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香港家書

簡介

GIST

《香港家書》
星期六 09:00-09:20 a.m.



最新

LATEST

09/11/2024

網上直播完畢稍後提供節目重溫。 Archive will be available after live webcast


*標題由編輯所加

各位關心香港體育發展的市民:

香港運動員近年來不斷創造歷史,本屆巴黎奧運會一舉奪得2金2銅,並首次連續兩屆奧運會中獲得金牌;而港隊在殘奧會的成績同樣耀目,獲得了 3 金4 銀1 銅,共8面獎牌,創下多個歷史性的時刻。與大家一樣,作為當時凌晨守在電視機前觀看賽事直播的一員,見到香港健兒精彩的表現,於國際殿堂屢創佳績,我感到十分鼓舞。同時,亦希望香港能舉辦更多大型國際體育盛事。這不僅能讓香港運動員在主場有更多發揮所長的舞台,更能凝聚民心,鼓勵社會關注香港長遠的體育發展。

啟德體育園將於明年初啟用,作為香港歷來最大型的綜合性體育基建設施,其龐大的規模及先進的設施設計令世界各地的國際賽事主辦方更願意來港舉辦盛事,讓更多、更大型的國際賽事落戶香港。屆時體育園將聯動周邊地區的餐廳、商戶和酒店等,配合賽事推出一連串的體育娛樂活動,吸引更多遊客和投資,帶動休閒娛樂及旅遊業等產業,促進盛事經濟的發展。

明年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將移師啟德,接下來粵港澳三地聯合舉辦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部分項目亦將於園内舉行,加上政府成立了文體旅局以及盛事統籌協調組,現時以盛事為切入點推動體育產業發展,實在是集「天時地利人和」 。

政府自千禧年代以來,透過「精英化」、「盛事化」及「普及化」三方面發展體育產業,並自2021年起提出加入「專業化」及「產業化」的政策方向,以進一步推展本港體育發展。目前,香港在「盛事化」方面初見成果,2024年「M」品牌項目的種類日益多元,項目數量創新高,達到23個。政府最近公布的施政報告亦提出「建設國際體育盛事之都」,顯示政府著力利用「盛事化」帶動其他「四化」的發展。

其中,體育旅遊是將「盛事化」連接到「產業化」中的重要一環。根據政府公布的數字,2024年將有超過210個盛事活動,文體旅局預計全年盛事活動可吸引約170萬名訪港旅客,帶來72億元的額外消費和43億元的經濟增長。

事實上,發展盛事以推動體育旅遊已成為全球趨勢。以2024年巴黎奧運會為例,預計賽事吸引230至310萬遊客,總花費達26億歐元。除了賽事期間,奧運前後也能帶動旅遊及相關行業,總共為巴黎帶來67-111億歐元的凈收入。再以F1新加坡大獎賽為例,自2008年首次舉辦以來,海外觀眾平均花費約1.4萬港元,累計帶來20億新加坡元的額外旅遊收益。這些數據顯示,體育盛事能夠吸引高消費能力的旅客,從而推動當地經濟。各地政府積極爭取申辦大型國際體育賽事,背後的驅動力正是源於其龐大的經濟效益。

回顧本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可謂我們的旗艦盛事,每年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惠及本地酒店、餐飲及零售業。2024年,該賽事的海外門票銷售量佔42%,估算為我們帶來3.2億港元的經濟效益,充分顯示了體育盛事對經濟的正面影響。因此,政府應大力發展體育盛事經濟。

要最大化盛事效益,加強本地宣傳至關重要。日後的體育盛事,如能在主要交通幹道旁、康文署場館的幕牆和公共交通上進行更有效的宣傳,達到鋪天蓋地的效果,定能讓市民感受到盛事熱烈的氛圍。此外,政府可推動商界及調動社區資源,提供體育娛樂活動,包括嘉年華、現場表演、市集和互動遊戲,為市民營造沉浸式的賽事氛圍,讓大家更願意長期支持體育盛事產業。

在海外宣傳方面,政府可考慮加強旅遊發展局、貿易發展局及經濟貿易辦事處在體育盛事方面的推廣。政府亦可加強宣傳「體育+文藝+會議展覽」的盛事組合,吸引更多海外旅客訪港觀賽,帶動娛樂旅遊。

除了政府,商界的支持同樣重要。舉辦大型賽事通常需要大量資金,不少盛事(如新鴻基地產單車節和渣打馬拉松)均由商界贊助和舉辦。商界的投入對於盛事宣傳的效果立竿見影。例如,各大商場在奧運期間播放賽事直播,商廈幕牆為運動員加油的廣告,均能提高市民對奧運賽事的關注。

市民不論是參加體育賽事(如:馬拉松)、觀賞世界級的賽事(如:國際七人欖球賽)或是純粹支持本地隊伍,大家的參與都是體育盛事成功的關鍵。商界若看到更多市民落力支持和投入,也會更願意贊助和舉辦相關體育活動,從而吸引更多世界級賽事來到香港。

展望未來,隨著啟德體育園的啟用以及更多盛事落戶香港,對新一代體育管理和盛事管理人才的需求將愈發迫切。要長遠配合體育盛事產業的高速發展,我們需要積極地豐富本地相關產業的人才庫。

多所大學陸續增設與體育相關的課程。目前,香港有六所大學提供與體育有關的學士學位課程,其中香港浸會大學、嶺南大學和都會大學開設了體育及康樂或盛事管理的專業,涵蓋賽事活動的規劃。課程深受年輕人歡迎,同時亦吸引多名退役運動員加入,助其轉型開拓新賽道。這正是香港培養體育人才的良好開端,希望體育界與學界能透過更緊密的產學合作,透過提供更多本地及海外的實習機會,培育具有國際視野的體育盛事人才。

