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由編輯所加
各位未來的年青表演藝術家:
在香港這個文化多元的城市,藝術不僅是生活的一部分,作為文化的精華,更是塑造我們身分的重要元素。隨香港逐步發展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的中心,提升大家的藝術素養和興趣變得尤為重要。對於年青人來說,培養對藝術的興趣不僅是提升自身素養,更是對未來的一種投資。
我在香港演藝學院的二十八年期間,一直認為除了培育具備專業技能的表演藝術家,更要培養能對創意藝術充滿熱情的追夢者。這便要從多方面激發年輕人對藝術的熱情和興趣。
過往幾年,我一直帶領這所亞洲首屈一指的表演藝術學府,肩負培育世界級創意人才的使命,致力推廣最高水平的表演藝術教育,積極推動跨學科和整體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塑造具備世界觀的藝術人才,無論是在表演藝術、藝術管理、教育還是創業等領域。
我們的培訓尊重傳統,同時將創新理念和研究成果融入實踐之中。在這個數位化和現實世界日益融合的時代,我們一直推動藝術科技研究,增強學生對表演和實踐中技術應用潛力的認識,提升他們的技術創造力和創新能力,豐富學習機會,以滿足行業需求。
我們亦專注擴大學生的個人藝術視野,鼓勵獨立思考和多元化,並採取全面的藝術實踐方法,包括每學期的四星期實踐週,讓學生在沒有常規課堂教學的情況下,以專案或製作實踐為主,創造自由探索的空間,促進自主學習及跨學科活動和研究。
獨特體驗能為學生的學習歷程灌注豐富養分。我們因而邀請世界知名藝術家和業內的頂尖人士舉辦大師班和工作坊,刺激同學們思考,向最好的學習。
我鼓勵年輕表演藝術家從中華文化和亞洲角度出發,以新眼光看待國際化,透過作品反映個人文化,與不同背景的觀眾產生共鳴,發揮獨特的創意思維和藝術風格。因此,我們組織學生前往內地和世界各地交流,讓他們接觸到更多元的藝術形式和文化背景。
今年九月,學院推出新的十年發展策略,希望推動香港文化藝術走得更遠。香港作為中西文化薈萃的城市,在國際藝術舞台上佔有重要席位。新規劃指引學院在國際化、變革式教育、培育創意人才、包容性、延續性以及提升科技和研究等方面的發展方向,目標是在下一個十年再創新高,並確保學院能與時並進。
在這個過程中,演藝學院賦予學生成為積極變革推動者的能力,因為表演藝術的獨特力量可以通過創意的普遍語言來教育、賦能、激勵和團結社區。利用年青人的創意關注各種社會問題,促進跨文化發展,激發有意義的項目。我們的社區參與計劃將不同背景的社區與表演藝術體驗聯繫起來,讓更多人能夠感受到藝術的魅力。
香港演藝學院的「演藝青年之友計劃」為年青人提供了一個很好接觸表演藝術的平台,免費欣賞學院主辦的藝術節目和綵排的機會,並提供各種演藝工作坊、專業講座及後台參觀等活動。這些活動能讓大家更深入了解不同藝術的專業範疇,並激發創造力。
透過這些努力,我期望青少年能夠豐富知識,拓寬視野,發掘自己的藝術潛能之餘,亦借助藝術教育促進個人成長及社會進步。此外,我亦鼓勵中學生可以透過選修「音樂」和「視藝」等科目,加強自身的藝術能力。其他同學亦可積極參加文化表演活動,並參觀博物館等文化設施。這些學習機會不僅能培養大家的藝術興趣和鑑賞力,還能親身體驗香港中西文化的融合。透過這些活動,大家可以學習如何將不同文化進行創新與融合,從而激發對自身文化的認知,成為促進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的新力量。
香港演藝學院自今年九月起慶祝建校40周年,我們將推出多樣的節目供大家觀賞,包括六間學院共同參與的音樂劇,歡迎香港及其他地區的社區和團體參加,感受表演藝術獨有的魅力。
我們希望透過表演藝術達至社區共融。例如今年暑假利希慎基金贊助演藝進修學院的音樂劇《奮青樂與路》,當中便有心光盲人院暨學校的同學參與;而我服務的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去年十月慶祝55周年之際,與本地非牟利劇團「有骨戲」合作,舉行了一場「55周年戲劇表演-《四季人生》」,首次將聽障、健聽、傳譯三者匯聚於舞台,呈現聽障人士的真人故事。這樣的無障礙演出令我印象深刻,並希望未來在各類藝術活動中能夠為聾人或智障人士提供更好的參與機會。
對於希望投身表演藝術的年青人,大家要勇於追尋自己的夢想。亞里士多德曾說:「藝術的目的不在於呈現事物的外表,而是它們的內在意義。」這句話體現了實體創造的務實態度,也提醒著大家要具備開創精神,同時具備同理心。如果你希望在演藝世界追夢,我鼓勵你堅持無畏和創新的精神,並以善良和同情心超越一切;善良並不是弱點;它的力量常被低估,而這一切將會成為你強大的力量和後盾。同時,請將挑戰視為通往偉大的墊腳石。因為真正的成功在於你們的藝術對世界的影響,以及對自己能力的深信不疑。
希望每一位年輕人都能在藝術的汪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蔡敏志教授
2024年12月28日
黃老闆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