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香港家書

簡介

GIST

主持人:公共事務組

《香港家書》
星期六 09:00-09:20 a.m.



最新

LATEST
26/04/2025

香港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劉彥方——人工智能與思考方法教育

慧慈:

知道你很快便中學畢業,即將入大學修讀數學,很替你感到高興。這是你人生的新階段,期望你能努力學習,拓寬視野,真正成長,懂得照顧自己和關懷有需要的人。

著名數學家陶哲軒(Terence Tao)最近談及人工智能的發展。他指出,人工智能的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通過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等技術,現在已經能夠進行推理,協助完成一些簡單的數學證明。雖然它們目前仍無法取代數學家進行原創研究,但如果人工智能的邏輯推理和思考能力能夠進一步提升,我們也許很快便可以建立強大的人工智能團隊,協助數學家進行最頂尖的研究。這將會徹底改變整個數學和科學界的發展。

不過,當電腦越來越聰明,人類還剩下什麼工作可以做?讀大學還有什麼意義?人類的生活又會變成怎麼樣?這些問題,不容易解答。但我認為,人工智能的發展,勢不可擋。要迎接未來社會的挑戰,以免被淘汰,我們也要自我改進,進行人類自己的「深度學習」。

首先,我們必須加深對人工智能的認識。雖然你在大學是主修數學而不是電腦工程,但人工智能在社會的應用,必然越來越廣泛。所以無論你選擇哪一個學科,都應該學習如何靈活運用各種人工智能工具,了解它們的優點與局限,借助它們來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工作效率。

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培養深度的批判思考和創意。人工智能擅長快速處理大量數據,進行複雜的推理和運算,但人類的思維暫時仍有其獨特優勢。人類通過不斷學習和敏銳的觀察,能夠洞察事物背後的原理和規律,結合直覺、想像力與邏輯,提煉出突破性的見解。這是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的原因,也是人工智能尚未能做到的。善用人工智能,能夠幫助我們更有效地發揮人類的獨特思考,在社會中脫穎而出,但前提是我們必須以正確的態度和方法來改進自己的思維模式。

這方面,個人的努力當然十分重要,但整個教育制度也應該配合。為了提升社會的競爭力,很多地方正大力推動 STEM 和人工智能課程。這些政策當然重要,但隨着人工智能的崛起,狹窄的科技知識的經濟價值正逐漸降低。學生過度依賴人工智能,有可能損害其獨立思考能力。在這個急速變化的環境,我們需要更加重視高質素的思考方法教育,鼓勵學生建立堅實的知識基礎和理性思維,以及發展積極的學習態度。

要達到這些目的,我認為有幾方面要注意。第一,跨領域的哲學訓練和邏輯思維,對培養獨立和宏觀的思考很有幫助。第二,心理學的研究指出,一般人往往對自己的思考盲點缺乏認識,容易自以為是,或受情緒及他人影響。這些認知偏差是我們應該盡力克服的。第三,提升思考和學習能力的關鍵在於客觀的自我評估和反省,有效調控自己的解決問題時的方法和態度。這是一種學者稱為「元認知」(metacognition)的高層次思考。結合以上三方面的思考能力,或許能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時代中一展所長。

不過,思考能力的價值很難與社會環境割裂。深度的批判思考和創意,在急功近利的社會中未必受重視。我們需要營造一個尊重知識、尊重探索真理、尊重獨立思考的文化,這樣我們的下一代才能有足夠的智慧駕馭人工智能,為人類社會帶來進步。

慧慈,你自小便是個懂事的孩子。人工智能的發展,雖然令未來的世界難以預測,但也帶來無窮的機遇。我希望你能夠一如既往,努力向上,不要畫地為牢。祝你每天的生活充實而快樂!

爸爸
2025年4月26日

Error loading player: No playable sources found

26/04/2025 - 足本 Full (HKT 09:10 - 09:25)

重溫

CATCHUP
02 - 04
2025
香港電台第一台
X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副教授譚偉平——理解文化、藝術和創意的意義

主持人:公共事務組

更多...
香港電台第一台
Error loading player: No playable sources found

01/03/2025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