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香港家書

簡介

GIST

主持人:張鳳萍

《香港家書》
星期六 09:00-09:20 a.m.

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受。



最新

LATEST
13/07/2024

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梁耀彰——香港氫能發展

親愛的海琪,
希望您一切安好。您已經好幾年沒有回香港了,最近在英國的生活如何?正如您所知,我的研究仍然專注於環境保護方面,希望可以改善我們的環境,為地球盡一點力。由於全球變暖,世界各地現在更加關注我們如何減緩氣候變化。今日我寫信給您,想和您分享一些香港近來有關減少碳排放措施的令人興奮的消息。
香港是一個擁有超過700萬人口的繁華大都市。由於人口眾多,採取措施減少我們的碳足跡並促進可持續生活很重要的。近年來,香港政府一直在努力實施一系列旨在減少我們對環境影響的措施。與您十年前離開香港時不同,我們現在更加有環保意識。幾年前,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香港政府承諾在2050年前,香港會達到碳中和。為實現這一承諾,香港政府推出了許多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措施是推廣電動車。近年來,我們街頭上的電動車數量顯著增加,部分原因要歸功於政府的激勵和補貼政策,例如一換一轉換電動車計劃和資助住宅樓宇安裝電動車充電器。在您離開香港到英國讀書的那一年,香港馬路上的電動車只有幾千部,根據環境保護署資料,截至2024年05月底,香港電動車數目已達到9萬5千100架。相信很快會超過十萬架。事實上,香港政府已經定立了一個目標,到了2025年,香港所有私家車將會有30%是電動車。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我們正在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到2035年,香港不可以售賣燃油私家車,我哋只可以買到新能源的私家車。明年我們住的屋苑,將會安裝400多個電動車充電器。因此,我都正在考慮將我們的汽車轉換成電動車。
香港減碳排放策略的另一個關鍵發展是使用氫能源。 上個月,香港政府提出了一個氫能戰略的報告,旨在通過使用氫能源作為實現2050年碳中和的其中一個戰略措施。 氫能係一種清潔能源,可以用於驅動重型車輛以及港口和建築工地的設施; 另外氫氣也可以取代天然氣發電。 還記得小時候您喜歡玩的氫氣球嗎? 實際上,氫氣不僅是地球上一種最輕的氣體,而且是一種非常清潔的燃料。 氫氣可以燃燒或用於氫燃料電池,產生能量。 在這個過程中,它只會同氧氣結合,產生能量和水而不會產生任何空氣污染物。 除了上述應用之外,我們還應該考慮將氫能擴展到家居使用。 其實氫能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在我們日常使用的煤氣中,有一半的成分是氫氣。 因此,我希望政府和相關公司考累這個建議,使用現有的管道綱絡將氫氣這個清潔的燃料輸送到我們家中應用。
然而,我們目前使用的大部分氫氣都是灰氫,即係從化石燃料中生產的氫氣,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碳排放。要成為碳中和的燃料,應使用綠氫,即從可再生能源產生的氫氣。 因此,好多研究已經進行,探索如何生產綠氫。 您還記得細過的時候,曾經做過電解水來製造氫氣的實驗嗎? 將來我們可以用這個方法再結合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或水力發電,來生產綠氫。但係香港因為地方小和缺乏水天然資源,我們很難在香港大量製造氫氣。將來這些綠氫可以係外國由水路運來或者由大灣區經管道運來香港給我們使用。
由於氫氣與石油氣和天然氣一樣,都是一種可燃燒的氣體,因此需要新的基礎設施,如加氫站和輸氣管道,才可將其用作交通及發電燃料使用。 香港由於土地資源有限,面臨許多限制。 現在相關的法例及標準也需要得到實施,以便我們可以係香港使用氫能。 在這方面,政府已經用了很大力量來籌劃香港將來可以使用氫氣,例如成立一個跨部門工作小組去統籌,研究和制定促進香港使用氫能的措施,以及相關立法以允許在香港使用這種新燃料。 政府還與行業夥伴密切合作,研究開發支援轉向氫能源所需的基礎設施。 為了展示香港在生產、存儲和應用氫能的可行性,政府的低碳綠色科研基金提供資金支援相關的研究。 在您下次回到香港時,您可能會看到在馬路上試驗運行的氫能巴士和洗街車。這些都係一些香港將會做的有關氫能使用的示範項目之一。
我想告訴您知,不僅香港積極研究使用氫能源替代傳統化石燃料,例如英國,美國,澳洲及以中國內地,已經將氫能源作為未來部署的戰略能源。它們的寶貴經驗,對我們將來的氫能使用,會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除了採用電動車和氫能這些政策外,我們的政府還推出了一系列其他旨在減少碳足跡的舉措,包括推廣綠色公共運輸、在建築物中實施節能措施,轉廢為能,以及引入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我有信心地同您說,這些政策不僅可以幫助香港實現碳中和,而且將極大地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 近年來,香港的空氣質素得到了顯著改善,而溫室氣體排放量也續年減少。當然,我哋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但是我相信,通過推行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我哋可以在大灣區成為碳減排和可持續發展的領導者。
我希望這封信能夠讓您瞭解到香港正在進行令人興奮的發展。一路以嚟您都好關注香港的生態環境,我期待聽取您對這些倡議的想法,並繼續與您談論環境保護對於我們及下一代的重要性。當您下次回港時您會發現,香港在綠色能源應用和潔淨空氣方面將會與您離開時會有好明顯的改變。
父親
2024年7月13日

13/07/2024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

重溫

CATCHUP
05 - 07
2024
香港電台第一台
X

中文大學生命倫理學中心聯席總監鍾一諾——反思預設醫療指示的好處和局限

主持人:張鳳萍

致香港的醫護人員:

