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每一位女孩、少女、女士、妻子、媽媽:
傳統經常將女性定位為賢淑、順從的角色,不過隨住社會不斷進步,我們樂見兩性同樣擁有接受教育、拼搏事業和追求夢想的機會。我為越來越多女士勇於跳出既定框架,追求心中所想,感到十分驕傲。她們在各個領域中獨當一面、發光發熱,更加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者,其勇氣和毅力,令未來充滿更多可能。醫學進步亦為我們帶來日新月異的預防及診治方案,令部分曾經被視為不治之症的疾病,亦可以被有效控制和管理,說是改寫人類命運亦不為過。
大家還記得在二十幾年前,打開電視時都會聽過「我初戀情人就係我老公,無理由有我份」。這句耳熟能詳的對白,是香港政府對年滿25歲的女性,定期接受子宮頸癌普查的呼籲。為達到更理想的預防成效,衞生署於2019年將HPV疫苗納入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為小學五、六年級的女童及早提供保護;隨後更在2024年底開展疫苗補種計劃,將保護擴展至更多適齡少女。不同持分者致力提高大眾對子宮頸癌及HPV的認識,但當我回顧這些年的進步,我卻感到沉重。儘管醫學技術日新月異,子宮頸癌的發病率卻在近十年間不跌反升,努力似乎並未取得預期的效果。這讓我不得不思考: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
翻查衞生署資料,平均每日都有女性被診斷出子宮頸癌,更令人心碎的是,每兩至三日就有一位女性因此離世。看似冷冰冰的數字背後,是無數個家庭的悲傷與失落。試想像一下,假如子宮頸癌無情地帶走了你生命中的她,那個芳華正茂,正準備見識世界的女兒、那個苦口婆心勸告的妻子、那個一同經歷過風風雨雨,共享喜怒哀樂的親姊妹,又或是無所不談的閨密;那些還未趕得及和她完成的事,還未趕得及向她表達的愛,將一一化為遺憾,成為心中永遠的痛。
事實上,九成以上的子宮頸癌與HPV人類乳頭瘤病毒有關,大多數人對這個隱形敵人認知尚淺,患者未必知道自己帶有病毒。更令人擔憂的是,HPV感染可演變成頭頸癌,相關癌症的發病率近年持續上升。但值得慶幸的是,HPV相關癌症是目前少數可預防的癌症之一,既然悲劇可以避免,我們是否更應該及早行動,對抗HPV病毒呢?
雖然通往健康的路上充滿挑戰,但我們有幸與不少組織並肩同行,對抗癌症。在2017年,我與一眾志同道合的醫生和學者成立了「關注HPV聯盟」,希望教育大眾,推動HPV預防,響應世界衛生組織「消除子宮頸癌」的願景。對我們來說,堅守的不僅是一個崗位,更代表一份使命,一種責任。目前,接種HPV預防疫苗是預防子宮頸癌的第一道防線——HPV疫苗能夠有效保護女性免受多種高危型HPV的感染,降低患癌風險。HPV主要經由性接觸傳播,而預防HPV只能夠預防未曾感染過的HPV型號,因此適齡人士於未有性行為前接種是較佳時機。但大家未必知道的是,即使已經有性經驗,接種疫苗仍然有助預防未接觸過的HPV型號。
而定期進行子宮頸癌篩查,就是預防的第二步。子宮頸細胞由發生病變,到演變成子宮頸癌,可能需要幾年或者更長時間。傳統柏氏抹片能檢查子宮頸細胞有否病變,而較新型的HPV病毒基因檢驗,靈敏度更高,能更早篩檢出癌前病變及致癌的高危HPV類型;現在我們更有自行採樣的選項,相對較少尷尬、不適,希望有助克服女士接受子宮頸癌篩查的障礙。
為對抗子宮頸癌,世衛提出了各國在2030年前實現的「90-70-90」目標:即是90%的少女在15歲前完成接種HPV疫苗、70%的女性在35歲前及45歲前各接受一次高效子宮頸癌篩查,以及90%患病女性能夠接受治療。香港要實現這一目標,還需要更多努力。作為「關注HPV聯盟」的召集人,我深知這條路充滿挑戰。但每當看到更多女性因為我們的努力而免於疾病的威脅,這就是我們繼續前行的動力。現在,我們已經擁有了一切所需的資源:高效的HPV疫苗、先進的篩查技術、專業的醫療團隊、完善的基礎設施,政府及各團體的全力支持。距離目標只差最後一步,就是每一位女孩、每一位女性——主動接種疫苗及篩查。我衷心希望及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從今天開始攜手分享和積極推廣預防的重要性,保護自己和鼓勵更多身邊人及早採取行動,終有一日,我們將迎來一個沒有子宮頸癌的未來,香港的女性不再因為子宮頸癌而受苦,每個人都能擁有健康、幸福的生活。
祝願大家身體健康,由今日起為自己、為家人、為未來每一代女性,築起健康防線。
「關注HPV聯盟」召集人
顏婉嫦教授
2025年4月12日
主持人:公共事務組
*標題由編輯所加
各位理大的同學:
開學兩個月,希望你們適應新的學年。今年「兩會」首次將低空經濟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納入戰略新興產業的行列,新興的低空經濟充滿可能與機遇,大家作為香港民航界下一代領袖,讓我借今次機會,為大家細說低空經濟的發展潛力及歷史。
