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香港家書

簡介

GIST

主持人:張鳳萍

《香港家書》
星期六 09:00-09:20 a.m.

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受。



最新

LATEST
29/06/2024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 鍾麗玲——採用AI模範框架 減私隱風險

欣欣:

最近工作忙碌嗎?近年生成式人工智能(AI)工具越來越普及,你又有沒有在工作中運用這些工具呢?上星期與你姊姊吃飯時,我們也有提起AI這個時下熱門話題。她大讚生成式AI令她的工作量減輕了不少,她說只需向聊天機械人輸入一兩句指示,就可得到一篇大方得體的文件初稿,甚至幫助她分析財務報表。也難怪現時許多機構都打算採購各種AI系統用於營運之中,從而提升生產力。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聊天機械人提供的資訊,很多時並非百分百準確。聊天機械人有些時候甚至在它的回應中,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向你洩漏個人資料。舉例來說,若你向提供予公司內部員工使用的聊天機械人輸入自己的個人資料,聊天機械人或會將你輸入的資料儲存至它的資料庫,並且在回答其他員工的問題時披露這些資料,構成私隱風險。此外,去年有研究人員發現,當他們要求市場上某聊天機械人不斷重複一些單字時,它雖然會先按指示重複該單字,但不久之後,它就會開始輸出訓練資料,當中包括姓名、電話、電郵地址等個人資料。欣欣,我相信你也知道,訓練AI模型需要海量數據,隨着AI模型不斷「升呢」,它們對數據的「胃口」越來越大。 有報道更指出,一個知名品牌的聊天機械人模型的開發者從互聯網上收集了多達3000億字來訓練模型,而這些數據很大機會包含個人資料。

此外,AI輸出的資訊可能不準確,具歧視性或帶有偏見。美國有研究顯示,許多人臉識別技術系統錯誤識別有色人種面孔的可能性比白人高達10至100倍,原因是訓練數據中屬有色人種的數據不足。若AI系統是用於診斷病人,但分析錯誤,導致醫生「斷錯症」、延誤治療,後果就不堪設想。事實上,AI系統「擺烏龍」的情況時有發生。據報道,美國有一名血癌病人被AI判斷為患有敗血症,因此需要進行抽血等進一步醫療程序,結果卻發現AI誤診,白白地增加了病人的感染風險和醫藥費。

另一方面,AI的數據安全風險同樣不容忽視。AI系統與其他資訊科技系統一樣,有資料外洩風險。我們身處數碼年代,無論是香港或其他地區,資料外洩事故都呈現上升的趨勢。同樣地,AI系統亦可能因為黑客入侵或系統設定出錯等不同原因而導致資料外洩。去年正正有一宗牽涉AI聊天機械人的嚴重資料外洩事故,除了洩露了部分用戶過往對話的標題,更洩露了用戶的姓名、電郵地址和信用卡號碼的部份數字。

針對香港機構使用AI的情況,私隱專員公署於今年初已就28間機構使用AI的情況完成循規審查,並未有發現任何違規情況。為應對AI所帶來的風險,公署早前出版了《人工智能(AI):個人資料保障模範框架》(《模範框架》),協助機構在採購、實施及使用AI,包括生成式AI處理個人資料時,遵從《私隱條例》的相關規定。這套《模範框架》建基於一般業務流程,涵蓋四個範疇,就保障個人資料私隱方面提供有關AI管治的建議及最佳行事常規,包括建議機構應制定AI策略及管治架構、評估相關風險、採取「風險為本」的方式以決定所需的人為監督程度、實行AI模型的定製與AI系統的實施及管理,以及促進與持份者的溝通及交流。業界對公署推出《模範框架》,反應相當正面,許多機構都認同《模範框架》有助它們安全、合規地使用AI。《模範框架》以淺白的文字,具體的個案、例子、圖表說明怎樣在採購、實施及使用AI模型時保障個人資料,並引入「紅隊演練」、AI事故應變計劃等建議,提升系統安全和數據安全。我希望《模範框架》可幫助中小企對症下藥,更安心地採購、實施及使用各式各樣的AI系統。

為了協助公眾和機構理解《模範框架》的建議,我們亦已推出懶人包,將《模範框架》濃縮至兩頁簡單又易明的單張,令到大家可以透過該單張輕易掌握框架的精髓。

我相信在採取適當的保障措施下,AI的使用將可以為大家帶來更大的益處。機構若對《模範框架》的内容有甚麽疑問,可致電私隱專員公署的中小企熱線查詢。我們也會主動為業界提供協助,幫助機構將《模範框架》的各項建議納入至他們的業務流程之中,提升AI管治水平。公署將會舉辦講座及工作坊,為業界詳細介紹框架內容。

欣欣,我深信《模範框架》會協助孕育AI在香港的健康及安全發展,促進香港成為創新科技樞紐,推動香港以至大灣區的數字經濟發展。

最後姨姨想提提你,機構固然有責任在使用AI之餘,保障用戶的個人資料;而你我作為不同AI工具的使用者,也要學懂保障自己及他人的個人資料私隱。你使用聊天機械人時,要切記不可隨便透露任何個人資料呀。私隱專員公署早前都出版了《使用AI聊天機械人「自保」十招》,閒時記得看看這單張,學多幾招傍身、保障自己的私隱!

姨姨

2024年6月29日

29/06/2024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

重溫

CATCHUP
04 - 06
2024
香港電台第一台
X

香港中文大學 體育運動科學系教授許世全——運動有多重要? 學生與家長的反思!

