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Search

X

香港家書

簡介

GIST

Presenter:張鳳萍

《香港家書》
星期六 09:00-09:20 a.m.

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受。



最新

LATEST
13/07/2024

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梁耀彰——香港氫能發展

親愛的海琪,
希望您一切安好。您已經好幾年沒有回香港了,最近在英國的生活如何?正如您所知,我的研究仍然專注於環境保護方面,希望可以改善我們的環境,為地球盡一點力。由於全球變暖,世界各地現在更加關注我們如何減緩氣候變化。今日我寫信給您,想和您分享一些香港近來有關減少碳排放措施的令人興奮的消息。
香港是一個擁有超過700萬人口的繁華大都市。由於人口眾多,採取措施減少我們的碳足跡並促進可持續生活很重要的。近年來,香港政府一直在努力實施一系列旨在減少我們對環境影響的措施。與您十年前離開香港時不同,我們現在更加有環保意識。幾年前,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香港政府承諾在2050年前,香港會達到碳中和。為實現這一承諾,香港政府推出了許多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措施是推廣電動車。近年來,我們街頭上的電動車數量顯著增加,部分原因要歸功於政府的激勵和補貼政策,例如一換一轉換電動車計劃和資助住宅樓宇安裝電動車充電器。在您離開香港到英國讀書的那一年,香港馬路上的電動車只有幾千部,根據環境保護署資料,截至2024年05月底,香港電動車數目已達到9萬5千100架。相信很快會超過十萬架。事實上,香港政府已經定立了一個目標,到了2025年,香港所有私家車將會有30%是電動車。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我們正在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到2035年,香港不可以售賣燃油私家車,我哋只可以買到新能源的私家車。明年我們住的屋苑,將會安裝400多個電動車充電器。因此,我都正在考慮將我們的汽車轉換成電動車。
香港減碳排放策略的另一個關鍵發展是使用氫能源。 上個月,香港政府提出了一個氫能戰略的報告,旨在通過使用氫能源作為實現2050年碳中和的其中一個戰略措施。 氫能係一種清潔能源,可以用於驅動重型車輛以及港口和建築工地的設施; 另外氫氣也可以取代天然氣發電。 還記得小時候您喜歡玩的氫氣球嗎? 實際上,氫氣不僅是地球上一種最輕的氣體,而且是一種非常清潔的燃料。 氫氣可以燃燒或用於氫燃料電池,產生能量。 在這個過程中,它只會同氧氣結合,產生能量和水而不會產生任何空氣污染物。 除了上述應用之外,我們還應該考慮將氫能擴展到家居使用。 其實氫能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在我們日常使用的煤氣中,有一半的成分是氫氣。 因此,我希望政府和相關公司考累這個建議,使用現有的管道綱絡將氫氣這個清潔的燃料輸送到我們家中應用。
然而,我們目前使用的大部分氫氣都是灰氫,即係從化石燃料中生產的氫氣,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碳排放。要成為碳中和的燃料,應使用綠氫,即從可再生能源產生的氫氣。 因此,好多研究已經進行,探索如何生產綠氫。 您還記得細過的時候,曾經做過電解水來製造氫氣的實驗嗎? 將來我們可以用這個方法再結合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或水力發電,來生產綠氫。但係香港因為地方小和缺乏水天然資源,我們很難在香港大量製造氫氣。將來這些綠氫可以係外國由水路運來或者由大灣區經管道運來香港給我們使用。
由於氫氣與石油氣和天然氣一樣,都是一種可燃燒的氣體,因此需要新的基礎設施,如加氫站和輸氣管道,才可將其用作交通及發電燃料使用。 香港由於土地資源有限,面臨許多限制。 現在相關的法例及標準也需要得到實施,以便我們可以係香港使用氫能。 在這方面,政府已經用了很大力量來籌劃香港將來可以使用氫氣,例如成立一個跨部門工作小組去統籌,研究和制定促進香港使用氫能的措施,以及相關立法以允許在香港使用這種新燃料。 政府還與行業夥伴密切合作,研究開發支援轉向氫能源所需的基礎設施。 為了展示香港在生產、存儲和應用氫能的可行性,政府的低碳綠色科研基金提供資金支援相關的研究。 在您下次回到香港時,您可能會看到在馬路上試驗運行的氫能巴士和洗街車。這些都係一些香港將會做的有關氫能使用的示範項目之一。
我想告訴您知,不僅香港積極研究使用氫能源替代傳統化石燃料,例如英國,美國,澳洲及以中國內地,已經將氫能源作為未來部署的戰略能源。它們的寶貴經驗,對我們將來的氫能使用,會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除了採用電動車和氫能這些政策外,我們的政府還推出了一系列其他旨在減少碳足跡的舉措,包括推廣綠色公共運輸、在建築物中實施節能措施,轉廢為能,以及引入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我有信心地同您說,這些政策不僅可以幫助香港實現碳中和,而且將極大地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 近年來,香港的空氣質素得到了顯著改善,而溫室氣體排放量也續年減少。當然,我哋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但是我相信,通過推行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我哋可以在大灣區成為碳減排和可持續發展的領導者。
我希望這封信能夠讓您瞭解到香港正在進行令人興奮的發展。一路以嚟您都好關注香港的生態環境,我期待聽取您對這些倡議的想法,並繼續與您談論環境保護對於我們及下一代的重要性。當您下次回港時您會發現,香港在綠色能源應用和潔淨空氣方面將會與您離開時會有好明顯的改變。
父親
2024年7月13日

