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Search

X

香港家書

簡介

GIST

Presenter:公共事務組

《香港家書》
星期六 09:00-09:20 a.m.

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受。



最新

LATEST
17/08/2024

香港中文大學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學校發展主任徐俊祥博士徐俊祥——如何提升學生閱讀興趣

信恩同學你好,

很久一段時間沒有收到你的來信了,可想而知自從你離開學校往英國升學的生活一定很忙碌。回想你不論在香港,還是在英國上學時,每次寫信給我,都提及你仍然是興緻勃勃地看著不同種類的書,徜徉在書本中的不同故事,或追尋自己喜愛的知識,給你無比巨大的學習動力。我心裏一直慶幸,你能夠貫徹在香港學校上學時,已打好廣泛及有深度的閱讀基礎,懂得不斷追求學問與知識,肯定令你終身受用。

但很可惜,你這樣的學習經歷並不是普遍香港學生所擁有。每年都有機構調查香港學生的閱讀興趣,最近更有調查指出:學生閱讀碎片化,四成學生不會完整閱讀一本書。這個現象的確令我們作為教育工作的人,甚至家長都會十分擔心,當中原因的確很值得我們深思和反省。我認為最大的原因是考試導向的教育與學習文化,仍緊緊地濃罩住不少學校,甚至家庭生活。為了要應對中文及英文兩個最主要語文科目的閱讀試卷,學校都把絕大部份的語文教學時間,集中在一年三數十篇教科書的篇章教學,加上以能力導向為主的語文課程內容結構,課堂上又充斥著大量的語文知識教學。再者,不少家長仍以為透過大量做補充練習的高強度訓練,可以令子女取得更好成績。久而久之,學生就根深柢固地認為閱讀的目的就是為了考好個試,日常的學與教都不自覺地被困鎖在零零碎碎的篇章閱讀理解訓練,這就是學生閱讀碎片化及不會完整閱讀一本書的現象背後的主要原因。

的確令人憂慮的是,香港學生即使在閱讀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閱讀課堂的投入度,以至整體的閱讀興趣都大幅下降,這種現象在多次國際學生閱讀研究中都完全反映出來。不管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有多高,學生終究不能透過大量閱讀有深度地掌握知識,更遑論將不同知識整合及應用。這樣的學習方法,肯定不能適應今天及未來無邊際的資訊年代,以及日新月異、千變萬化的知識世界與社會環境,因此,我們當下的教育方式必須要進行調節與改革。

信恩同學,我自從離開學校之後,轉到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支援多間不同學校發展跨課程閱讀計劃,目的就是希望在不同學校逐步建立以深度閱讀帶動學習的教育文化。再加上我作為《小學教育課程指引》專責委員會主席,用了整整四年時間與教育局同工及其他委員,規劃香港小學教育課程未來的發展重點,已在上月正式發佈《指引》的定稿。當中「跨課程學習和閱讀」就是其中一個課程更新的重點,建議學校因應校情,以「有機結合、自然連繫、多元策略、互相配合、課堂內外、全校參與」的方式來發展校本課程。我認為要打破碎片化學習的關鍵就是必須讓學生重新組織及建構學習內容的具體意義。當中包括以下三個重要元素:

第一是要打破學科界限,用一個更整全的角度去探究現實世界。語文學習的本質定位不應只是文體內容的分析,而是透過語言媒介去分析及表達現實世界中人的思想、感情與知識概念。這個基礎就是語文與人文或科學科的接合點。與其說是接合點,倒不如說是語文科和其他學科,應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分割教學的核心原因。這正好說明為甚麼語文能力不佳會牽制其他學科的學習;對整全的現實世界理解與探究不足,又寫不出有血有肉有內涵的文章。因此,「有機結合、自然連繫」的未來課程和教學取向,才會令學生的語文及其他學科的學習互相得益,學生會學得更好。

第二是要打破教科書的框框,引入更多更具感染力的教材。不管是文學元素的感動、哲學思想的反思、歷史與人文的因果判斷、科學的實作與解難,都必須以多元化的文本來拓展學生的閱讀內涵與境界。由教科書的零散篇章轉移到繪本甚至長篇小說教學,由一篇科普說明或議論文轉移到一個議題的多角度及多文本探討,有感染力的學習內容才會立體地呈現學生面前。此刻不少老師仍有一個疑問,有限的教學時間怎能教授那麼多教材?答案是學生學習從來不等於教師教學,只有學生真正能建構學習的意義和動力,在不斷自我延伸的閱讀中,無止盡的學習內涵與動力,才會在學生的思維中逐漸建構起來。

第三必須要在生活與生命成長中學習。這也是「課堂內外、全校參與」的用意所在,有感染力的教材必須要有感染力的學習環境和老師的配合,才能發揮作用。讓學生閱讀的所有文本都必須扣連生活,全方位學習的實地探究與多元文本閱讀的結合,就應該成為學校學習的主線。即使是遙遠世界角落的一個小人物故事,也應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及生命成長的片段結合起來,這種點石成金的魔法,就是每一位前線老師默默耕耘的意義所在。

如果每一間學校能緊緊地把以上三個重要元素,盡量融入學校未來的校本課程發展當中,我相信未來的香港教育會很不一樣,香港學生的閱讀興趣就不會再一直受人詬病。

信恩同學,知道你在外國升學的生活,必然會有更多有趣的經歷,同時也許會遇上一些適應上的困難,但不管身在哪個國度或哪種環境,只要能永遠保持閱讀興趣及積極求學的心態就會天廣地寬,能容萬物,康莊坦途,學必有成。他日回港,或可一敍,細說別情。

你的小學校長

徐俊祥

2024年8月17日

17/08/2024 - 足本 Full (HKT 09:10 - 09:25)

