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香港家書

簡介

GIST

主持人:張鳳萍

《香港家書》
星期六 09:00-09:20 a.m.

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受。



最新

LATEST
29/06/2024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 鍾麗玲——採用AI模範框架 減私隱風險

欣欣:

最近工作忙碌嗎?近年生成式人工智能(AI)工具越來越普及,你又有沒有在工作中運用這些工具呢?上星期與你姊姊吃飯時,我們也有提起AI這個時下熱門話題。她大讚生成式AI令她的工作量減輕了不少,她說只需向聊天機械人輸入一兩句指示,就可得到一篇大方得體的文件初稿,甚至幫助她分析財務報表。也難怪現時許多機構都打算採購各種AI系統用於營運之中,從而提升生產力。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聊天機械人提供的資訊,很多時並非百分百準確。聊天機械人有些時候甚至在它的回應中,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向你洩漏個人資料。舉例來說,若你向提供予公司內部員工使用的聊天機械人輸入自己的個人資料,聊天機械人或會將你輸入的資料儲存至它的資料庫,並且在回答其他員工的問題時披露這些資料,構成私隱風險。此外,去年有研究人員發現,當他們要求市場上某聊天機械人不斷重複一些單字時,它雖然會先按指示重複該單字,但不久之後,它就會開始輸出訓練資料,當中包括姓名、電話、電郵地址等個人資料。欣欣,我相信你也知道,訓練AI模型需要海量數據,隨着AI模型不斷「升呢」,它們對數據的「胃口」越來越大。 有報道更指出,一個知名品牌的聊天機械人模型的開發者從互聯網上收集了多達3000億字來訓練模型,而這些數據很大機會包含個人資料。

此外,AI輸出的資訊可能不準確,具歧視性或帶有偏見。美國有研究顯示,許多人臉識別技術系統錯誤識別有色人種面孔的可能性比白人高達10至100倍,原因是訓練數據中屬有色人種的數據不足。若AI系統是用於診斷病人,但分析錯誤,導致醫生「斷錯症」、延誤治療,後果就不堪設想。事實上,AI系統「擺烏龍」的情況時有發生。據報道,美國有一名血癌病人被AI判斷為患有敗血症,因此需要進行抽血等進一步醫療程序,結果卻發現AI誤診,白白地增加了病人的感染風險和醫藥費。

另一方面,AI的數據安全風險同樣不容忽視。AI系統與其他資訊科技系統一樣,有資料外洩風險。我們身處數碼年代,無論是香港或其他地區,資料外洩事故都呈現上升的趨勢。同樣地,AI系統亦可能因為黑客入侵或系統設定出錯等不同原因而導致資料外洩。去年正正有一宗牽涉AI聊天機械人的嚴重資料外洩事故,除了洩露了部分用戶過往對話的標題,更洩露了用戶的姓名、電郵地址和信用卡號碼的部份數字。

針對香港機構使用AI的情況,私隱專員公署於今年初已就28間機構使用AI的情況完成循規審查,並未有發現任何違規情況。為應對AI所帶來的風險,公署早前出版了《人工智能(AI):個人資料保障模範框架》(《模範框架》),協助機構在採購、實施及使用AI,包括生成式AI處理個人資料時,遵從《私隱條例》的相關規定。這套《模範框架》建基於一般業務流程,涵蓋四個範疇,就保障個人資料私隱方面提供有關AI管治的建議及最佳行事常規,包括建議機構應制定AI策略及管治架構、評估相關風險、採取「風險為本」的方式以決定所需的人為監督程度、實行AI模型的定製與AI系統的實施及管理,以及促進與持份者的溝通及交流。業界對公署推出《模範框架》,反應相當正面,許多機構都認同《模範框架》有助它們安全、合規地使用AI。《模範框架》以淺白的文字,具體的個案、例子、圖表說明怎樣在採購、實施及使用AI模型時保障個人資料,並引入「紅隊演練」、AI事故應變計劃等建議,提升系統安全和數據安全。我希望《模範框架》可幫助中小企對症下藥,更安心地採購、實施及使用各式各樣的AI系統。

為了協助公眾和機構理解《模範框架》的建議,我們亦已推出懶人包,將《模範框架》濃縮至兩頁簡單又易明的單張,令到大家可以透過該單張輕易掌握框架的精髓。

我相信在採取適當的保障措施下,AI的使用將可以為大家帶來更大的益處。機構若對《模範框架》的内容有甚麽疑問,可致電私隱專員公署的中小企熱線查詢。我們也會主動為業界提供協助,幫助機構將《模範框架》的各項建議納入至他們的業務流程之中,提升AI管治水平。公署將會舉辦講座及工作坊,為業界詳細介紹框架內容。

欣欣,我深信《模範框架》會協助孕育AI在香港的健康及安全發展,促進香港成為創新科技樞紐,推動香港以至大灣區的數字經濟發展。

最後姨姨想提提你,機構固然有責任在使用AI之餘,保障用戶的個人資料;而你我作為不同AI工具的使用者,也要學懂保障自己及他人的個人資料私隱。你使用聊天機械人時,要切記不可隨便透露任何個人資料呀。私隱專員公署早前都出版了《使用AI聊天機械人「自保」十招》,閒時記得看看這單張,學多幾招傍身、保障自己的私隱!

