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未來·無限

簡介

GIST

主持人: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

身處世界關鍵的轉折,需要眼界和知識。
每個星期六,我們會邀請一位科學家,介紹在其研究範疇內一個正在影響世界未來發展、我們不可不知的趨勢,以專業和視野來培養具前瞻的預測與洞察力。
星期六早上,讓我們看遠一點,看到未來的無限可能。

監製: 林嘉瑜
製作: 張璟瑩

最新

LATEST
28/12/2024

提升「健康素養」減社會醫療成本

嘉賓: 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副學院主任(研究)、世界衛生組織社區健康服務合作中心總監梁綺雯教授

「大家好,我是梁綺雯 Angela Leung,我是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教授,以及學院副主任,負責研究,同時間亦是世界衛生組織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總監,也是理工大學智能研究院副院長。我從事護理研究有十七年, 作為護理研究員,最希望看見大家的健康得到保障,我主要研究有關 『健康素養』和「認知障礙症的照顧護理」。 我的研究特別針對患者、照顧者 如何做出健康決定,我相信科技和科研可以幫助大家了解當前的健康狀況,並做出健康決定。」

早在七十年代,『健康素養』的概念已在社會上有所討論。它是指我們有沒有能力,去了解哪些因素正在影響我們的健康,從而知道如何解決相關問題 ,對自身健康負責。

「從前我們提及『健康素養』,是指在醫學環境下對數字的理解,例如用藥的份量、何時服用這些數字,最初我們認為這就是『健康素養』了。不過最近,『健康素養』的概念正在擴闊,例如我們見到健康資訊的單張,我們閱讀完這些單張後會否採取行動、改變我們的行為,都是我們所指的『健康素養』,或者我們閱讀完這些單張之後,會否向醫護人員發問,解答心中疑惑,這亦是『健康素養』,所以『健康素養』其實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健康素養』除了關係著我們有沒有能力獲得一些健康資訊,亦關係到我們有沒有能力去理解相關健康資訊,分析它的可信性,然後才作出健康決定,長遠會影響社會公共衛生成本。

「例如我告訴你,你患有糖尿病,吃飯不需要吃得太飽,要少吃一點,因為飯是澱粉質,會影響到你的血糖指數。當我告知這個健康資訊時,其實大家是否真的理解怎樣的飯量為之多或少,或如何應用於自己身上,這是一個健康決定。 所以當我們擁有一個高度的『健康素養』能力 ,其實能幫助大家去處理自己的健康問題,亦同時間協助社會控制疾病。未來我認為『健康素養』會影響個人、家庭,甚至社區方面不同層面,因為『健康素養』會影響我們的健康行為,亦都會影響我們使用衛生服務方面的使用率,亦都會影響我們的健康。長遠來說,可能會影響整個社會衛生健康方面的成本。 所以當我們有這個想法時,就會知道『健康素養』其實在個人層面上是幫到大家的。如果『健康素養』差的時候,我們未必可以好好跟醫護人員溝通,亦可能會誤會一些醫療方面的指引,或者會做錯一些決定,會導致身體方面的安全問題。 個人方面,我們需要多提高『健康素養』;至於整個社會方面,如果能夠提高大家的『健康素養』的話,就可以令到大家溝通得更好,進行醫學講座或訊息交流都會較容易。長遠來說,可以提高社會對健康的理解,以及更好使用現有的醫療服務。

學者希望,透過科學研究,可以讓大家更了解『健康素養』,減少病人和醫護人員之間的誤會,減低社會的醫療成本,令衛生服務可以更具持續性。

「究竟我們關於『健康素養』的研究對未來有何影響,我相信提高『健康素養』對於整個社會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進一步令到大家有自主權,因為提高了『健康素養』之後,大家可以更好地決定自己的健康方面有何需要,為個人賦權,在過程中提高個人生活質素,從而令到社會的公共衛生變得更公平和有持續性,希望日後『健康素養』的科研可以更邁進一步。」

28/12/2024 - 足本 Full (HKT 09:20 - 09:30)

重溫

CATCHUP
X

影像生成人工智能

主持人: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

嘉賓: 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副教授陳啟峰


「我是陳啟峰,現在於香港科技大學任職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副教授,同時我也是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的副教授,我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生成式的人工智能,例如合成一些圖像或視頻或音樂、聲音等都是我的研究方向。」

這個世代,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滲透不同生活層面,包括在影視娛樂方面,有了它大家都可以一嘗做導演的感受。
 

「我覺得人工智能,尤其是生成式的人工智能,將會顛覆很多影視的製作,譬如電影、短視頻或者電視劇的製作,因為普通人將可以用自己的想像力寫一個劇本,然後以一個很低成本的方式,通過電腦人工智能就可製作一部如像大片的視頻,將來每個人都可以擔任導演的角色。舉個例子,我們曾嘗試寫一個有創意性的劇本,介紹一隻小黃鴨,牠作為一個學生,如何度過牠的一天,去上學、遊玩、彈吉他,這些我們之前可能需要一些非常專業的設計師才可以做得好,現在我們只需要用一些視頻的人工智能模型寫出一個劇本,提供一些小黃鴨的照片,就可以合成一個短劇出來。這是通過人工智能去從很多成千上萬,或者近億的視頻去學習這個物理世界是怎樣的,之後根據用戶的劇本,去重構一個對應的視頻出來。另外,視頻的模型其實捕捉了這個世界的方方面面,其實它可以作為一個世界模型的基礎,成為指引助人理解這個世界,可以進一步令我們邁向通用的人工智能,譬如可以幫助機械人更加好地理解這個世界,更容易地輔助我們處理日常生活事務。」

這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影片已經在社交平台上流行,學者相信,未來在大銀幕上,亦都會更加常見。 

「今年OpenAI推出了一個名為Sora的模型,它可以合成大約一分鐘、非常高清的視頻,一般人其實都很難分辨出這個視頻和真實視頻的區別。中國就有快手可靈人工智能模型,是效果相當的,都可以讓用戶輸入文字或者將一幅圖,變成一個視頻, 我在抖音看到很多相關的創作,受到大家的歡迎。我相信人工智能視頻大模型技術,可能會顛覆電影行業的製作,因為很多荷里活大片的特效製作成本都非常高,現在通過人工智能方式,可以大大地降低拍攝的成本,這樣就可以更加快速地去製作一部高質量的電影,對各個地區的影視行業,包括香港,我相信都會有非常大的積極作用。 這個技術是在近月開始更加成熟,相信未來幾年就會慢慢在影視行業當中得到使用。」

香港電台第一台

05/10/2024 - 足本 Full (HKT 09:20 -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