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Search

X

未來·無限

簡介

GIST

Presenter: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

身處世界關鍵的轉折,需要眼界和知識。
每個星期六,我們會邀請一位科學家,介紹在其研究範疇內一個正在影響世界未來發展、我們不可不知的趨勢,以專業和視野來培養具前瞻的預測與洞察力。
星期六早上,讓我們看遠一點,看到未來的無限可能。

監製: 林嘉瑜
製作: 張璟瑩

最新

LATEST
29/06/2024

以mRNA技術令心血管再生

嘉賓: 香港青年科學院創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化學病理學系呂愛蘭教授

「我是香港青年科學院創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化學病理學系教授呂愛蘭,我的重點研究是心血管疾病和核糖核酸的技術,令心血管再生,為心臟病的患者帶來治療的新希望。」 

心臟病是全球人類的頭號殺手,每年因為心臟病死亡的人數,超過1700萬人。 

「最大的原因是成年人的心臟缺乏了再生能力,很多時候血管阻塞會令心肌壞死,一旦壞死就不能完全修復,我們想找出安全和有效治療心臟病的方法,現時是研究階段,很多科學家都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

 本地研究發現,人類在胚胎和胎兒期間擁有多種血管新生因子,這些因子在胚胎發育過程有著關鍵的作用,能促進血管形成和組織發育。 

「我和團隊考慮用mRNA技術,以基因治療方法治療心臟病,希望重新打開血管,尤其是針對一些細胞因子的mRNA,幫助心臟的再生修復。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人類的胚胎和胎兒,其實擁有很多血管生成因子,是我們成年人缺乏的,所以我們希望在研究發育期間,可以將嬰兒能夠再生的機制帶給成年人,因此我們希望研究一個可行的方法,利用血管的生成因子,套用於心臟再生技術,我們這個技術其實已經進行了多期臨床試驗,希望未來可以應用在器官再生修復和疾病治療方面。」

在未來,科學家會繼續探索免疫系統和人類疾病之間的關係,包括研究淋巴細胞「T細胞」的免疫反應,看看這些細胞能如何啟動再生基制,往後受惠的可能不單止是心臟病人。 

「再生醫學已經有幾十年歷史,除了細胞移植、血管新生之外,免疫細胞和免疫細胞治療的價值,其實仍然存在了很多未知的可能性,雖然成年人的心臟是不能再生的,但是出生幾天的嬰兒,即使心肌梗塞嚴重,都可以完全康復,我們希望研究人類的發育,尤其是如何將嬰兒能夠再生的機制,套用在成年人身上,希望能夠找到一些啟示,可以促進心臟血管再生,我們主要的研究是免疫細胞 ,其中淋巴細胞「T細胞」的免疫反應和它對於心臟再生的潛力,這個技術不只可以應用在心臟病患者,也希望能夠幫助解決因為血管發炎,或者無法快速康復的糖尿病相關的血管疾病患者,希望這些研究將來會有更多的啟示。隨著科學不斷進步,有很多創新的治療方法出現,或會令心臟病患者帶來新的治療希望。今天科技發達都是很多前輩努力的成果,希望有更多年輕人加入科研工作,即使不投身科研,都要勇於嘗試,為我們的未來出一分力!」

29/06/2024 - 足本 Full (HKT 09:20 - 09:30)

重溫

CATCHUP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