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Search

X

香港家書

簡介

GIST

《香港家書》
星期六 09:00-09:20 a.m.

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受。



最新

LATEST
31/08/2024

香港理工大學食品科學及營養學系副教授 方家熙——海洋微塑膠對生態環境影響

尚正、尚仁:
看到你們在海洋公園對各種動植物的興奮,相信你們對大自然已經培養出濃厚的興趣。你們從小就對海洋生態充滿熱情,並願意實踐環境保護理念,這讓爸爸一直為你們感到驕傲。尚正,你還記得你曾提出有關微塑膠的問題嗎?爸爸希望透過這封信,和你探討一下微塑膠對海洋生態和人類健康的影響,讓你和尚仁都能夠認識微塑膠的危害,並了解海洋保育對我們社會的重要性。
微塑膠是一種直徑1微米至5毫米的塑膠微粒,而1微米是1毫米的千分之一,所以微塑膠可以比細胞還要細小!如果有人亂丟塑膠垃圾,當這些塑膠進入大自然,經過各種物理、化學和生物降解過程,就會形成微塑膠。在現今海洋環境,微塑膠可謂無處不在,就連地球上最偏遠的地方,例如加拿大的北極圈水域,我們都能發現微塑膠的蹤跡。另外,微塑膠已進入了海洋食物鏈,在不同海洋生物中累積,亦污染可供人類食用的魚類、貝類以及其他水產品。目前很多研究都已在不同海洋生物體內發現了各式各樣的微塑膠,甚至在人體內的血液、某些器官裡也發現微塑膠的存在。爸爸相信,進食海洋水產品是微塑膠潛入我們體內的重要途徑,因此爸爸也經常與學生探討與微塑膠相關的食品安全問題。
這種看似微不足道的塑膠微粒,正在悄悄地改變著我們的世界,這不禁讓我思考,我們作為地球的主人該如何應對?微塑膠污染的根源並非僅僅在於工業廢料排放或亂丟垃圾行為,而是整個社會對塑膠的依賴。塑膠製品的廣泛使用確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然而,我們不能忽視塑膠污染對海洋生態和人類健康造成的影響。也許你們會問,這麼微小的東西為何會帶來如此大的問題呢?這是因為塑膠不像紙一樣能快速被自然降解,部分塑膠在海洋環境中需要數百年才能完全消失,且在降解過程中會釋放出大量微塑膠,進而累積在海洋生物體內。尚正、尚仁,每當爸爸想到微塑膠對自然界和我們後代的危害時,心情都會變得沉重。
根據科學家估計,到了2050年,海洋中的塑膠垃圾包括微塑膠,將超過所有魚類的總重量!這個預測很可怕吧!想像廿多年後,你們兩兄弟都可能已各自成家立室,爸爸衷心希望那時候你們的孩子仍能享受美麗的海洋,這也是爸爸從事海洋保育研究的其中一個原因。我們迫切需要了解微塑膠在不同環境和海洋生物中的分佈情況,以及微塑膠對海洋生物和生態系統的影響。當海洋生物誤食微塑膠時,部分微塑膠可能會停留在牠們的消化道中,阻塞營養吸收,甚至導致死亡;此外,微塑膠表面經常吸附其他環境污染物,如重金屬和某些有機致癌物,這些污染物會隨微塑膠一同累積在生物體內,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含有微塑膠的海洋生物作為食物鏈的一部分,最終會被人類食用。因此,爸爸也在探究微塑膠進入我們身體後所造成的後果。一旦微塑膠進入人體,部分會隨糞便排出體外,但其他則可能在體內累積;而越細小的塑膠微粒則越容易透過血液流動進入各器官和組織,潛在危害相對越大。在許多疾病的背後,我們都可看到微塑膠的蹤影。目前已有學者指出微塑膠污染對我們的消化系統、免疫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失調具有一定的關聯性。
既然微塑膠對大自然和各種生物包括人類都有危害,那麼我們不僅要研究如何回收塑膠製品,更需要探討如何從根本上減少對塑膠的依賴。尚正、尚仁,為了地球的未來,每個人都應盡一己之力,減少微塑膠污染。爸爸希望與你們分享一些小朋友也能做到的貢獻方法,讓我們一同保護地球,好嗎?首先,我們應該盡量減少使用一次性的塑膠用品,例如當我們去買東西時,可帶上環保購物袋,這樣就不需使用商店提供的塑膠袋了;而在戶外運動時也可攜帶自己的水壺,避免購買塑膠瓶裝水。這樣,我們就能減少塑膠垃圾的產生!爸爸亦鼓勵你們積極參與社區環保活動,例如清潔沙灘,為保護環境出一份力;你們也可以與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在學校組織類似活動,如清理操場或花園的垃圾,或利用塑膠廢料創作美術作品。透過這些活動,我們希望喚起大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並將這份關注轉化為實際行動。此外,當在學校看到塑膠瓶或其他塑膠廢物時,請記得將它們投入回收箱,而不是丟進垃圾桶。這樣,這些塑膠就可以被回收利用,而不會進入堆填區或自然環境中變成微塑膠。
爸爸一直在不斷學習有關微塑膠及其危害的知識,並積極與學生分享這些資訊。你們也可以一起參與,呼籲更多小朋友關注海洋微塑膠污染問題,提高大家對海洋保育的意識。尚正、尚仁,儘管我們正面臨著微塑膠帶來的重大挑戰,但爸爸相信這些問題都是可以克服的。我們期盼將來會有更多科學家和工程師投身環境治理工作,提供對抗微塑膠污染的解決方案;各地政府也應該制定策略,確保塑膠的適度使用和回收效率,並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
暑假即將結束,馬上就要開始新學年了。爸爸由衷希望你們在學校裡不僅學習到書本知識,更能成為關心環境、珍惜海洋的小小守護者。無論年齡大小,我們都能攜手共同努力為這世界做出貢獻,共同創造更美好、更潔淨的明天。下次假期時,爸爸再和你們一起去探索壯麗的海洋,好嗎?
愛你的爸爸
2024年8月31日

