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Search

X

未來·無限

簡介

GIST

Presenter: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

身處世界關鍵的轉折,需要眼界和知識。
每個星期六,我們會邀請一位科學家,介紹在其研究範疇內一個正在影響世界未來發展、我們不可不知的趨勢,以專業和視野來培養具前瞻的預測與洞察力。
星期六早上,讓我們看遠一點,看到未來的無限可能。

監製: 林嘉瑜
製作: 張璟瑩

最新

LATEST
07/12/2024

新型半導體材料 助減電力轉換能耗

嘉賓:香港科技大學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副教授黃文海

「我是黃文海,現時任職香港科技大學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副教授,我的研究興趣為半導體材料和微電子芯片技術方面,我現時專注第三代和第四代,即是新型半導體材料的基礎和應用研究,這些技術主要會在高功率電子領域,或稱為「電力電子領域」有很多應用的場景。」

電力電子技術的應用,會對世界有何影響? 其中一個例子是新能源方面。各地致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越來越多國家嘗試使用新能源取代化石能源,而改用電動車,亦即是新能源汽車是大勢所趨,正因為這樣,帶來了半導體支持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需求。 

「另一個例子就是儲能產業。儲能即是能源儲備,是全球經濟發展和經濟復甦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環節。就如太陽能,我們希望盡量利用天然資源,不要浪費,便需要一個硬件電力系統,負責儲備大自然給予我們的天然資源。儲能產業亦能夠為新能源產業往後的發展,注入強勁的動力。據一些相關研究顯示,以香港為例,如果可以充分利用香港建築物天台安裝太陽能板時,每年本地可生產最高約八億八千萬千瓦時(kilowatt-hour)的電能。在這個背景之下,香港雖然寸金尺土,但我們城市是試驗太陽能儲能產業的其中一個好地方。儲能產業不單止在香港具有經濟價值,亦有效優化香港土地資源裡的電網配置,可以節省工商業的用電成本,亦可以解決能源過剩的問題,產生社會效益。

最後一個關於電力電子領域可以產生影響的地方,可能大家不會想到相關性,其實是與資訊科技有關。我們今日身處一個資訊流通的時代。物聯網(IoT)和人工智能(AI)均牽涉到許多數據流通和交換。背後資訊及資料的儲存、處理都需要數據中心協助。數據中心是甚麼?就是處理公司、個人或政府所需要的記錄或運算的資料。數據中心由許多電腦伺服器、儲存設備及一些網絡設備組成。它們電力供應當然需要穩定,由於數據量高並且流通量多,耗電量大,我們都關心它們電源使用的效率。所以數據中心的電力供應和管理方案,以及它們之間如何互相整合,亦都變得日益重要。」

由於現今世界追求高能源效益和減低碳排放,對於新式微電子技術的技術要求變得更加嚴格。 而新一代電力電子技術有助發展高效能的儲能系統、新型電動車技術和數據中心內的高效能電力系統。 

「我們其中一個研究方向,就是開發出一些適用於電力電子系統的功率變換要求的新型半導體技術。剛剛我提及的第三代、第四代半導體,即新一代的半導體,亦稱為「寬禁帶半導體」。我們的研究正大力推動這些新的半導體技術,推動建構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推動新型電力系統的高品質、規模化發展。電力電子技術作為這些功率轉換系統當中的核心,其實一直以來都是由低成本和可靠的傳統半導體技術「硅」(Silicon)所主導。但為了適應新產業對於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更高的能源轉換效益要求,「硅」其實有少許力有不逮。所以現今我們都想開發許多新型半導體,當中包括「碳化硅」(Silicon Carbide)和「氮化鎵」(Gallium Nitride),這兩個材料為主的寬禁帶半導體。過去幾十年,工業界和學校付出了很多努力,搶佔了一些比較高端的市場。兩者是第三代半導體所製造的微電子芯片,它們的優勢就是具有比「硅」(Silicon)更高的耐壓能力,以及更低的功率損耗,已經成為許多高效功率轉換器內一個重要的部分。Tesla在最近一年內,便公佈推出了以「碳化硅」成為它們電動車內一個很重要的半導體技術。

