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香港家書

簡介

GIST

主持人:張鳳萍

《香港家書》
星期六 09:00-09:20 a.m.

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受。



最新

LATEST
07/09/2024

懲教署署長 黃國興——不一樣的開學日

各位「立德學院」第二屆學員:
 
你們好!由今個月開始,你們將會在懲教院所入面以全職學生的身分,入讀「立德學院」。我首先預祝你們全部75位學員有一個豐盛及難忘的學習之旅。
 
在去年10月,懲教署在白沙灣懲教所及羅湖懲教所設立了「立德學院」。「立德學院」是懲教署近年來其中一項重要的更生工作,目的是希望幫一班想持續學習的成年在囚人士,通過修讀為期一年的全日制應用教育文憑課程,提升他們的競爭力及向上流動的機會,為獲釋之後重投社會做好準備。
 
「立德學院」的成立打破了懲教署的傳統。在未設立「立德學院」之前,有志進修的成年在囚人士,只可以在公餘時間修讀遙距課程。而「立德學院」就為一班合適及通過甄選的成年在囚人士開拓了一個新的進修模式,讓他們多一項選擇。所有被「立德學院」取錄的學員,他們不再需要工作,取而代之,他們要在懲教院所入面參與全日制的課程,專心讀書,通過學習去裝備自己、強化改過自新的決心。
經過一個學年的艱苦努力,第一屆的全部75位學員都考試合格,成功在今年八月考取到應用教育文憑,取得相當於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五科(包括中國語文及英國語文)第二級程度,成績令人非常之鼓舞,亦都引證了他們自強不息及努力改過的決心。
在即將來臨的新學年,懲教署會繼續同社會各界攜手合作,為第二屆的學員提供學習支援。除了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會繼續資助「立德學院」之外,香港都會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亦都會派出老師到懲教院所授課,協助你們完成課程。事實上,你們的課程內容跟社會的主流科目是接軌的,當中包括有中文、英文、數學、生涯規劃,及人際傳意與個人發展五個科目。同時,考慮到你們的學習興趣及往後的升學就業發展路向,署方安排了「室內設計」及「廣告、公關及市場活動策劃」這兩個科目讓你們去選擇。
 
新的學期剛剛開始,我希望各位學員除了尋求知識之外,亦要將「立德學院」的校訓-「立學修德」銘記於心,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德行及文化素養。為了實踐「立學修德」的精神,「立德學院」制定了三個培育方針,第一,是培育你們的正確價值觀及正向思維;第二,是推動體育及藝術發展,促進你們的身心健康;第三,是加強你們的國民身分認同,提升你們的公民責任感。在未來的一年,署方會安排你們參加一系列的課外活動,內容會涵蓋國民及道德教育、體藝項目、心理輔導,以及生涯規劃等等。我希望你們能夠通過不同類型的課外活動,培養出正確的價值觀及正向思維、建立優良的品德。
 
我知道對於已經放下書包一段時間的你們來說,要重拾書本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中更可能會遇上不少的困難及挑戰,例如不能夠隨意上網或者去公共圖書館找教材及參考資料。面對這些挑戰,你們絕對不需要擔心,因為「立德學院」的老師及義工補習老師會全力為你們提供學習上的支援;除此之外,學院亦都會向你們每個人提供一部平板電腦,裏面安裝了「在囚人士電子學習平台」,可以為你們提供豐富的教材及字典,幫助你們學習;另外,學院亦都會安排義工補習老師來到懲教院所入面,為你們提供學業上的指導。除了學業上面的支援,社會上不同界別的熱心人士亦都會安排音樂、棋藝等等的興趣班給你們,讓你們有機會去發掘自己的才華及潛能。如果有需要的話,懲教署的臨床心理學家亦都會為你們提供情緒上面的支援,幫助你們處理情緒困擾、壓力等等的問題,及教導你們一些調節情緒與及應對壓力的技巧。
 
在一般的學校,老師會是學生的指路明燈。在「立德學院」入面,懲教人員不單止負責覊管工作去確保院所的秩序及紀律,他們亦都會擔任「班主任」的角色,針對你們在學習、品格及個人才能等等的發展需要,幫助你們確立未來的目標及做好人生規劃,成為你們更生路上的「領航員」。
 
雖然當日你們因為不同的原因犯下過錯,失去了自由及影響跟家人的關係,但是現在你們決定重拾書本,發奮向上,我相信你們的家人一定會感到非常欣慰。為了回饋家人對你們的關愛及不離不棄的支持,我期望你們可以通過學習去重新審視自己,一步一步建立自信及正確的價值觀,在學有所成之後,成為家人堅實的後盾。
 
我很高興見證了上一屆學員的努力及成果,而特別令我欣慰的是,畢業的學員都能夠向他們的家人展示改過的決心,還有不少學員把握這個機會修補了多年以來跟家人疏離的關係。對於他們在「立德學院」的成就及得著,我感到非常開心及感動,我好希望你們能夠借鏡上一屆的師兄師姐,為自己及家人努力奮鬥。
 
最後,我祝願各位「立德學院」第二屆學員在未來一年能夠取得優良的成績,同時我亦都希望你們能夠在學習期間得到啟發,重塑自己的人生,邁向更光明的未來。我亦期盼你們能夠秉持「立學修德」這個校訓,在增進知識的同時,培養自己的品德及文化素養,實現全人發展,將來用實際的行動去回饋社會!
 