31/08/2024 - 足本 Full (HKT 09:10 - 09:25)

重溫

CATCHUP
06 - 08
2024
RTHK Radio 1
X

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教授——香港將步入下一波流感病毒活躍期 市民應盡快接種流感疫苗

致2023年港大醫科畢業生:

轉眼間,你們已畢業,並且開始見習行醫六個月,從醫學生變為醫生,確是你們人生中一個重大的里程碑。不但如此,你們在過去4年也和全港市民一起經歷了新冠疫情從大流行變為風土病的旅程,確實驚心動魄,永世難忘。你們作為醫學生到2023年畢業成為醫生,當然比市民更加清楚,如何應對疫情。走出大流行的先決條件,個人的層面當然是接種疫苗,做好個人衛生健康措施,包括戴口罩、勤洗手。社會層面,便是隔離及社交距離,雖然十分令人苦惱,但在疫情高峰時,卻是必不可少。我們也明白接種疫苗的目的,是減低感染後發生嚴重病情,而不是防止感染。現在大家亦已親身體驗到,無論打多少加強針,最終也難逃感染新冠病毒,只要病情不嚴重,還是可接受的。背後的原因,現今己比較清晰,我們的抵抗力,大概分為抗體,和細胞免疫,打針或感染後產生的抗體會隨着時間而減少,跌到一定水平後,便會喪失抵抗力,相反,我們的細胞免疫力,是有記憶和能長時間存在,雖然不能阻斷感染,但感染後,卻能在短短一兩天,便大量產生強而有力的T細胞,大大減低新冠病毒的殺傷力。現今大多數市民已不單感染過新冠病毒,而且有些人感染第二、第三次,病情一次比一次輕微。有些人甚至是感染後沒有病徵的。故此世界衛生組織也明確指出,只有長者及有嚴重疾病的病人今年需要打加強針。希望你們能向市民解說清楚,還須要謹記醫生的責任不單只是治病,還包括教育病人,管理好他們的疾病和打預防針。

當下雖然我們已走出新冠疫情大流行,但自今年初,因為逐步取消社交距離及口罩令,其他呼吸系統的細菌病毒又有機會在我們社區人群傳播,引致不少市民感染、發燒咳嗽、肌肉酸痛,需要在家休息,不能上班上學,還有不少長者及幼童因為併發症需要入院,令人憂心。 

今年2023年初主要的病菌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病毒,一起輪番肆虐,當然還有其他的病毒,包括腸病毒、鼻病毒,在人群傳播,使一個人有機會同時感染兩或者三種病菌,引起更加嚴重的病情。到下半年,我們又碰上肺炎支原體,病人數目遠比以前多,肺炎支原體還有耐藥性的問題,令整個社會困擾不堪。很多市民都不明白其所以然,所以作為醫生的你們,應擔起向市民解說的重任,令他們明白背後原因及應對方案後可放心些許。其實以上現象在我們周邊的國家地區,包括中國大陸、韓國都在發生中,估計是因為新冠疫情大流行時,我們亞洲人的社會都嚴格遵守隔離措施、戴口罩甚至不能上班上學,令所有呼吸系統的傳染病基本上都沒有發生,我們絕大多數人從2020至2023年初都沒有機會碰過這些病菌,抵抗力下降了。三歲以下的兒童根本從出生後,就從來沒有碰過這些病菌,完全沒有抵抗力。所以今年初隔離措施逐步取消後,不同的病毒細菌便乘虛而入,短時間內感染大量人群,令社會及醫療服務受壓。有些人戲稱這現象為“免疫債”,英文為Immunity

debt,過去三年多累積的債,為數不少,現在短短要一年多還清債務,確是辛苦。另一種比較中性的稱呼是免疫差距,英文為Immunity

gap,措辭比免疫債雖然可能比較恰當,但不夠傳神貼地,令大眾市民容易明白記上心,故我還是比較喜歡用免疫債向市民解說。「債是要還的,不還是不可以的」,故我也希望同學向市民解說疾病及健康問題時,盡量從他們能明白能理解的角度去考慮如何解說。 

當然還債是辛苦,但幸好香港已經歷過新冠疫症大流行,懂得如何在還債時保護自己,家人及我們的社群,例如在人群密集及係封閉空間時戴口罩,故此我們現在還能如常生活、上學上班。

今日2023年已到最後一個月,氣溫也開始下降,香港及周邊地區將會步入下一波流感病毒活躍期。所有已知的研究及數據,都提醒我們要盡快接種流感疫苗,尤其是長者,長期病患及兒童,以減低明年初流感病毒肆虐期間,對我們的傷害,也就是減低重症死亡,入院人數,還有減少在學校以及院舍的爆發,希望你們作為最前線的醫生能教育市民盡快接種流感針。另外,十萬支的新冠病毒XBB加強針已抵港,希望居住在院舍的長者及傷健人士能盡快接種,因為他們是最脆弱的群體,更加是一同住在比較封閉擠擁的宿舍。 

最後謹記你們作為醫生的使命是扶死救傷,並且尊重病人的意願,一定要向市民解說清楚,他們的病因,病情及可以應對的方法,要和病人一同作出決定如何走下去。我們醫護工作者是病人的同行,不是主宰者。 

謙卑的心確是不錯的處世做人之道,同學們,我們互勉之。 

 

劉宇隆

2023年12月9日

RTHK Radio 1

09/12/2023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