除了這兩種材料之外,近年我們亦注意到一種所謂「超寬禁帶半導體」,作為繼第三代半導體後一種更加新型的半導體材料,就是所謂的第四代半導體。它們具有更加優異的潛力,亦都迅速崛起成為下一代電力電子技術的一個研究熱點。相比起第三代的「碳化硅」和「氮化鎵」,第四代半導體的材料包括「氧化鎵」,一種氧化物,以及我們可能不覺得它會是半導體的金剛石,亦即是鑽石,女士手上的首飾,其實都可以是一種半導體材料。它們不單止具備新能源技術所需要的高壓、低損耗性能,而且都可以有機會滿足到新產業規模化應用所需要的低成本需求。」

07/12/2024 - 足本 Full (HKT 09:20 - 09:30)

重溫

CATCHUP
X

運籌學在交通和醫療管理的運用

Presenter: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

嘉賓:香港大學工業及製造系統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郭永鴻


「 大家好,我是郭永鴻,是香港大學工業及製造系統工程系助理教授,亦是現任香港運籌學會主席。我的研究包括運籌學、優化和大數據分析,而主要的應用是物流、交通和醫療管理。」


 學者指,運籌學在學術界被稱為管理科學,它的應用有悠久歷史,和其他很多不同的工科技術一樣,起源於戰爭的時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運籌學成為一個正式的科目,英國請了一批科學家去優化戰爭時的決策,提高勝算和減少傷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運籌學開始應用在不同的領域,包括製造業、物流、交通、能源和醫療等。

 運籌學其中一個最常用的工具是優化,一個現實生活例子,其實可以用數學的模型去表示,首先要定義決策的變量、目標函數和約束條件。一個常見的例子就是最短距離路徑問題,大家都應該用過導航,在這個問題上,首先我們有了城市的網絡,然後決策是會不會經過一條街, 如果經過的話會是1 ,不經過的話會是0,目標的函數是所有經過的街道的距離加起來, 約束條件會是路徑要符合城市網路的規則,當有數學模型之後,我們可以用算法去解決問題,例如線性規劃或Dijkstra algorithm去求解,所以當大家有GPS定位,再用自己位置和終點去找路徑,其實已經解決了一個優化的問題。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下,尤其是在智慧城市的框架下,運籌學家不停研發一些對社會有幫助的應用。例如公共交通工具,以前坐巴士可能付車費的時候,很多時候用硬幣, 很多時候坐車的訊息是沒有被記錄到的,但現在利用電子支付技術的場景下,公共交通工具公司其實可以了解不同時間、不同車站乘客的流量,他們在哪裏上車、哪裏下車,亦可用他們過往的交通時間,去作整體公交時間表的編制、車輛調度,而實時的數據亦都可以作為實時車輛調動、調班,乘客亦都可以透過手機軟件,重新編制自己的交通計劃, 這些全都是大數據結合優化的應用。

在醫療方面,傳統的病人病歷用紙和筆去記錄,現時數字化下,不同的醫療訊息,好像醫療儀器對病人採集的數據、圖像的分析,都可以作訊息數據化。醫療系統可以為病人建設個性化的數學模型,從而用數學去優化醫療計劃,而醫院亦都可以從病人的數據,甚至醫院的地理位置、 日期 、天氣等訊息,去作醫療系統需求的預測,從而可以優化醫院的病床、人手的分配,甚至藥物的庫存等。 」

隨著社會各類機構需要儲存和分析的數據量越來越多,科學家亦要研究如何提高算法的速度。


「在未來十年或更長的時間,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優化會繼續對世界有一個重大、正面的影響,但我們都要留意當中的挑戰。數據量持續地增長,不單對儲存量的需求越來越大,所需的電腦計算能力亦會越來越大,可能有人認為電腦設備的發展會更加厲害,但其實我們現在去做優化的不同問題的參數、決策都有所增加。在我們學術界有一件事叫做維數詛咒,是一個學術界和業界都發現到的問題,令到計算未必可以在合理的時間完成,所以其實科學家都需要研發提高算法的速度。而現實生活中,事件亦經常出現隨機性,通常我們做優化的時候,都會想優化目標的平均值,但可能當事件隨機發生的時候,會出現一定的風險,要怎樣優化我們的目標,但同時間可以令風險降低,也是另一個我們現在著眼的問題。 最後在數據驅動優化的框架之下, 很多時候最優的決策,會偏向於某一群利益的相關者。在這個情況下,我們如何制定算法、優化模型,可以令到我們的優化決策可以更公平,這些都會是我們未來需要去著眼的問題。」

RTHK Radio 1

30/11/2024 - 足本 Full (HKT 09:20 -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