今年五月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終於就政府現正草擬的《維持生命治療的預作決定條例草案》展開討論,我認為這是香港林中政策邁向新一頁的好消息。而我最近亦偶遇到一些我曾經教過的醫科生,他們都已經畢業多年,成為在社會上擔起重要職責的醫生了。交談中,討論到 一些有關生命倫理及預設醫療指示的問題,我認為討論頗發人心省,在此與大家分享。

首先,在香港的病人可以在有兩名見證人(其中一位須是醫生) 之情況下,在自己還有精神行為能力 時以書面形式預先表達對未來的治療意願,訂明不希望接受的維生治療 ,在特定條件下,例如被診斷為末期或處於不能逆轉的生命受限狀態,當病人失去精神行為能力的時候,預設醫療指示便會生效。訂立此法律文件的目的在於尊重病人自主,以及把病人可能身受的痛苦或對其造成的尊嚴損害減至最低。

接著我向前學生拋出的問題是:到底有沒有任何情況可以合理地凌駕預設醫療指示呢?換句話說,醫護人員是否必須任何時候都機械式地跟從預設醫療指示呢?

想想以下例子:一位被診斷患有末期癌症的 70歲女病人在有見證人的情況下簽定了一份有效的預設醫療指示,表明當她失去精神行為能力後,她不會再接受心肺復甦法(即「搶救」)及其他用以延遲病人死亡的維持生命治療。簽了此文件後的某一個晩上,當她和家人吃完一頓愉快的晚飯後,她在馬路被一輛危險駕駛的汽車撞倒並昏迷。從她的兒女口中得知,她吃完那頓飯其實很期待兩星期後再和家人吃下一頓飯,而且還雀躍地分享了她生前最後日子的一些規劃及計劃。救護車很快到場,但救護員在知道她的預設醫療指示的前提下應否為她施行心肺復甦術呢?

我一名前學生立即斬釘切鐵地回應:「不應該救!」我問為甚麼他會有此肯定的決定,他便說:「病人簽了預設醫療指示,要尊重她的決定。」但是我繼續追問為何他那麼肯定那位病人在那個非和她的病有直接關係的情況下也會同樣地做出不接受心肺復甦法的決定,尤其是我們還知道她對未來的生活有所期待的時候。就算病人可以接受自己是因為癌病而過世,那並不代表她也可以接受自己因其他原因而離世。雖然我們並不能夠從已昏迷的病人口中得知其真正意願,可是我們也不能排除病人有可能希望自己在此特定情況下被救。顯然,我舉這個例子是因為其箇中的複雜性。醫管局的指引在說明預設醫療指示的適用性時,也有提到在這種情景下,醫生要小心評估。

醫療倫理原則,如尊重病人自主,固然非常重要,但我們亦必須正視在這一類特定較受爭議的情況下,單單一份預設醫療指示文件並不能夠代表此原則全部內涵。它最多只能夠代表因為末期病患所導致的情況下,病人所拒絕的治療。換言之,預設醫療指示的內容很大可能並沒有涉及到和病患無直接關係之情況,如此事例中的交通意外。所以,把「預設醫療指示」的文件直接等同「尊重病人自主」的原則是危險的。然而我必須表明,指出預設醫療指示的局限絕對不是要否定它的價值,事實上,有預設醫療指示比沒有它能更接近反映病人的預期意願,而我是要引導大家思考更好的方法來避免誤會發生。

其中一個方法是醫生在和病人訂立預設醫療指示時,更多去了解病人那些治療決定背後的原因、意義以及故事,而不只是簽了白紙黑字的文件便算。透過病人詳盡的解釋及分享,醫護團隊可以更準確及深入地了解病人的想法、性格及價值觀,從而做出更符合倫理和人性的決定。在生命倫理的學科中,這方法被稱為「敘事倫理」,而在執行上,這類型的溝通通常可以在預設照顧計劃的過程中發生。

預設照顧計劃和預設醫療指示不同的地方在於前者不是一份法律文件,而是一個和病人及其家人對於病人的臨終照顧帶有持續性的討論和溝通。預設照顧計劃的範圍較廣,在過程中也可以包括訂立預設醫療指示在內。在這個事例中,醫生可以問清楚病人的決定是否只適用於與病患有直接關係的情況。我們要記着,病人的完整意願不應完全被預設醫療指示的格式規範限制。醫院管理局所提供的預設醫療指示是一個模板,醫生和病人如有需要可以指明更多條件及指示,但有關額外意願的資訊應該在預設照顧計劃中清晰地列明。說到這裏,另一位前學生便説:「鍾教授,你要求我們這樣做會令我們更忙的!我們診症的時間已經很不夠用了!」的確,使用「敘事倫理」的方法來和病人進行預設照顧計劃的溝通會花上大家更多時間及工夫,不過沒有一個有質素的溝通是不需要時間和工夫的。而這正帶出另一個更系統性、更深層的問題 —那便是香港醫療資源的問題。 

最後,我和這些前醫科生短短的討論道出了幾個重點。包括「預設醫療指示」的文件作為反映病人自主的工具有其局限,不能直接等同「尊重病人自主」的原則;在預設照顧計劃過程中使用「敘事倫理」方法來理解病人決定背後的原因、意義以及故事有助訂立更清晰的預設醫療指示,從而做出更符合倫理和人性的醫療決定;以上所提及的需要時間及工夫,所以如果在實踐中要以更符合倫理的方式體現出來,我們要正視香港醫療資源短缺的問題。

 

Roger鍾一諾

2023年7月29日

香港電台第一台

29/07/2023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