姨姨

2024年6月29日

29/06/2024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

重溫

CATCHUP
04 - 06
2024
香港電台第一台
X

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助理教授關志健——社會痛定思痛,為多元族裔提供精神健康支援

主持人:張鳳萍

各位社工同學: 

甫踏入初夏,社會便接二連三發生慘劇,令我們注目傷懷。其中深水埗的慘劇,有一位印度裔母親涉嫌在家中殺害三名年幼女兒。我們不禁要問,究竟我們的香港發生了甚麼事? 

每當有不幸事件發生,我們不應只是要求政府「做這樣」、「做那樣」,而是我們每一位香港市民都有責任,避免悲劇再次發生。深水埗發生的倫常慘劇,更令我們反思到怎樣可以更好支援一些被稱為「少數族裔」的非華裔人士。  

香港被譽為「亞洲國際都會」,不過我們的文化包容性真的如想象中這般大嗎?社會往往視南亞裔人士為「非我族類」。有南亞裔人士告訴我,他們經地產租一個容身之處也不容易:當職員了解到他們是南亞裔人士,竟然會立刻提高租金價格;而疫情期間流行外賣,有一些人在網上下單時,竟然會列明備注:「不要南亞裔人士送餐」。這些歧視仍活生生地發生在我們今天的香港社會中! 

至於在社會服務方面,我們身為社會工作者,當然不會擺明車馬去歧視不同種族的人。但仍然值得留意的是,我們通常都是以香港華人這個角度作為本位來規劃服務的,而這樣有可能會變相阻礙非華裔的香港人尋求協助。  

你們知不知道24間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的服務使用者當中,有多少是來自非華裔社群?到目前為止,官方都沒有相關的統計數字,而這正正反映著我們不太重視多元族群的精神健康需要。好像我女兒那樣的少女,幾乎每天都會磅重,做好體重管理;而步入中年的我,自然也會有點自我放棄,也懶得去磅重,對吧?當你不重視一件事,連統計也自然也不會做。由於目前沒有這方面的官方數字,我的團隊幾年前便與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合作,自行統計非華裔人士使用精神健康綜合中心服務的佔比。結果發現,非華裔人士的佔比只有0.68%,但是根據政府統計處統計數字,香港人口當中有超過8%是非華裔。那麼,非華裔人士的精神健康又由誰去支援呢?  

我知道很多南亞裔人士可能不太清楚如何向社工或其他專業人士尋求協助,甚至沒有「見社工」、「精神健康」等概念,所以未必懂得尋求外間協助。因此,我們不應該僅僅從需求角度去理解問題,以為他們不太需要服務。需求和供應是互為影響的—作為服務供應者,社工需要提高文化敏感度,學懂如何與多元族裔人士進行有效溝通,讓他們認識服務。說到底,對於身處我們城市的每一位市民來說,獲得適切的精神健康服務實屬一種權利。  

我曾經進行過一項小小的實驗,發現南亞裔中學生其實很樂意在小組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經歷。這班學生告訴我們,他們平日的確很少打開心扉,分享自己的內心世界,但這主要是因為找不到合適的機會。因此,只要能夠跨越語言障礙,多使用英語和圖畫,便能讓他們容易理解,同時讓他們知道在接受服務的過程中,私隱是會得到保障,而且十分安全,他們便會更願意尋求精神健康服務。  

經過悲劇之後,政府正打算加強支援多元族裔家庭的精神健康需要,並會設立少數族裔人士情緒支援及輔導中心。對於這個建議,我當然樂見其成。而現時小彬紀念基金會的少數族裔精神健康中心,由南亞裔的輔導員,為居住在香港的南亞裔及東南亞裔家庭提供服務。由於他們的輔導員能夠說英語、印地語、烏爾都語或尼泊爾語,輔導的時候可同聲同氣,自然事半功倍。  

然而,如果我們只依賴這些專為非華裔人士而設的服務中心來支援所有有精神困擾的非華裔人士,長遠來看可能會不利於種族融合。香港各區現有的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不僅會提供個別輔導服務,還會開辦一些社交、發展性的活動。畢竟,認識朋友、發展自己的興趣等,都對維持良好的精神健康有莫大的幫助。為了促進非華裔人士融入主流社會,我們的主流精神健康服務也應該加強接待非華裔服務使用者的能力。  

要讓全港每所精神健康社區中心都兼備充足的人力和配套,為多元族群人士提供合適的服務,或許不太划算。較可行的做法,是參照醫院管理局的聯網,在各大區選擇一所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增設主題服務,以支援該區內的多元族裔人士的精神健康。這樣可以集中資源,也有利於相關服務單位積累經驗。而華裔和非華裔人士,便有機會在當中互相認識,亦有助促進種族共融。  

而從長遠來看,香港是需要增加非華裔社工的人數。目前香港有超過二萬名社會工作者,但估計只有大約21位是非華裔,這意味著在香港遇到非華裔社工的機率,近乎比中六合彩的機率還低。這似乎跟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的地位並不相稱。我們希望各社工課程能從招生機制、課程設計等方面著手,探討如何吸引和支援更多的非華裔學生接受社工培訓。作為社工老師的我,當然也要好好反省。  

我衷心希望透過各方的努力,讓所有香港人,不論其族裔背景,都能夠在這個城市開心、快樂地生活。那麼,我們或更能配得上「國際都會」這一個稱號。 

最後,我祝願你們精神健康。你要愛惜自己。當你們快樂,才能把快樂感染身邊的人。

 

關志健

2023年6月24日  

香港電台第一台

24/06/2023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