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Search

X

未來·無限

簡介

GIST

Presenter: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

身處世界關鍵的轉折,需要眼界和知識。
每個星期六,我們會邀請一位科學家,介紹在其研究範疇內一個正在影響世界未來發展、我們不可不知的趨勢,以專業和視野來培養具前瞻的預測與洞察力。
星期六早上,讓我們看遠一點,看到未來的無限可能。

監製: 林嘉瑜
製作: 張璟瑩

最新

LATEST
14/09/2024

建立嬰兒糞便庫助疾病防治研究

嘉賓: 香港中文大學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教授


「我是陳家亮,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的教授,我的專業是腸胃科,而我研究的興趣就是在我們人體腸道的微生態,甚麼是腸道微生態呢?就是指我們在腸道裡面那些數千億的細菌、病毒或者其他的真菌,這些和我們的生命健康是息息相關的。」 

隨著社會近年對腸道微生態的相關研究多了接觸,大家有可能聽說,腸道就如人的第二個大腦,但為個有這個說法? 


「為何稱之為人的第二個大腦,是因為如果我們將腸道裡面的微生物的基因總和加起來,是等於我們身體其他細胞的一百倍或以上。 我們人體的基因是不可以改變的,是父母遺傳給我們的,但是相反我們腸道微生物的基因,它可以透過我們不同的飲食,或者其他科學方法來改變,從而改善我們的健康,以至改變疾病產生的風險。傳統智慧認為,腸道微生態只是影響消化、飲食、排泄的習慣,近年已經有很多科學和臨床醫學的證據,證明原來腸道內的細菌好與壞,是影響到我們健康的,例如肥胖、糖尿病、大腸癌,甚至很多腸道以外,大家完全聯想不到關係的事情,我們的情緒、小朋友的自閉症,以至長者的認知障礙,也與我們腸道細菌的好壞息息相關。在可見的將來,我們已經可以知道,能夠有及早的測試方法,透過檢驗少量糞便,已經知道患大腸癌的風險,甚至小至一、兩歲的小朋友,我們可以預測到他們將來,去到五、六歲時,患自閉症的風險,所以我覺得未來的日子,透過改變我們腸道的細菌,可以改變我們的健康,改變我們的命運,這是未來的十至二十年的世界大趨勢。」


展望未來,科學家相信腸道微生態的有關研究結果,將會在疾病預防,以及藥物開發方面,發揮很大的效用。 


「我相信將來只要大家留少量糞便樣本,我們已經可以幫大家分析不同疾病的風險,患病的機會有多高,從而可以對症下藥,預防勝於治療。大家以後不要認為,糞便就這樣沖走,少量的糞便樣本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資料庫。 第二,我們可能需要從現在開始,將那些有用、重要、珍貴的細菌保存,因為隨著我們的社會變得越來越現代化,我們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令到很多以往有益、珍貴的細菌慢慢地從這個世界消失。我們可能真的需要一個很規模大的糞便庫,即是糞便的挪亞方舟,儲存起一些珍貴的糞便,為我們將來下一代,將這些珍貴、有益的菌取出來,可能可以減少下一代患上多種疾病的風險。生物醫學科研方面,香港的國際地位是非常高的,但今天我們要面對的挑戰是如何將這些學術上的科研轉化落地,每一天能夠應用在市民的身上。我希望從事科研工作的同事、朋友不要氣餒,因為這條路的確是一條艱苦、孤獨、迂迴曲折的道路,我希望在可見的將來,我們香港能夠成為一個科研創科中心,將健康和希望帶給我們的下一代。」

14/09/2024 - 足本 Full (HKT 09:20 - 09:30)

重溫

CATCHUP
X

建立「材料基因组」系統化了解不同建材性能

Presenter: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

嘉賓: 香港青年科學院創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學建築學及土木工程學系教授劉特斌

「我的名字是劉特斌,現時是香港青年科學院創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學建築學及土木工程學系教授,最近也擔任了一個新的崗位,是城大創新學院的副院長。 我主要的研究關注新一代的建築材料,包括怎樣進行開發,現時已有很多建築材料,怎樣可以用一個很有系統的方法,處理老化的問題。 建築材料的開發或怎樣進行有效的維修,我們很需要去了解物料,用一個很基本的方法去了解它和環境之間的關係,所以我的主要研究方法英文稱為Molecular Dynamic Simulations,中文是分子動力學。」


透過分子動力學,學者可以微觀地研究建築材料與環境之間如何相互影響,同時亦有助探究有何針對性的方法,應對建築物老化問題。 


「建築物或者建築材料的老化問題,其實和人一樣,都會隨時間老去,老去的意思就是一些機能會比起初的時候差。建築物有這個情況的話,我們會覺得有點危險,因為我們不想住在一棟建築物,但它的功能經已減弱,強度不足,未能達到設計的限度就已經出現問題,例如出現裂縫,所以我們很需要去了解建築材料和環境之間的關係。


有些關係其實是必然存在的,如今我們的理解其實不太清楚,譬如建築材料與溫度、水份之間的關係,會怎樣影響到結構或物料本身的演化,其實如果我們欠缺良好的分子動力學模擬,其實我們未必了解得到。 過往我們處理這些問題,其實很多時候也是利用一些實驗的方法,就好像我們煮食一樣, 可能有一個食譜,我告訴你以後,你希望有所改進,但是怎樣增減材料,可能是基於藝術家般的感覺,而不是真的從根本去了解出現個別問題時,一定要加入某一個材料,或者按某一個份量才可以解決到問題, 所以分子動力學可以讓我們因應老化問題,針對性地加入某些材料,以達成我們的目標。」


隨著電腦運算能力提高,加上人工智能發展迅速,專家未來可能不需要進行實驗,都可以有效率和有系統地了解到建築物料的性能。 


「如果刻意利用微觀方法去了解物質的機制,其實需要很大的電腦計算能力,正因為這幾年至十年間,人工智能的發展迅速,硬件和軟件都配備,我們需要很大量的計算能力,在這一刻才可以滿足到,所以我相信未來十年,當我們具備人工智能,將更加可以將微觀和宏觀世界連結起來。 


如果我們可以做到一個良好的多尺度模擬,將來從事物料研究和設計,就會變得很有系統,可能實驗都不需要做, 因為很當我們了解到分子、原子當中的互動,我們就會知道物料的性能,我們可能不需要再以實驗方式進行核證,因為計算出來的結果已經很精確。當然去到一刻,如果實驗都不需要,其實我們對分子、原子當中的機制,可能已經很徹底和精確。如果我們真的可以計算到一些很難才計算到的,過往未必處理到的,現時都處理得到,那麼我相信這件事在未來十年可以預見發生。 


如果每一個元素和材料,我們都可以利用電腦方法,計算它們的性能和特性的話,其實將來進行任何設計的時候,都會變得很有系統。這是一個很長遠的發展,做到一個材料基因組並不簡單,所以我相信未來十年,我們需要投放一些研究資源和努力,才可以達成一個很全面的材料基因组,可以用於不同的工程範圍,土木工程當然是其中一個有需要的範圍,我相信其他工程領域,包括機械工程、電子工程,都很需要如此有系統和效率去了解每種物質性能的方法,這是很重要的一步,我們需要達成。」


RTHK Radio 1

22/06/2024 - 足本 Full (HKT 09:20 -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