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未來·無限

簡介

GIST

主持人: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

身處世界關鍵的轉折,需要眼界和知識。
每個星期六,我們會邀請一位科學家,介紹在其研究範疇內一個正在影響世界未來發展、我們不可不知的趨勢,以專業和視野來培養具前瞻的預測與洞察力。
星期六早上,讓我們看遠一點,看到未來的無限可能。

監製: 林嘉瑜
製作: 張璟瑩

最新

LATEST
16/11/2024

骨軟骨複合組織工程技術

嘉賓: 香港中文大學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研究所陳佩教授

「大家好,我是陳佩 Barbara Chan,我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組織工程實驗室,我現在於中文大學的生物醫學學院、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研究所,以及生物醫學工程系擔任教授。我從事組織工程、再生醫學、生物材料、細胞微環境等的研究有二十多年,我們的目標是在體外培養生物工程組織,然後植入人體內以取代受損的組織,目前我們正在研究膝關節的軟骨修復的組織工程,目前已經在進行第一期的人體試驗。我為何會對組織工程的研究這麼有興趣,是因為早前在美國讀博士後,曾經在一間兒童醫院見到一位嚴重燒傷,全身都包著紗布,整身都沒有完好皮膚,病情危重的一個小女孩。 醫生跟我說,如果有足夠的組織工程的皮膚,小女孩的醫治機會將大大提高,這個這麼震撼的經歷,令到我覺得原來從事組織工程研究,可以幫到別人,從此我就決定投身研究的行業。」

陳教授期望,未來在醫療系統內,可以實現到個人化的組織工程以及再生醫學服務,透過與醫院、政府等持份者合作,推動各類先進治療產品,例如組織工程產品的產業發展,將研究成果轉化。

「我們的團隊現階段進行一些EOCT,即是工程骨軟骨組織的項目,以這個為例,我們研究的技術是希望可以利用患者他自己的幹細胞,在體外符合GMP,即是生產品質管理規範的一些設施當中,在無菌的車間培養,成為一些複合骨和軟骨組織,接著再由醫生通過微創的關節鏡的手術,植入患者膝關節軟骨受損的部位,可以修復受損的軟骨組織,促進軟骨的再生,希望可以令患者快些回到正常的生活。其實除了運動創傷,隨著全球老齡化的趨勢,很多種退化性疾病,包括骨關節炎等,其實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素。 這些疾病其實需要一些更好的研究和治療,我們現在正在致力研究一些更好的組織工程及再生醫學解決方案,希望可以研發一些更安全、有效,並適合病人所需的不同組織工程產品,以解決仍未可以滿足到的醫療需求。我相信有一天,當一個患者被診斷出患有某種組織受損,或者功能障礙等疾病,我們的醫療系統和先進治療產品行業可以為患者提供訂制服務,訂制出屬於病人自己的、安全、有效的健康組織,從而取代受損的組織的結構和功能。 我認為人類值得擁有這些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未來組織工程再生醫學的發展,其中一個重點在於跨學科合作。

「例如我們組織工程師,已經有與醫生、生物醫學工程師、細胞和發育生物學家、材料科學家等有長期合作,希望可以突破一些我們自身學科當中的技術限制,開發一些更全面的組織工程產品,而我們亦需要和業界合作,例如一些私營的醫療機構、專業的細胞庫等,從而將產業發展得更好。

第二,其實香港衛生署已經在實行一些先進治療產品,我們名為ATP的監管,亦做了很多工作刺激ATP產業的興起。 在各個措施方面,包括一些有良好生產規範的生產設施,潔淨車間的建立,及在產業中專業授權人的培訓。 現在香港開始擁有自己的GMP的設施和合格的專業授權人。為了向患者提供先進治療產品,除了醫生、護士等醫療保健專業人員之外,GMP生產的人員,以及很多其他支援行業亦很重要,包括經過驗證認可的第三方品質控制測試中心或實驗室、經認可的生物樣本庫存服務公司、經認可為細胞和組織提供良好配送,實踐合規快遞服務的物流公司,和專門從事GMP生產的清潔服務公司等,很多的行業其實都需要支持和支援,才可以真正將ATP先進治療產品的產業做得更好。

