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 1707年,他在德干去世,帝國隨即陷入繼承危機。
奧朗則布的統治是莫臥兒帝國歷史上的轉折點。他成功地將帝國疆域擴展到了極限,但同時也為帝國的衰落埋下了種子。他的宗教政策激化了帝國內部的矛盾,而持續的戰爭耗盡了帝國的資源。奧朗則布過世後,莫臥兒帝國迅速走向衰退。
然而,奧朗則布的遺產是複雜的。他是一位能力出眾的軍事指揮官和行政管理者,在位期間帝國的稅收和軍事實力達到了頂峰。但他的宗教政策和對文化藝術的態度與莫臥兒帝國的傳統相悖,最終削弱了帝國的凝聚力。評價奧朗則布仍然是印度史學界的一個有爭議的話題,反映了莫臥兒帝國複雜的歷史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