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Search

X

香港家書

簡介

GIST

Presenter:張鳳萍

《香港家書》
星期六 09:00-09:20 a.m.

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受。



最新

LATEST
29/06/2024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 鍾麗玲——採用AI模範框架 減私隱風險

欣欣:

最近工作忙碌嗎?近年生成式人工智能(AI)工具越來越普及,你又有沒有在工作中運用這些工具呢?上星期與你姊姊吃飯時,我們也有提起AI這個時下熱門話題。她大讚生成式AI令她的工作量減輕了不少,她說只需向聊天機械人輸入一兩句指示,就可得到一篇大方得體的文件初稿,甚至幫助她分析財務報表。也難怪現時許多機構都打算採購各種AI系統用於營運之中,從而提升生產力。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聊天機械人提供的資訊,很多時並非百分百準確。聊天機械人有些時候甚至在它的回應中,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向你洩漏個人資料。舉例來說,若你向提供予公司內部員工使用的聊天機械人輸入自己的個人資料,聊天機械人或會將你輸入的資料儲存至它的資料庫,並且在回答其他員工的問題時披露這些資料,構成私隱風險。此外,去年有研究人員發現,當他們要求市場上某聊天機械人不斷重複一些單字時,它雖然會先按指示重複該單字,但不久之後,它就會開始輸出訓練資料,當中包括姓名、電話、電郵地址等個人資料。欣欣,我相信你也知道,訓練AI模型需要海量數據,隨着AI模型不斷「升呢」,它們對數據的「胃口」越來越大。 有報道更指出,一個知名品牌的聊天機械人模型的開發者從互聯網上收集了多達3000億字來訓練模型,而這些數據很大機會包含個人資料。

此外,AI輸出的資訊可能不準確,具歧視性或帶有偏見。美國有研究顯示,許多人臉識別技術系統錯誤識別有色人種面孔的可能性比白人高達10至100倍,原因是訓練數據中屬有色人種的數據不足。若AI系統是用於診斷病人,但分析錯誤,導致醫生「斷錯症」、延誤治療,後果就不堪設想。事實上,AI系統「擺烏龍」的情況時有發生。據報道,美國有一名血癌病人被AI判斷為患有敗血症,因此需要進行抽血等進一步醫療程序,結果卻發現AI誤診,白白地增加了病人的感染風險和醫藥費。

另一方面,AI的數據安全風險同樣不容忽視。AI系統與其他資訊科技系統一樣,有資料外洩風險。我們身處數碼年代,無論是香港或其他地區,資料外洩事故都呈現上升的趨勢。同樣地,AI系統亦可能因為黑客入侵或系統設定出錯等不同原因而導致資料外洩。去年正正有一宗牽涉AI聊天機械人的嚴重資料外洩事故,除了洩露了部分用戶過往對話的標題,更洩露了用戶的姓名、電郵地址和信用卡號碼的部份數字。

針對香港機構使用AI的情況,私隱專員公署於今年初已就28間機構使用AI的情況完成循規審查,並未有發現任何違規情況。為應對AI所帶來的風險,公署早前出版了《人工智能(AI):個人資料保障模範框架》(《模範框架》),協助機構在採購、實施及使用AI,包括生成式AI處理個人資料時,遵從《私隱條例》的相關規定。這套《模範框架》建基於一般業務流程,涵蓋四個範疇,就保障個人資料私隱方面提供有關AI管治的建議及最佳行事常規,包括建議機構應制定AI策略及管治架構、評估相關風險、採取「風險為本」的方式以決定所需的人為監督程度、實行AI模型的定製與AI系統的實施及管理,以及促進與持份者的溝通及交流。業界對公署推出《模範框架》,反應相當正面,許多機構都認同《模範框架》有助它們安全、合規地使用AI。《模範框架》以淺白的文字,具體的個案、例子、圖表說明怎樣在採購、實施及使用AI模型時保障個人資料,並引入「紅隊演練」、AI事故應變計劃等建議,提升系統安全和數據安全。我希望《模範框架》可幫助中小企對症下藥,更安心地採購、實施及使用各式各樣的AI系統。

為了協助公眾和機構理解《模範框架》的建議,我們亦已推出懶人包,將《模範框架》濃縮至兩頁簡單又易明的單張,令到大家可以透過該單張輕易掌握框架的精髓。

我相信在採取適當的保障措施下,AI的使用將可以為大家帶來更大的益處。機構若對《模範框架》的内容有甚麽疑問,可致電私隱專員公署的中小企熱線查詢。我們也會主動為業界提供協助,幫助機構將《模範框架》的各項建議納入至他們的業務流程之中,提升AI管治水平。公署將會舉辦講座及工作坊,為業界詳細介紹框架內容。

欣欣,我深信《模範框架》會協助孕育AI在香港的健康及安全發展,促進香港成為創新科技樞紐,推動香港以至大灣區的數字經濟發展。

最後姨姨想提提你,機構固然有責任在使用AI之餘,保障用戶的個人資料;而你我作為不同AI工具的使用者,也要學懂保障自己及他人的個人資料私隱。你使用聊天機械人時,要切記不可隨便透露任何個人資料呀。私隱專員公署早前都出版了《使用AI聊天機械人「自保」十招》,閒時記得看看這單張,學多幾招傍身、保障自己的私隱!