第三,我們先進治療產品行業是需要長期的基礎科學和工程的研究,這麼多間大學已經有不少研究上的支持,我們更加需要的是持續的人力和財力上的支持和投資,其實我們這麼多年培養了很多年青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可以讓他們更長期和有信心地從事這些高增長行業,為他們提供更好的職涯道路,對於我們留住這些人才真的很重要,我真的視我們的團隊為最重要的資產。
最後我們覺得跨地區合作亦很重要,因為先進治療產品產業是全世界都需要的,因為我們現在遇到的醫療問題越來越多,但是各個地區有關研發、生產、臨床應用、商業化的進程、法規、設施規模和審批制度的不同,其實是很關鍵的。一個地區的不足通過與不同地區合作,希望可以互補不足,將先進療法產業做得更好。香港處於大灣區,亦面向世界,希望可以藉著這個獨特的地位,推動先進療法產品產業的更好發展。」

16/11/2024 - 足本 Full (HKT 09:20 - 09:30)

重溫

CATCHUP
X

利用數據網絡為長者配對義工及推薦服務

主持人: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

嘉賓: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計算機科學系鄭振剛教授

「我是鄭振剛,我是香港大學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的教授,我主要研究數據科學,有興趣開發面向大數據的高效能演算法和人工智能。」

大數據很多時候存有不確定性,包括數據出錯、不夠精確和數據遺失,  數據科學家的研究工作,包括計算從數據庫查選得出正確答案的機率是多少,這些技術可以廣泛應用於GPS(全球定位系统)、生物科技,以至電子商務等領域。

「 我研究的第二個範疇就是數據很多時候都包含一些龐大而複雜的資訊,例如在巨型的社交網路,載有用戶的個人的資料,也有他們跟其他人不同種類的聯繫。近年來,我很多研究都是針對這些大型數據網絡作出處理和分析並抽出重點,例如一些經常出現的網絡模式,聚類和分類算法,並且建構神經網絡和大語言模式。」 

數據科學的未來發展,其中一個重要的範疇是在於它和其他學術領域的結合,從而開發出不同應用場景的軟硬體方案。 

「第三個範疇,其實我近年花了一些時間在社福界方面,因為近年來,業界希望利用大數據來協助他們作出更好的決定,這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課題,我們稱之為Data Science for Social Good(數據科學為社會造福)。近年來我建立了港大的“STAR Lab”,即是“Social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Laboratory”,主要來說我這個實驗室領導兩個項目,第一個項目就是我參與了「賽馬會智家樂計劃」。 在這個計劃之下,我們和全港26個非政府機構的家庭中心合作,開發一個雲端的客戶管理和資料分析系統,例如可以用來查問有關離婚的趨勢,並且用人工智能作出解釋。 第二,我們還開發了一個名為“HIN Care” (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Network) 「手牽守」志願服務手機應用程式,令到用戶能夠用數據網絡,為義工和長者提供配對和推薦服務,我們的HINCare現在為十八個非政府機構和一萬名市民提供服務。我覺得在未來十年,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怎樣可以有效地應用現在我們數據科學及人工智能技術,在不同的領域利用這些數據作出有效的決策,要達到這個目的,我們需要數據科學家及各領域專家的緊密合作,開發適合他們使用的軟硬件方案,令到大數據能夠真正幫到他們。 香港大學今年成立了計算與數據分析學院,提供計算機科學、數據科學、人工智能的新課程,以及教導人工智能倫理和法律方面的知識, 我們希望未來能培養出兼具計算和數據分析技能的人才。」

香港電台第一台

21/09/2024 - 足本 Full (HKT 09:20 -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