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Search

X

未來·無限

簡介

GIST

Presenter: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

身處世界關鍵的轉折,需要眼界和知識。
每個星期六,我們會邀請一位科學家,介紹在其研究範疇內一個正在影響世界未來發展、我們不可不知的趨勢,以專業和視野來培養具前瞻的預測與洞察力。
星期六早上,讓我們看遠一點,看到未來的無限可能。

監製: 林嘉瑜
製作: 張璟瑩

最新

LATEST
23/11/2024

提升有機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助減碳

嘉賓: 香港理工大學理學院院長、智慧能源研究院副院長、化學科技講座教授黃維揚教授

「我是黃維揚,現任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講座教授,同時也是理學院的院長。我目前主要從事新型高性能光功能材料的設計、製備及光電應用方面的研究,尤其針對這些材料的發光性質,以及材料穩定性的科研工作,並實現了高性能的多種發光顏色的有機發光二極管。最近我們也實現了利用過渡金屬配合物提升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


現時市面上新款的電視機,不少屏幕都用到OLED技術,OLED是有機發光二極管,是一種新型發光器件,OLED技術正在以多種方式改變我們的生活。

「OLED顯示屏能自主發光,提供更高的對比度,我們能看到更清晰、更真實的圖像,同時製備成本更低。OLED屏幕在寬闊的視角下,依然能夠保持原本的顏色和對比度,就算數個人從不同角度觀看螢幕時,他們所看到的圖像效果都是一樣的。OLED在顯示黑色或者暗色時,能源耗電量將進一步降低。OLED的超薄、柔性還可以實現新型「電子報紙」、「 電子書籍」,顛覆和改變傳統報刊和書籍,顯著降低紙的用量,實現可持續發展。OLED還可以與人工智能相結合,實現可穿戴虛擬顯示,改變目前信息顯示模式。發光材料是OLED的核心材料之一,也是我們的研究重點。最近,針對最難研發的深藍光發光材料,我們通過分子設計,得到了高性能具有熱激活延遲螢光特性的新型深藍色發光材料,這種材料具有多重共振效應,它的發光寬闊度非常窄,用這種深藍光材料製備的OLED實現了超過35%的外量子效率,為目前世界最高效率之一。

光電相關的科研的成果,不單可以為我們帶來更理想的觀影體驗,如何提高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光電轉換效,亦是這個領域的科學家的研究重點。

傳統單晶矽電池的製備具有製備工藝複雜、高污染等問題。與單晶矽電池相比,有機太陽能電池具備製備工藝簡單、超薄、柔性、環保等優勢。我們發現在金屬配合物可以有效地將活性層中的電子和空穴高效分離,提升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這工作有助於早日實現「雙碳」目標。最近,我們也實現了基於新型金屬配合物摻雜的有機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超過19%。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超薄、高柔性特點可以與可穿戴電子設備集成,利用太陽光實現可穿戴電子設備自主供電。」


科學家期望在未來,通過開發新的有機光電功能材料,協助應對能源危機。

「對於這兩種光電器件來說,未來的研究趨勢我覺得主要包括以下幾點,首先是需要從高性能活性材料的分子設計和器件結構設計兩個方面繼續提高光電轉換效率;另外要提高他們的穩定性及使用壽命,例如我們之前承擔的創新科技署創新及科技基金的項目就是針對高穩定、長壽命的藍光發光材料的研製;另外,有機半導體電子技術還促進了新興應用的發展,例如柔性顯示屏和可彎曲的電子設備。這為未來的技術創新提供了新的可能,隨著可穿戴設備的出現和可折疊智慧手機的普及,需要研究更薄、更靈活的活性材料,以便適應新型顯示和電源需求;最後,未來在實現活性材料的低毒性或無毒性,可有助於降低環境污染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總括來說,我們的研究主要試圖通過開發新的有機光電功能材料,實現可持續能源轉換技術,應對能源危機,為解決未來世界的能源問題作一點貢獻。」

23/11/2024 - 足本 Full (HKT 09:20 - 09:30)

重溫

CATCHUP
X

微藻在廣泛領域的應用價值

Presenter: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

嘉賓: 都會大學科技學院副院長李宏發教授
「我是李宏發Fred,是香港都會大學科技學院副院長及教授。我的研究專長是微藻研究,主要包括紅潮和它們對魚類生態、水產養殖業的影響,以及微藻在應用方面的研究,包括在能源、環境、醫藥等方面的研究,不經不覺已經在這個範疇研究了二十多年。」

微藻是存在於淡水和海洋中的單細胞光合作用生物,平均體積只有5微米。不同微藻物種有不同的特性,舉例紅潮會破壞生態環境,不過亦有一些微藻,對人類來說,擁有極高的應用價值。 


「微藻爆發是一個全球性問題,我們稱為紅潮,當爆發的時候,由於它們會產生毒素,亦會令水中的氧氣量大大下降,令很多魚死亡,養漁水產業因而受到很大的影響,造成經濟損失。不單如此,正如我剛才提及,因為它會產生毒素,所以亦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這是有害的方面。另一方面,它亦帶來很多益處,微藻有很多應用用途,例如可用作製成生物燃料、健康食品,以至在污水處理、減碳、醫藥等方面,它也有很大的貢獻。正因為這樣,我的研究目標是要在微藻的應用方面發揮其優勢,同時研究如何有效地控制有害藻類的爆發,減低經濟損失。目前我們已經在都會大學成立首個『都會藻種庫』,有效地收集、保育和應用微藻資源,亦會定期在香港水域及大灣區沿海地區收集不同的微藻樣本,並進行分析,了解其品種和和特性。此外,藻種庫會將相關資料,包括品種、生長條件等特性存入數據庫,以便日後參考和研究。 」

藻種庫的設立亦可以為世界各地學者提供平台,利用藻種作進一步研究,深入了解它們的應用價值。

「大家都知道氣候變化、環境污染和碳排放是未來需要關注的環境議題。微藻可攝取污染物來生長,並進行光合作用,意思是指配合陽光、二氧化碳和污染物,它們可以快速生長。 它們除了可以吸收污染物以外,長成的細胞亦有不同的用途,例如用作能源、 食品、醫學上的貢獻和應用。在未來的日子,微藻的貢獻可以很大,我會繼續在這方面研究,希望可以為環境保護出一分力。未來雖然有很多挑戰,但我覺得是正面的,鼓勵從事科研的學者,一起為世界和環境作出一分努力。 」


RTHK Radio 1

27/07/2024 - 足本 Full (HKT 09:20 -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