13/07/2024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

重溫

CATCHUP
05 - 07
2024
RTHK Radio 1
X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院長、理大管理及市場學系教授阮博文——政府的醫療公帑應該跟病人走 便利跨境醫療發展

Presenter:張鳳萍

*標題由編輯所加

修讀醫療管理課程的同學: 

我最近注意到媒體有很多對跨境醫療的報道。討論最多的,是在大灣區定居的港人的醫療需要。較早前亦都有討論,招攬內地醫護人員來港工作,以舒緩香港醫護人員不足的情況。亦有些討論,關於香港長者到大灣區接受長期護理服務。我想在這裡分享一下我對以上幾個議題的看法。 

先講港人在大灣區的醫療需要。我們先要明白兩地醫療融資制度並不相同,兩地居民享受公共醫療的福利亦不同。香港市民在香港到公立醫院求診只需付象徵式的費用,大部分的費用其實已由公帑支付。醫管局醫院每年獲得政府八百幾億撥款來提供服務。 

內地的醫院,不論公立或私立,都沒有這樣的政府撥款。他們靠收服務費和藥費來營運,而並非政府撥款,服務費由保險或個人支付。內地居民絕大部份都有公營的醫療保險。在職政府或企業的僱員一般都有職工醫療保險,保費由僱主及僱員共同分擔。員工的部分在薪金中扣起來。非全職僱員、自僱人士或沒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參加居民醫保,保費由個人支付一部份,政府補貼一部份。兩種醫保都覆蓋門診及住院服務,不過使用服務時都要再繳交分擔費。職工醫保的福利比居民醫保好,分擔費亦都比較少。整體分擔費可佔醫療總開支三成至五成,金額不少。如果沒有醫保,病人就要支付全數金額。 

港人如果在大灣區工作,自 2020年開始,可以參加當地的職工醫保。甚至如果由香港公司派遣的港人,可能他在香港公司的私營醫療保險,一般都可以支付在內地接受醫療服務的費用。 

