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香港家書

簡介

GIST

主持人:張鳳萍

《香港家書》
星期六 09:00-09:20 a.m.

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受。



最新

LATEST
29/06/2024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 鍾麗玲——採用AI模範框架 減私隱風險

欣欣:

最近工作忙碌嗎?近年生成式人工智能(AI)工具越來越普及,你又有沒有在工作中運用這些工具呢?上星期與你姊姊吃飯時,我們也有提起AI這個時下熱門話題。她大讚生成式AI令她的工作量減輕了不少,她說只需向聊天機械人輸入一兩句指示,就可得到一篇大方得體的文件初稿,甚至幫助她分析財務報表。也難怪現時許多機構都打算採購各種AI系統用於營運之中,從而提升生產力。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聊天機械人提供的資訊,很多時並非百分百準確。聊天機械人有些時候甚至在它的回應中,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向你洩漏個人資料。舉例來說,若你向提供予公司內部員工使用的聊天機械人輸入自己的個人資料,聊天機械人或會將你輸入的資料儲存至它的資料庫,並且在回答其他員工的問題時披露這些資料,構成私隱風險。此外,去年有研究人員發現,當他們要求市場上某聊天機械人不斷重複一些單字時,它雖然會先按指示重複該單字,但不久之後,它就會開始輸出訓練資料,當中包括姓名、電話、電郵地址等個人資料。欣欣,我相信你也知道,訓練AI模型需要海量數據,隨着AI模型不斷「升呢」,它們對數據的「胃口」越來越大。 有報道更指出,一個知名品牌的聊天機械人模型的開發者從互聯網上收集了多達3000億字來訓練模型,而這些數據很大機會包含個人資料。

此外,AI輸出的資訊可能不準確,具歧視性或帶有偏見。美國有研究顯示,許多人臉識別技術系統錯誤識別有色人種面孔的可能性比白人高達10至100倍,原因是訓練數據中屬有色人種的數據不足。若AI系統是用於診斷病人,但分析錯誤,導致醫生「斷錯症」、延誤治療,後果就不堪設想。事實上,AI系統「擺烏龍」的情況時有發生。據報道,美國有一名血癌病人被AI判斷為患有敗血症,因此需要進行抽血等進一步醫療程序,結果卻發現AI誤診,白白地增加了病人的感染風險和醫藥費。

另一方面,AI的數據安全風險同樣不容忽視。AI系統與其他資訊科技系統一樣,有資料外洩風險。我們身處數碼年代,無論是香港或其他地區,資料外洩事故都呈現上升的趨勢。同樣地,AI系統亦可能因為黑客入侵或系統設定出錯等不同原因而導致資料外洩。去年正正有一宗牽涉AI聊天機械人的嚴重資料外洩事故,除了洩露了部分用戶過往對話的標題,更洩露了用戶的姓名、電郵地址和信用卡號碼的部份數字。

針對香港機構使用AI的情況,私隱專員公署於今年初已就28間機構使用AI的情況完成循規審查,並未有發現任何違規情況。為應對AI所帶來的風險,公署早前出版了《人工智能(AI):個人資料保障模範框架》(《模範框架》),協助機構在採購、實施及使用AI,包括生成式AI處理個人資料時,遵從《私隱條例》的相關規定。這套《模範框架》建基於一般業務流程,涵蓋四個範疇,就保障個人資料私隱方面提供有關AI管治的建議及最佳行事常規,包括建議機構應制定AI策略及管治架構、評估相關風險、採取「風險為本」的方式以決定所需的人為監督程度、實行AI模型的定製與AI系統的實施及管理,以及促進與持份者的溝通及交流。業界對公署推出《模範框架》,反應相當正面,許多機構都認同《模範框架》有助它們安全、合規地使用AI。《模範框架》以淺白的文字,具體的個案、例子、圖表說明怎樣在採購、實施及使用AI模型時保障個人資料,並引入「紅隊演練」、AI事故應變計劃等建議,提升系統安全和數據安全。我希望《模範框架》可幫助中小企對症下藥,更安心地採購、實施及使用各式各樣的AI系統。

為了協助公眾和機構理解《模範框架》的建議,我們亦已推出懶人包,將《模範框架》濃縮至兩頁簡單又易明的單張,令到大家可以透過該單張輕易掌握框架的精髓。

我相信在採取適當的保障措施下,AI的使用將可以為大家帶來更大的益處。機構若對《模範框架》的内容有甚麽疑問,可致電私隱專員公署的中小企熱線查詢。我們也會主動為業界提供協助,幫助機構將《模範框架》的各項建議納入至他們的業務流程之中,提升AI管治水平。公署將會舉辦講座及工作坊,為業界詳細介紹框架內容。

欣欣,我深信《模範框架》會協助孕育AI在香港的健康及安全發展,促進香港成為創新科技樞紐,推動香港以至大灣區的數字經濟發展。

最後姨姨想提提你,機構固然有責任在使用AI之餘,保障用戶的個人資料;而你我作為不同AI工具的使用者,也要學懂保障自己及他人的個人資料私隱。你使用聊天機械人時,要切記不可隨便透露任何個人資料呀。私隱專員公署早前都出版了《使用AI聊天機械人「自保」十招》,閒時記得看看這單張,學多幾招傍身、保障自己的私隱!

