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
嘉賓: 香港中文大學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研究所陳佩教授
「大家好,我是陳佩 Barbara Chan,我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組織工程實驗室,我現在於中文大學的生物醫學學院、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研究所,以及生物醫學工程系擔任教授。我從事組織工程、再生醫學、生物材料、細胞微環境等的研究有二十多年,我們的目標是在體外培養生物工程組織,然後植入人體內以取代受損的組織,目前我們正在研究膝關節的軟骨修復的組織工程,目前已經在進行第一期的人體試驗。我為何會對組織工程的研究這麼有興趣,是因為早前在美國讀博士後,曾經在一間兒童醫院見到一位嚴重燒傷,全身都包著紗布,整身都沒有完好皮膚,病情危重的一個小女孩。 醫生跟我說,如果有足夠的組織工程的皮膚,小女孩的醫治機會將大大提高,這個這麼震撼的經歷,令到我覺得原來從事組織工程研究,可以幫到別人,從此我就決定投身研究的行業。」
主持人: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
嘉賓: 香港科技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極智慧城市研究院創始主任羅康錦教授
「我是羅康錦教授,是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院長、極智慧城市研究院的始創主任,也是土木及環境工程系講座教授。我的研究範圍是智慧出行和智慧城市可持續發展幾個題目。」
按去年數字,香港公共交通每天載客超過1150萬人次,當中以鐵路為骨幹,而香港道路密集,平均每公里就有365輛領有牌照車輛。香港要發展成為一個智慧城市,智慧出行是重要的一環,當中涉及善用科技,更有效地管理交通,便利市民出行。
「我的研究主要是處理智慧交通題目下,與大家息息相關的事情,例如如何保證交通網絡有效、可靠、方便、抗災性、抗事故性,而且在溫室排放、能源方面也達到良好的表現,最後就是安全性方面,即是減少交通事故。這幾方面影響大家每天的作息,譬如大家每天上班路途可以減少十分鐘,大家的生產力,或者回家後的休閒時間都會增加,少數怕長計,幾百萬人,每人十分鐘的時間值是非常重要的。 在智慧出行或者智慧城市的領域,正正為市民解決交通擠塞,或者事故所產生的各種壞影響,令到大家更方便,更可以享受生活時間。」
從事交通研究的學者除了著力探討如何提升交通網絡的效率以外,亦要思考方法,令更加環保、新穎的出行模式適用於未來的社會。
「交通很影響溫室氣體排放,有兩成多是由交通產生,所以將來的新能源交通工具,如電巴、電車是非常重要,處理問題的辦法。 另一方面就是自動駕駛,即是車可以自己出行,不用由人來駕駛,外國或內地很多城市都有應用,到底它會如何改變我們出門的習慣? 第三方面,我們稱之為低空經濟,就是如何利用無人的飛機或無人的小型飛機,去傳遞貨物或載人,這三方面是將來十年非常重要的趨勢。在香港從事交通相關的科研工作,其實香港擁有一個非常有效,而且管理得非常好的交通系統,在這個基礎之上進行科研,具備了良好的根基,我希望政府和學界有更多合作,令科研的成果可以更容易落地,譬如新能源的車輛或者自動駕駛的廣泛的應用,以至低空經濟各方面如何推行,這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我希望學界或者研究界和政府有更多的合作機會,將產學研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