至於在大灣區退休的港人,他們可以購買當地的居民醫保。保費平宜,有政府津貼。 

很多在廣東省居住的港人都會回港到香港的公立醫院,看醫管局專科門診,取藥後返回內地。現時住在廣東省的港人還可以到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就診,以香港長者醫療券支付費用。有議員建議擴大這個做法到其他大灣區指定的大醫院(內地稱為三甲醫院)。這些安排都可以提供更多方便給居住在大灣區的港人,不過行政上的安排會比較複雜,現在仍然未做到。 

我認為更加妥當的做法是容許港人用醫療券去購買當地的居民醫保,當地的居民醫保的保費並不貴,只是幾百元一年,所有年齡層都劃一收費。與香港的自願醫保不同,長者的保費比年青人的保費貴很多倍。有了當地居民的醫保,生病了都不用長途跋涉回港就醫。如果醫療券只可以用來看醫生,每年只有二千元,如果需要住院,一定不足夠。容許住大灣區的長者用來買醫保,保障會更好,更方便。不過居民醫保都要繳交分擔費,病人要自己負擔。如果要住院,數目可能很大,要有積蓄來應付,與香港不同。 

我自己的看法是,政府的醫療公帑應該跟病人走。如港人已經定居內地,又沒有打算回港就醫,我認為政府可以對簽署了不回港到公立醫院就醫的人士提高他們的醫療券金額,以幫補他們在內地的醫療費用。 

我多年來都建議醫療公帑應該「跟病人走」。就算在香港,亦都應該這樣做。現在公帑是一筆過先付醫院,醫院做得好不好,有沒有效率,錢已經到手。做得好,反而會吸引更多病人,但資源又不會增加。做得慢些、差些,少些病人,得到資原都是一樣的。完全沒有誘因做好些,或提高效率。實施「錢跟病人走」,我認為公立醫院的效率會大大提高,大灣區港人亦會有更好的保障。 

至於利用灣區醫療人員來舒緩香港公立醫院的人手不足的問題。以往,經過兩地政府安排,有少數的醫護人員來到香港公立醫院工作。在疫情高峰期,亦有內地的醫護人員來港,支援香港醫院。表面上這些安排非常可取。香港可以在短時間得到更多醫護人才。不用自己慢慢訓練。廣東省的醫護人員會講廣東話,來香港也快捷、交通方便。香港醫護人員的薪金對內地人員亦相當吸引,安排似是雙贏。但若詳細分析兩地的醫療人手數量,按每千人口計,廣東省的醫療人手數目並不比香港好。香港醫生對一千人口是2.1 (2021年),廣東省是2.4,多很少。香港護士對一千人口是 8.7,廣東省只有 2.97。香港藥劑師對一千人口是0.43,廣東省是 0.35。就算中醫,香港中醫對一千人口是 1.09,比廣東省的 0.4 多。短期,像疫情危急情況或小數目應該沒有問題,而且是好事。但香港作為大灣區成員之一,不應該將自己的問題轉嫁給其他灣區城市。所以靠用大灣區醫護人員來補充香港醫療人員不足並不可以作為長遠的政策,加上兩地醫護業的訓練和規管都很不同,萬一出現醫療意外,會涉及很多複雜問題。 

比較高成本效益的做法,我覺得可以在大灣區發展港人的長期護理院舍。香港大部分的長期護理院的質素都不理想,主要是空間不足、人手長期不足。內地土地沒有香港緊張,可以以較低的成本打做一些較舒適的護理院。長期護理院舍不需要很多有專業資格的醫護專業人員,一般護理員的培訓時間亦比較短,在內地招聘及提供培訓問題應該不大。當地工資相對香港亦較低,香港人手短缺,工資又高,服務無法改善。社署應該委托非牟利機構在大灣區開辦多些高質素的院舍讓願意的香港長者到當地居住。 

同學如果有意思到大灣區工作,或者有家人想到大灣區退休,希望以上的資料可以幫到你們。
 

阮博文

2023年8月12日

 

參考資料:
1. 廣東省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2. 醫務衛生局統計資料—香港主要醫療衛生數據

RTHK Radio 1

12/08/2023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