最後,希望政府、商界、學界及市民能夠攜手共建體育盛事之都,為本地運動員創造更多展示才華的舞台,帶動體育、經濟雙軌發展!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研究部聯席主管 水志偉

2024年11月9日

重溫

CATCHUP
09 - 11
2024
香港電台第一台
X

香港園境師學會認可樹藝師審核小組主席馬國偉--城市林務政策及樹木管理的挑戰和機遇

親愛的香港市民:

最近當你走在街頭的時候,有無發覺漫天白絮,就像下雪一樣呢?原來香港正值木棉花季。木棉嘅姿態筆直巍峨,又叫做「英雄樹」,這個賦有華夏美學的品種,卻是來自南洋,原來它和很多本港常見的品種,在不同時期由前人引入香港,也讓我們能享受樹蔭及欣賞四時花開落葉。

負責設計及監督市區樹木種植的,是香港一個法定專業「園境師」。而負責監管園境師的法定專業團體「香港園境師學會」,除恆常為園境設計及生態景觀等提出意見,近年公眾對樹木安全關注,日益提高,亦促成學會在樹木管理及城市林務上出謀獻策,並在2012年成立第一個本地化的「認可樹藝師」計劃,確立前線樹木管理從業員的地位水平。

要討論香港的樹木管理及城市林務發展,先講講歷史。

十九世紀時期,英國人為了適應香港潮熱,城市規劃時,定立創建植物公園及廣種樹木等。二次大戰期間,香港的原生森林廣受破壞,市區樹木只有少數倖存。戰後政府聘請植林專家,引入外來先鋒樹種,進行大規模植林,並在1976年定立《郊野公園條例》,保護香港40%土地的森林景觀資源。

政府在六十年代初發展新市鎮,讓一個本地萌芽的專業—「園境師」,與城市規劃師、建築師及工程師等一齊製定發展藍圖。這個嶄新的安排,為新市鎮注入大量優質的綠化種植及園境空間。

過去十一年,全港種植約500萬棵樹,及超過6千2百萬棵灌木和其他植物,美化城市景觀,改善微氣候。

然而,隨著城市發展,樹木問題日漸浮現。過去十年就發生了多宗塌樹事故,部份更奪去了寶貴的人命,令人痛心惋惜。而問題出在哪裡呢?

隨著市區樹木出現結構性老化,「發展局」在 2009年開設了由一位園境師領導的「樹木管理辦事處」,統籌各部門的相關工作,為樹木管理製定政策及合適指引,包括《樹木風險評估及管理安排指引》、《樹木管理手冊》等。近年它亦致力推行「城市林務」概念及「植樹有方,因地制宜」原則,及推出《街道選樹指南》等指引。

在人力方面,樹木辦在2020年設立「樹木管理人員註冊制度」,持續提昇前線從業員的水平。自2020年起,政府撥出二億元設立「城市林務發展基金」資助報讀課程,進一步鼓勵年青人投身行業。

總括而言,近年每當發生塌樹事件後,當局都會檢討政策及調整樹木管理工作。例如最近我們樂見發展局更新了「指引」(Allocation of Space for Quality Greening along Roads),要求部門在設計街道時,需預留更充裕及完整的土壤空間,讓樹木得以更健康生長。而政府、環境專家、建築業界及公眾亦普遍認同,都市林木作在調節微氣候上的功能。

然而香港的林木管理面對巨大挑戰——市區街道、景觀空間等的種植區,往往被錯綜複雜的都市設施、例如行人道鋪設、地下管線擠壓,令種植區異常狹窄,限制了樹木整體生長空間。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加劇,香港將面對更頻繁劇烈的颱風及暴雨等極端天氣,增加樹木受損甚至倒塌的機率。2018年颱風「山竹」襲港,超過六萬宗塌樹個案。全球升溫,亦有跡象加劇了病蟲害,例如近年香港的刺桐樹及榕樹就受到姬小蜂和朱紅毛斑蛾的侵害。

另一方面,香港亦正值城市拓展的黃金期,大型基建陸續上馬,這些發展皆注入大量應對氣候變化的藍綠基建,結合水資源及綠化空間等天然資源,這些基建發展,令樹木管理及城市林務的需求更大

但既有危機,也有機遇。前人為廣大市民創造林蔭,我們亦可用創新的思維和技術提昇樹木管理及城市林務的效益。相信大家最近也可能留意到,不少街道及公園內的樹木皆掛有二維碼樹木牌,就是發展局早前委託顧問公司研發,屬智慧城市林務管理系統的一部份。近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發展上取得重大突破,我們建議政府支持業界把握機遇,研發更有效率的樹木管理及樹木檢查的科技。

樹木在自然環境中是以群體形式繁衍,近年亦有不少研究指出,樹木會互相交流,去維持森林整體健康。最近四月由發展局主辦的「國際城市林務研討會」中,園境師學會就提出在城市林務上可以嶄新的「微森林」生態境觀,打破現時以樹木個體為基礎的管理觀念,在強化生物多樣性、固碳功能及創造更優質的康樂園境空間,同時,亦能以物競天擇的自然定律,提昇樹木以至森林整體的健康和對抗氣候變化的韌性。在樹木管理上,政府和業界亦可將以森林為整體的概念,應用在因發展導致樹木損失,而進行樹木補償方案。例如:以往以數目為基礎,用「一換一」的補償方式,但未必能夠重現已經被破壞的生態。

城市林務管理與城市發展如何取得平衡是一項藝術,園境師正可居中協調。
我們正進入氣候變化的關鍵時刻,就讓我們一起學習前人,透過思維的改變,運用知識和優勢去面對挑戰。

Carol
2024年5月25日

香港電台第一台

25/05/2024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