近年來,全球先進空中交通技術及國內低空經濟的科研成果逐漸獲得廣泛認可,相關產業逐漸成形並市場化。大家對低空經濟的認識可能僅停留在「無人機送外賣」,然而,無人機的應用遠不止於此。它們可以成為「派送員」、「攝影師」、「土地測量師」、「生態環境檢測師」、「救援人員」、「守衛」,甚至「飛行員」。其多樣性和靈活性超越了現代機械人的發展,為各行各業提升生產質量和總量,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在可見的未來,無人機和無人載具將在廣闊的空域中支持城市和城際間的空中交通及物流運輸,這是值得我們期待的。
在民用方面,當代無人機控制概念可追溯至80年代的遙控小型飛機。當時的遙控飛機主要用於娛樂,其設計理念與小型飛機及民航客機相似。
大家在現時大灣區已經看到不少企業使用無人機進行試飛,比如利用無人機進行外賣派送。現時香港外賣派送距離遠的店也難有騎手願意接單派送,加高派送運費及小費亦難以找到騎手進行跨區派送。在晚上或接近凌晨時分,亦有遇到無法找到騎手派送情況。上述所有困難可以以自動飛行使用無人機送行送外賣及送速遞, 為香港及灣區的智慧城市邁向前一大步。
隨著遠程通訊技術、定位導航技術及自動化的進步,無人機的發展在近五年達到新的里程碑。無人機在三維空間的飛行需要精確的定位、路線規劃及環境障礙感知。這些技術為無人機操控員,俗稱飛手,提供即時環境狀況,提升飛行安全性,成為飛手的「第二雙眼」。自動化飛行則是飛手的得力助手,能在預設路線上執行任務,緊急情況下由飛手接管。根據央視報導,截至今年6月,全國實名登記的無人機已達187.5萬架。而僅有超過22.5萬人擁有無人機操控員執照。 根據有關部門測算,目前內地無人機操控員的就業人才缺口高達100萬人,亦需要大量無人機維修工。同時,要求飛手及維修工對無人機設計、電力系統、控制系統等技術有一定要求及門檻。相信同學們將會在無人機行業能大展鴻圖。
另一種低空經濟的重要無人載具為垂直起降民用飛行器(eVTOL),同學們可以理解為一種依靠電力推動為主的直升機,可以有飛行員控制或全自動化。2015-16年間,歐美積極投入先進空中交通技術及管理的科研,近年不少公司推出eVTOL的初始機型型號及進行試升。該技術在軍用戰機中已相當普及,解決了戰機在艦空母艦等短距離跑道上的升降問題。中國也積極投入無人機及eVTOL的研發,使其不僅能在低空安全飛行,更能服務大眾。
在2023年9月,習主席提出的新質生產力中強調低空經濟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低空經濟不僅限於無人機設計,還涉及低軌衛星定位與導航、智能自動化、遙距檢測技術、人工智能及低空航空氣象學等領域。為促進低空經濟發展,無人機在深圳的試飛實驗提供了航路及風場設計的數據支持。在營運方面,仍需加強無人機機場基建、飛行保險方案、飛行管制條例、飛手牌照批核及發牌、無人機及eVTOL航空公司規管。
灣區的低空經濟發展不容忽視,深圳的無人機及eVTOL產業積極進行試飛營運,以提升公眾對相關產業的認知,並收集更多數據以助科研。近日香港施政報告積極提倡無人機及eVTOL的運作基建、網絡、設備、法規及跨境航線,這大大提高了香港在灣區低空經濟的參與度,並促進兩地低空經濟科研發展。未來,無人機有望在物流運輸中發揮重要作用,為小件急件及貴重物品提供無阻的低空派送。無人機還可用於高山失蹤者搜救,利用人工智能提升搜尋速度及人命保障。甚至大家可以乘坐eVTOL往返灣區生活圈,或低空飛到香港國際機場再轉乘,為香港創造更多商機。
在香港這個山高地峭、高樓林立的繁華都市中,完全放寬無人機法例是非常困難的。一方面,低空經濟能為灣區提供新的經濟動力,另一方面,我們仍需顧及無人機在複雜地勢及高樓下的飛行安全。此外,航空氣象及都市風場也影響無人機及eVTOL的運作可行性。民航處必須積極與香港天文台、地政總署、海事處、入境處建立信息互通合作平台。同時建議政府成立專家小組,並邀請相關低空經濟企業、大學、研究中心等提供數據支持及科技研發,以促進低空經濟在香港的正常運作。亦可利用「北部大都會」的地皮,建立無人系統試飛研究中心及試飛點,支持各營運企業及大學使用。
目前,我們學校的研究團隊積極投入無人機設計、無人系統控制理論、低空風場及航空氣象預警、低空飛行器的導航及定位等研究工作,以支持香港低空經濟的發展。同時,我們亦成立低空經濟理學士碩士課程,為行業提供相關技術人才,歡迎有興趣的你們入讀。
香港在低空經濟發展的歷程中稍顯遲緩,我們更需努力,並與灣區企業保持良好合作關係,以盡快讓香港融入國家低空經濟的步伐。期望低空經濟不僅為香港提供一個嶄新的智慧都市風氣,亦帶動相關無人機工程科研、技術支援、甚至無人機技術認證及出口平台等機遇,提升香港在國際舞台的應用科技研究認可,讓香港展翅高飛。
香港理工大學 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伍淦鴻博士
2024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