懲教署署長
黃國興
2024年9月7日

07/09/2024 - 足本 Full (HKT 09:10 - 09:25)

重溫

CATCHUP
07 - 09
2024
香港電台第一台
X

香港工程師學會安全工程專責事務委員會委員何賜明博士工程師——利用科技器材可以有效地避免工程意外的發生

主持人:張鳳萍

項目經理老陳:

近日,發生多宗嚴重的建築事故,導致有工人死亡,我感到非常不安。

昨天遇到你,你跟我說:你的工程接二連三地發生意外,同事的工作士氣大為打擊。你的安全主任Johnny,他認為他已經盡心盡力,恪守「人、機、物、法、環」的管理原則;但是,每當前線的管工一時「看漏眼」,就有工人出事,他感到很是沮喪...

如果大家想深一層的話,工業意外是可以避免的嗎?其實,在很多的情況之下,這些意外是可以預見的。例如,在高空位置工作的話,就會有從高處下墮的風險;進入密閉空間工作的話,就會有沼氣中毒或水浸的風險!

執行工業安全管理,大家固然要時刻緊記「人、機、物、法、環」這個基本的管理概念。但是,千萬不要變成「空喊口號」!

任何嚴謹的系統,如果不能夠確實執行的話,只會成為「空喊口號」,倒不如選擇一個可以持久執行的簡單系統,更為實用,更為有效。

而且,任何的管理系統,都存在人為因素影響它的成效。人就是人,總會有一刻失魂大意、貪方便、心存僥倖、高估自己的能力或者狀態,等等之類的人為失誤。工業意外,往往就是在半秒鐘的失誤,而造成嚴重的悲劇!

現在,社會進入5G和工業4.0的年代,建築業應該利用科技,來管理工業安全,更可以增加生產效率和提升行業的社會形象。剛剛,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在出席建造業議會的「建築機械人工作坊」時候,她說﹕「建築機械人讓前線工友有幸福感,地盤工作將搣甩3個D,即是Dirty(髒)、Dangerous(危)、Dull(悶)的標籤。」

老陳,你一定會說﹕科技是很好,例如,政府現在大力推動的BIM(建築信息模擬技術)和MiC(組裝合成建築法),施工操作都改變了不少。但是,工業安全管理應該如何改善,怎樣才可以突破樽頸位呢?

我剛才說了,很多意外都是涉及不同程度的人為失誤。所以,發展局在2020年起推動4S(安全智慧工地系統),在超過三千萬元的工務工程全面採用。

建造業議會獲得注資22億元,去營運CITF(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以鼓勵建造業界廣泛採用創新建築方法及科技。

在安全管理方面,每家合資格的公司,可以申請上限750萬元的資助,用作推行4S(安全智慧工地系統)。當中有10個主要針對安全管理和監控的類別,承建商可以因應個別工程的性質,選擇合適的科技產品或者技術。包括有﹕

1.            中央管理平台;

2.            數碼化追蹤系統(工地機械,電動工具及梯架) ;

3.            數碼化工作許可證系統(高風險工作);

4.            危險區域進出管制(電子鎖系統) ;

5.            移動設備操作區域的不安全行為/危險情況警報;

6.            天秤吊運區域的不安全行為/危險情況警報;

7.            前線工人智能監控設備;

8.            人工智能安全監察系統;

9.            密閉空間監控系統;以及

10.          虛擬實境安全培訓。

 

以上的10個類別,普遍適用於各種性質的工程項目,例如﹕樓宇建築、橋樑、道路、隧道、地盤平整、海事工程、排水供水、機電系統,以及大廈維修保養等等。

老陳,社會大眾都把焦點放於在建築地盤。其實,在2013至2022的十年期間,平均每年有18位建築工友意外身亡,當中接近一半涉及大廈維修保養。在上月底,就有2位工人在一個屋苑的地底管道裡面,懷疑吸入沼氣中毒死亡。我知道,你的公司也會承辦維修保養,千萬不要看輕這些小工程,當中死亡陷阱處處,尤其是在大廈外牆進行維修,例如修補批盪,更換鋁窗,修理冷氣機....等等。

為了回應「現有樓宇維修保養」的「密閉空間工作風險」,我剛剛草擬了一個簡單的安全管理概念,叫做4 D,呈交香港工程師學會的工程月刊,希望能夠在下個月刊登,供業界、大廈業主和物業管理的朋友作為參考。日後有機會的話,我再向你詳細講解4D的內容。

不過,我還是想要帶出第4個D,就是Design for Safety(安全設計)。發展商和工程設計顧問,他們應該在設計規劃的時候,就要充分考慮到在建築施工,和日後維修保養的安全性。至於承建商,更是要詳細評估每一個工序細節來設計施工方案,責無旁貸。

香港工程師學會,一直在倡議政府盡快把Design for Safety(安全設計)放上議程,通過立法規管,從項目規劃設計開始,加入適當方法在源頭解決或者消除那些隱藏的死亡陷阱。

安全設計並不是一項新的理論,英國早在2007年執行《建築安全管理法》。

新加坡,在2016年推行《安全設計法》,訂明發展商要聘請安全專家,直接參與設計策劃工作,並且須要製訂「維修手冊」。在大廈落成之後,購入物業的買家,也要確認承擔維修保養的安全責任。在這一方面,香港要加把勁了。

項目經理老陳,安全主任Johnny,我們不要氣餒。政府、發展商、工程顧問、總承建商、分判商、小業主、物業管理,包括工人自己,大家攜手努力造好安全管理的工作。

照顧工友的「職安健」,每一位業界的持分者,人人有責!

 

你的工程老友

何賜明

2023年10月28日

香港電台第一台

28/10/2023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