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未來·無限

簡介

GIST

主持人: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

身處世界關鍵的轉折,需要眼界和知識。
每個星期六,我們會邀請一位科學家,介紹在其研究範疇內一個正在影響世界未來發展、我們不可不知的趨勢,以專業和視野來培養具前瞻的預測與洞察力。
星期六早上,讓我們看遠一點,看到未來的無限可能。

監製: 林嘉瑜
製作: 張璟瑩

最新

LATEST
28/12/2024

提升「健康素養」減社會醫療成本

嘉賓: 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副學院主任(研究)、世界衛生組織社區健康服務合作中心總監梁綺雯教授

「大家好,我是梁綺雯 Angela Leung,我是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教授,以及學院副主任,負責研究,同時間亦是世界衛生組織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總監,也是理工大學智能研究院副院長。我從事護理研究有十七年, 作為護理研究員,最希望看見大家的健康得到保障,我主要研究有關 『健康素養』和「認知障礙症的照顧護理」。 我的研究特別針對患者、照顧者 如何做出健康決定,我相信科技和科研可以幫助大家了解當前的健康狀況,並做出健康決定。」

早在七十年代,『健康素養』的概念已在社會上有所討論。它是指我們有沒有能力,去了解哪些因素正在影響我們的健康,從而知道如何解決相關問題 ,對自身健康負責。

「從前我們提及『健康素養』,是指在醫學環境下對數字的理解,例如用藥的份量、何時服用這些數字,最初我們認為這就是『健康素養』了。不過最近,『健康素養』的概念正在擴闊,例如我們見到健康資訊的單張,我們閱讀完這些單張後會否採取行動、改變我們的行為,都是我們所指的『健康素養』,或者我們閱讀完這些單張之後,會否向醫護人員發問,解答心中疑惑,這亦是『健康素養』,所以『健康素養』其實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健康素養』除了關係著我們有沒有能力獲得一些健康資訊,亦關係到我們有沒有能力去理解相關健康資訊,分析它的可信性,然後才作出健康決定,長遠會影響社會公共衛生成本。

「例如我告訴你,你患有糖尿病,吃飯不需要吃得太飽,要少吃一點,因為飯是澱粉質,會影響到你的血糖指數。當我告知這個健康資訊時,其實大家是否真的理解怎樣的飯量為之多或少,或如何應用於自己身上,這是一個健康決定。 所以當我們擁有一個高度的『健康素養』能力 ,其實能幫助大家去處理自己的健康問題,亦同時間協助社會控制疾病。未來我認為『健康素養』會影響個人、家庭,甚至社區方面不同層面,因為『健康素養』會影響我們的健康行為,亦都會影響我們使用衛生服務方面的使用率,亦都會影響我們的健康。長遠來說,可能會影響整個社會衛生健康方面的成本。 所以當我們有這個想法時,就會知道『健康素養』其實在個人層面上是幫到大家的。如果『健康素養』差的時候,我們未必可以好好跟醫護人員溝通,亦可能會誤會一些醫療方面的指引,或者會做錯一些決定,會導致身體方面的安全問題。 個人方面,我們需要多提高『健康素養』;至於整個社會方面,如果能夠提高大家的『健康素養』的話,就可以令到大家溝通得更好,進行醫學講座或訊息交流都會較容易。長遠來說,可以提高社會對健康的理解,以及更好使用現有的醫療服務。

學者希望,透過科學研究,可以讓大家更了解『健康素養』,減少病人和醫護人員之間的誤會,減低社會的醫療成本,令衛生服務可以更具持續性。

「究竟我們關於『健康素養』的研究對未來有何影響,我相信提高『健康素養』對於整個社會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進一步令到大家有自主權,因為提高了『健康素養』之後,大家可以更好地決定自己的健康方面有何需要,為個人賦權,在過程中提高個人生活質素,從而令到社會的公共衛生變得更公平和有持續性,希望日後『健康素養』的科研可以更邁進一步。」

28/12/2024 - 足本 Full (HKT 09:20 - 09:30)

重溫

CATCHUP
X

利用廢物製成生態磚活化人工海堤

主持人: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

嘉賓: 香港城市大學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梁美儀教授

「我是梁美儀,香港城市大學的講座教授,也是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我的研究領域包括海洋生態研究、海洋污染、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系統修復。」

透過跨學科合作,科學家嘗試以創新方法,解決對環境和公共健康構成威脅的海洋污染問題。例如以焚化爐灰燼等廢棄物為材料開發創新生態磚,用以活化人工海堤,增強沿岸海域的海洋生物多樣性。 


「我們的工作是希望海洋環境越來越好,包括水質改善,生物多樣性提升,最終人與大自然可以有一個和諧的系統。因為我們的研究針對污染物的分佈和毒性,讓我們可以知道哪些污染物需要管制,從而令環境更加健康和清潔,同一時間我們會研究一些方法 ,例如生態海堤, 令生態系統可以進一步修復, 生物多元性大大提升,令我們的海洋不單清潔,亦有魚和小鳥 ,令人更享受大自然。」

在未來,科學家會繼續探究,人類日常生活中常接觸到的不同化學品,在流入海洋後對環境構成甚麼影響。 

「現在我們正在使用超過十萬多種化學物品,其實當中有很多是新的化學物品,不知道對環境的禍害。在未來十年,我們的工作希望可以透過一些高科技,看看化學物品的結構,我們可以推算它的禍害,在源頭分辨到一些安全的和不安全的,不安全的不要用,安全的才可以用,變相未來十年很重要,如果這些新技術真的可行,我們將來所用的化學物品都會比較安全,這樣可令到生態系統持續地發展下去。 舉個例子,我們經常使用的手機、電腦, 原來顯像管,即是顯示屏,裡面放有二十多種不同的化學物品,這些稱為液晶單體,其實沒有黏附在螢幕裡面,它是可以揮發出來的 ,也可以溶於水中,我們在整個大灣區的海底泥都有發現到,甚至在鯨豚身上都找得到這些污染物,當然人體內亦有, 我們要從中找中哪些毒性強比較要禁用, 哪些較為安全可以留下。這個方法既可以讓我們享受到顯示屏的亮度、色彩,與此同時也可以保護整個環境。」

香港電台第一台

06/07/2024 - 足本 Full (HKT 09:20 -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