主持人:張鳳萍

各位家長及同學,你們好: 

臨近學期末,相信同學都剛剛完成學期末考試,並且都已經知道考試成績。早兩天我收到一位家長向我訴苦,說到他的兒子這個學期成績非常之不理想,並且投訴說他的兒子因為經常踢足球而疏於學業,令成績大跌,感到煩惱。 

相信我們很多時都會聽到以下的這一個觀點:學生如果經常顧著玩,會影響學業。

於是,很多家長都不允許他們子女參與運動。怕如果參加運動多了,經常顧著玩,學業成績就會下滑。 

首先,我想強調一點,經常參加運動,跟經常顧著玩,是兩回事。參加運動,是鍛鍊身體,是運動技能的學習,並不等同『玩』。但很多時我們錯誤地把『運動』與『玩』劃上等號。其實問題癥結並不在於花時間參與運動,或玩,而是在運動完後,或者玩完後,並沒有好好的認真溫習。事實上,學術研究並沒有找到證據證明經常運動會影響學業的,相反,卻有研究證實有運動習慣的學生學業成績比沒有運動習慣的學生更好。幾年前我們中大的追蹤研究數據也顯示,一星期花多30分鐘去做運動的學生,跟一星期花多兩小時溫習的學生,在數學科成績的進步是相約的。那麼,想要數學科成績進步,你會選擇做半小時運動,還是花多兩小時坐下溫習呢? 這條數怎樣計算,應該很清楚吧。運動生理學的理論亦指出,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到大腦,增加腦部氧氣和營養供應,因此會使大腦各方面功能包括學習,都有幫助。 

可是,不少家長卻禁止子女參與恆常運動,錯誤認為會影響學習。亦可能因為這原因,不少學生都沒有參與運動的習慣。上兩星期,我們公報了一項大型研究報告結果,是我們替香港政府康樂文化事務處做研究顧問的一項全港性體質測試研究,結果涵蓋了年齡由7至79 歲香港市民的運動習慣和體適能水平狀況。這項研究數據顯示,超過一半學生,即66.3%的小學生和50.7%的中學生,都沒有達到世衞建議的體能活動水平(即每星期平均每天進行60分鐘或以上中度至高強度的體能活動);可是,諷刺的是,其中只有好少學生,即15.7%的小學生和34.4%的中學生,認為他們自己沒有足夠的體能活動,這落差反映香港學生對其實際體能活動量和自身體能活動量是否足夠的認知,存在很大差異。所以我們實在有必要教導學生,一方面培養怎樣做到平均每天有60分鐘的中等運動量,另一方面教導學生如何監測及評估自己日常運動量是否足夠。須知道,學生有足夠的運動量,除了有上述會有更好學業成績以外,最重要是會有更好更健康的身體。 

剛才提到的全港體質測試研究,亦有報導,有33% 香港小學生和27.7% 的中學生體重按世衛指標達過重和肥胖,即每3至4個學生,就有一個有過重或肥胖問題。流行病學研究指出,學生時代肥胖的話,大部份長大後都會繼續肥胖。肥胖帶來不少健康問題,包括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中風,腰背痛,甚至某些癌症…等等。亦影響自信心,帶來社交和心理壓力。而學童肥胖主要原因,除了可能因為進食過多,另一更重要原因是運動過少,使攝入過多能量不能消耗,而積聚體內轉化成身體脂肪,這就是肥胖主因。因此,要控制肥胖要從小開始,而控制肥胖最有效方法,除了要保持健康飲食外,就是必需要有恆常運動的習慣,以促進能量消耗來減少脂肪積聚,同時促進體能和體質,使身體更健康。

可是,要怎樣才能有效提升學生喜歡運動的習慣呢?

剛才提到的全港體質測試研究亦有給予我們一些啟示。這研究指出學生家長自己的運動參與,亦是影響其子女運動參與的重要因素之一,父母親每星期有3次以上運動習慣,其子女的中等程度以上運動量明顯增加多了1/3倍。而父親運動量達每周6 次,其子女的中等程度以上運動量明顯會增加至5成(即50%)。所以,如果想鼓勵子女多些參與運動,其中一有效方法就是父母自己以身作則,父母多參與運動,子女自然會耳濡目染,受正面影響而亦都會喜歡上運動。我們在研究報告中,建議政府或家庭應在假日策劃更多適合家庭參與的體能活動,並鼓勵家長在餘暇時與子女一起運動。 

各位家長和同學,記著,要促進健康,我們鼓勵你們都能保持每星期有恆常運動的習慣。世衛的指標是家長一星期要有150分鐘的中等或以上體能活動,學生要有平均每天60分鐘中等或以上體能活動。並要有一人一終生運動,定期測量體重及參與體適能測試,並以家庭為單位,家長與子女一同參與任何形式你們喜愛的運動。套用世衛網站內的一句金句:『沒有健康的身體,就不能有好的學習』 (without good health, without good learning)。而達至有健康的身體,就必須要有恆常運動的習慣。

各位家長和同學,你今天運動了嗎?  應該都還沒運動吧!不打緊,我自己也還沒有!今天我們還有時間和機會,我們一起努力,下次見面時一起分享運動的成果和喜悅吧。

 

香港中文大學 體育運動科學系

許世全 教授

2023年7月8日

香港電台第一台

08/07/2023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