姨姨

2024年6月29日

29/06/2024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

重溫

CATCHUP
04 - 06
2024
香港電台第一台
X

PIRLS香港地區研究員、港大教育學院前副院長謝錫金——家長在子女幼時多閱讀 有助持續發展兒童的閱讀能力

主持人:張鳳萍

佩英同學: 

收到你的來信,你說上月從愛爾蘭回港,在地鐵上,看到很少乘客看報紙或看書,大部分都是低頭看手機,有些沉迷追劇,有些用手指在機面上撥上撥下,閱讀氣氛很薄弱,你有些擔心香港的閱讀教育會否出現問題。你很想知道香港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特別經過三年新冠肺炎疫情,是否退步了? 

我現在回答你的問題。 

香港小四學生參與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PIRLS)2021。這個研究由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主辦,非常有公信力,有57個國家和地區參與。要跟您分享的好消息是,香港學生的國際排名是第二,維持以往三屆PIRLS的優秀表現,並沒有受疫情影響而退步。 

閱讀是各學科的基本能力。這個研究深入探討不同教育體系的結構和閱讀成就。香港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均有參加。報告很詳盡,這封信只分析家長問卷和學生成績的關係。自從2001年,五次研究的結果,都發現家庭因素和小四學生的閱讀表現有密切的關係。 

我也想告訴你一些直接影響學生閱讀成績的因素,和家長需要注意的關鍵點: 

45%的香港家長認為子女入讀小一時,讀寫能力表現很好,高於國際平均水平(31%),只有11%香港家長認為讀寫能力表現不好,低於國際平均水平(34%)可見香港家長在學前己非常重視子女的讀寫能力。 

香港家長對子女的學歷有很高的期望:有66%家長希望子女能完成大學學士課程,有26%完成碩士或博士學位,二者共92%,可見香港家長對子女的期望非常高,學士學位是最基本要求。在研究上來看,期望越高,子女的閱讀成績越好。 

家中的藏書數量對孩子的閱讀成績有正面影響,書籍分兩類:一類是家長閱讀的,一類是兒童圖書。兩者數目越多,學生的閱讀成績越高。最少有26至100本,才能達到香港小四學生的平均閱讀水平。所以家長應該多購買書籍。或是到公共圖書館和學校圖書館借閱。有了藏書,當然要鼓勵子女閱讀。 

跟子女在入讀小學前進行閱讀活動很重要,越做得多,子女成績越好。香港家長有16%經常跟子女進行閱讀活動,而俄羅斯亦是64%,有81%為子女有時進行閱讀活動,二者加起來的頻率符合國際最基本水平,不算做得最好。如果再深入地從單項來看,香港家長可以做得更好,例如朗讀故事書,有37%啲家長經常朗讀書本,低於國際水平(52%),香港33%家長經常向子女講故事,低於國際水平(51%),有26%家長經常教子女寫字,低於國際水平(48%)。這些重要的閱讀活動,還未達到國際平,香港家長要加油了。他們可能也有能力做得到,只是可能沒有時間經常替子女做閱讀活動,只可以有時進行,應考慮增加頻率。 

在新冠大流行的三年間,家長對子女提供四類額外資源:包括書本、電子裝置、電子學習活動、網上教學或補習。有62%的家長提供額外書本資源,也是四類中,最能提升子女的閱讀成績。當然有些家長,有空時也陪孩子上網課,這些也是重要的。 

以下有些家庭因素,也會間接影響學生的成績: 

家長的閱讀興趣影響子女的閱讀能力,家長興趣越高,子女的閱讀成績也越好,因為家長可以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好榜樣。香港家長只有14%十分喜愛閱讀,在全球排行榜倒數第二,愛爾蘭就有42%,有24%的家長表示自己的閱讀興趣貧乏,如追索到2001年的研究,沒有興趣閱讀的家長只得6%,可見不喜愛讀書家長數量倍數增加,趨勢令人擔憂。 

另一方面,家長閱讀的時數也很重要,家長為了樂趣而閱讀,幾乎每天都閱讀約28%,芬蘭54%,而國際平均水平則是37%,比較起來,天天閱讀的家長不多,每月只讀壹到兩次或幾乎從不閱讀共29%,這個數字是不少的,值得關注。 

總體來看,香港家長很努力發展子女的閱讀能力,購置足夠的圖書,對子女有很高的期望。但如要持續發展兒童的閱讀能力,香港家長在子女幼兒時期,應進行較多的閱讀活動,積極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和興趣,特別是深層閱讀。家長亦應以身作則。培養自己的閱讀興趣,多留一些時間為自己的興趣而閱讀,減少手機瀏覽,為子女培養堅實的學習基礎,為香港培養新一代的人才。 

祝身體健康

 

錫金上

2023年6月10日

香港電台第一台

10/06/2023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