重溫

CATCHUP
06 - 08
2024
RTHK Radio 1
X

香港中文大學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學校發展主任徐俊祥博士徐俊祥——如何提升學生閱讀興趣

Presenter:公共事務組

信恩同學你好,

很久一段時間沒有收到你的來信了,可想而知自從你離開學校往英國升學的生活一定很忙碌。回想你不論在香港,還是在英國上學時,每次寫信給我,都提及你仍然是興緻勃勃地看著不同種類的書,徜徉在書本中的不同故事,或追尋自己喜愛的知識,給你無比巨大的學習動力。我心裏一直慶幸,你能夠貫徹在香港學校上學時,已打好廣泛及有深度的閱讀基礎,懂得不斷追求學問與知識,肯定令你終身受用。

但很可惜,你這樣的學習經歷並不是普遍香港學生所擁有。每年都有機構調查香港學生的閱讀興趣,最近更有調查指出:學生閱讀碎片化,四成學生不會完整閱讀一本書。這個現象的確令我們作為教育工作的人,甚至家長都會十分擔心,當中原因的確很值得我們深思和反省。我認為最大的原因是考試導向的教育與學習文化,仍緊緊地濃罩住不少學校,甚至家庭生活。為了要應對中文及英文兩個最主要語文科目的閱讀試卷,學校都把絕大部份的語文教學時間,集中在一年三數十篇教科書的篇章教學,加上以能力導向為主的語文課程內容結構,課堂上又充斥著大量的語文知識教學。再者,不少家長仍以為透過大量做補充練習的高強度訓練,可以令子女取得更好成績。久而久之,學生就根深柢固地認為閱讀的目的就是為了考好個試,日常的學與教都不自覺地被困鎖在零零碎碎的篇章閱讀理解訓練,這就是學生閱讀碎片化及不會完整閱讀一本書的現象背後的主要原因。

的確令人憂慮的是,香港學生即使在閱讀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閱讀課堂的投入度,以至整體的閱讀興趣都大幅下降,這種現象在多次國際學生閱讀研究中都完全反映出來。不管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有多高,學生終究不能透過大量閱讀有深度地掌握知識,更遑論將不同知識整合及應用。這樣的學習方法,肯定不能適應今天及未來無邊際的資訊年代,以及日新月異、千變萬化的知識世界與社會環境,因此,我們當下的教育方式必須要進行調節與改革。

信恩同學,我自從離開學校之後,轉到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支援多間不同學校發展跨課程閱讀計劃,目的就是希望在不同學校逐步建立以深度閱讀帶動學習的教育文化。再加上我作為《小學教育課程指引》專責委員會主席,用了整整四年時間與教育局同工及其他委員,規劃香港小學教育課程未來的發展重點,已在上月正式發佈《指引》的定稿。當中「跨課程學習和閱讀」就是其中一個課程更新的重點,建議學校因應校情,以「有機結合、自然連繫、多元策略、互相配合、課堂內外、全校參與」的方式來發展校本課程。我認為要打破碎片化學習的關鍵就是必須讓學生重新組織及建構學習內容的具體意義。當中包括以下三個重要元素:

第一是要打破學科界限,用一個更整全的角度去探究現實世界。語文學習的本質定位不應只是文體內容的分析,而是透過語言媒介去分析及表達現實世界中人的思想、感情與知識概念。這個基礎就是語文與人文或科學科的接合點。與其說是接合點,倒不如說是語文科和其他學科,應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分割教學的核心原因。這正好說明為甚麼語文能力不佳會牽制其他學科的學習;對整全的現實世界理解與探究不足,又寫不出有血有肉有內涵的文章。因此,「有機結合、自然連繫」的未來課程和教學取向,才會令學生的語文及其他學科的學習互相得益,學生會學得更好。

第二是要打破教科書的框框,引入更多更具感染力的教材。不管是文學元素的感動、哲學思想的反思、歷史與人文的因果判斷、科學的實作與解難,都必須以多元化的文本來拓展學生的閱讀內涵與境界。由教科書的零散篇章轉移到繪本甚至長篇小說教學,由一篇科普說明或議論文轉移到一個議題的多角度及多文本探討,有感染力的學習內容才會立體地呈現學生面前。此刻不少老師仍有一個疑問,有限的教學時間怎能教授那麼多教材?答案是學生學習從來不等於教師教學,只有學生真正能建構學習的意義和動力,在不斷自我延伸的閱讀中,無止盡的學習內涵與動力,才會在學生的思維中逐漸建構起來。

第三必須要在生活與生命成長中學習。這也是「課堂內外、全校參與」的用意所在,有感染力的教材必須要有感染力的學習環境和老師的配合,才能發揮作用。讓學生閱讀的所有文本都必須扣連生活,全方位學習的實地探究與多元文本閱讀的結合,就應該成為學校學習的主線。即使是遙遠世界角落的一個小人物故事,也應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及生命成長的片段結合起來,這種點石成金的魔法,就是每一位前線老師默默耕耘的意義所在。

如果每一間學校能緊緊地把以上三個重要元素,盡量融入學校未來的校本課程發展當中,我相信未來的香港教育會很不一樣,香港學生的閱讀興趣就不會再一直受人詬病。

信恩同學,知道你在外國升學的生活,必然會有更多有趣的經歷,同時也許會遇上一些適應上的困難,但不管身在哪個國度或哪種環境,只要能永遠保持閱讀興趣及積極求學的心態就會天廣地寬,能容萬物,康莊坦途,學必有成。他日回港,或可一敍,細說別情。

你的小學校長

徐俊祥

2024年8月17日

RTHK Radio 1

17/08/2024 - 足本 Full (HKT 09:10 - 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