姨姨

2024年6月29日

29/06/2024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

重溫

CATCHUP
04 - 06
2024
RTHK Radio 1
X

環境運動委員會主席黃傑龍教授——希望低碳生活可變成一種風氣和潮流

Presenter:張鳳萍

*標題由編輯所加

大嘥鬼:

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寫信給一隻「鬼」, 正如我從來沒有想過香港也可以36度。 36度其實不算炎熱,因為西班牙這數天1面對44度恐怖高溫,世界面對極端天氣,北京剛剛面對了140多年來的最大暴雨,日本、韓國相繼受到超極端天氣影響,連世界童軍大露營都因為幾百人中暑要提早結束,早幾年科學家警告我們的那些影像,似乎已經提早在我們身邊出現。

可能就是因為見到如此嚴峻的情況,我看見你這兩個星期整個形象都變得嚴肅了,雖然還是那個眼闊肚窄的面相,但是多了一份認真與尊嚴,面容彷彿提醒我們氣候轉變不是開玩笑,必須嚴肅應對。

你知道我前年上任了環境運動委員會主席,委員會剛剛啟動了為期兩年的「碳中和宣傳運動」。 我們參考了香港碳排放的數據,根據2021年數字,我們的碳排放63%來自發電,19%來自運輸,8%來自廢物。 基於這些數據,宣傳運動以「扭轉習慣,一齊減碳」為口號,以「節約能源」、「綠色出行」及「源頭減廢」三大主題,涵蓋二十多個活動及項目。這些項目會鼓勵大家身體力行,由細節做起,改變現時生活習慣,減低碳排放。

不過真心地說,環保運動過去幾十年都做了不少,是不是我們多做兩年世界真的會有轉變呢?我認為這不簡單。就好似早前有個碳魔在你的社交媒體詆毁你,你以前未改邪歸是差點,雖然你現在的樣子仍然是眼闊肚窄,但可看出你已真心改變了,並不是作假。 你生氣得連IG都封鎖了,幸好最後你沒有放棄,生氣後都繼續做你應要做的事。其實你和我都只能盡力做,我們700萬市民其實都是一樣,我們沒有辦法每個人30多度高溫都不開冷氣,林超英只得一個,但是我們都可以最少做到不要浪費,不要把冷氣開得太冷的同時又要穿外套。

說回碳中和宣傳運動,在未來兩年,大家在街頭、網上和電視上,將會經常接收到有關碳中和的訊息,如果你不介意我可以向你簡單分享部份內容,看看你有沒有其他不同的意見。

在節約能源方面,這次宣傳運動的其中一個重點項目,就是推廣將於年底推出的第四階段強制性能源效益標籤計劃。計劃將擴展涵蓋範圍至氣體煮食爐、即熱式氣體熱水爐,以及LED(發光二極管)燈。有了更清楚指引及更廣泛的宣傳,大家便要養成「購買前看清1楚」的習慣,可以「慳電」又「慳氣」,又可以「慳錢」。

在綠色出行方面,除了鼓勵大家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如真要駕駛私家車希望都會改用電動車,除了以短片介紹使用電動車的好處,更推出具備實時充電位搜尋功能的充電易手機應用程式,我相信這個應用程式應該可以大大減低充電這個煩惱。 

明年四月推出的都巿固體廢物徵費本身就是用立法的方式去減少廢物,配合不斷加強的回收網絡,我們都會推出一系列的宣傳項目,鼓勵大眾養成回收習慣,減少製造垃圾,那麼大家便可以「揼少啲、慳多啲」,亦減少垃圾處理過程中製造出的碳排放,等於為阻止極端氣候變化作出貢獻。

希望兩年後最少大家不會認為碳中和與自己無關,更希望大家能齊心協力將碳中和理念傳給身邊每一位朋友,潛移默化,讓他們慢慢培養低碳生活習慣。我亦都相信,不久將來會有更多機構加入一同宣傳碳中和理念,鼓勵社會大眾一同邁向2050碳中和,令低碳生活變成一種風氣或潮流。

我不知道「大嘥鬼」你要不要刷牙,減碳不是做一兩次驚天動地的事,應該要像刷牙一樣,一日兩次,持之以恆,十年後就發覺可保護牙齒。距離2050年,只餘下不足30年,30年後世界中能否住人,就要看看我們是否做到「扭轉習慣 一齊減碳」了。

 

黃傑龍

2023年8月19日

RTHK Radio 1

19/08/2023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