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馮傑、黃怡
開拓文字新國度,帶來閱讀新感覺。與你一起走進文字世界,分享閱讀的樂趣。
#香港電台文教組
#藝文一格 culture.rthk.hk
主持人:馮傑、黃怡
'
【開卷樂】在奇幻與現實中穿梭—《飲食魔幻錄》
「今天吃什麼?」或許是人類最常思考的問題。每人的飲食習慣不同,果腹以外,體驗總大異其趣。「一日三餐是最平常不過的事,但我們不妨採取比較新鮮的角度,去探究飲食魔幻的一面。」作家杜杜在《飲食魔幻錄》的序如是說。
杜杜寫專欄逾半世紀,其中一個在《明報周刊》的專欄,名為「飲食與藝術」,他執筆二十載,在有限的篇幅內書寫無限,暢談由食物所衍生的想像與藝術,甚至探討飲食中的倫理道德,以及日常生活與藝術世界中的角色。《飲食魔幻錄》結集了這些專欄短篇,原由《明報周刊》於2005年出版,香港文學館近年將這經典復刻再版。
鮭魚又稱為三文魚,是深受港人喜愛的食材。書中一章「有靈性的鮭魚」,就引用了北美洲占先安族的的神話故事《王子與鮭人》,談人類與被吃動物之關係。故事講述,王子將刻有鮭魚的護身符弄丟,村民亦因忙碌而疏忽對鮭魚的敬禮儀式,令每年春天鮭魚豐收的畫面不復再,村內更出現飢荒。
王子意外走到鮭人村,發現那裏的人都是鮭魚化身。牠們告訴王子,「只要你尊重鮭魚,吃掉牠們之後好好處理剩下的骨頭,牠們便會再度回生,游回家鄉」;反之若製成魚乾儲藏,會使牠們生病癱瘓。杜杜收錄這奇幻故事,正是試圖促使吃與被吃者之間的和解,並提醒讀者應懷著感恩、尊重的心享用食物,切忌浪費。
《飲食魔幻錄》有別於一般飲食文學作品,全書大量地引經據典,包括中外文藝經典,如意大利畫家Luigi Serafini的畫冊《沙拉芬手卷》(Codex Seraphinianus)、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中國四大名著《紅樓夢》、香港作家西西的《候鳥》等。其中寫藝術家豐子愷的《護生畫集》,就引用了意大利小說《巴諾瑪先生》,主角看到割肉斬骨的畫面時,內心既有進食的慾望,也有同情的矛盾心態,由是探討肉食與素食的議題,人對天地間各種生物的愛護之情,以及其面對的爭議。
香港恒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香港文學研究者鄒芷茵形容,杜杜是一位非常有學養的作者,才貫古今中西,而《飲食魔幻錄》令人難忘之處,在於格調雖高卻淺白易明,「我想是因為這書原是專欄結集,面向公眾,作者希望可以和讀者有一個交流,所以我們一般人都讀得明白。這是杜杜很值得欣賞的地方。」
杜杜接受媒體訪問時亦曾解釋,專欄是替消閒雜誌供稿,不是寫文學鉅著,太專太僻的題材並不適宜,內容有趣,才能吸引一般讀者看下去。的確,翻開此書猶如走進古怪離奇的國度,讓各種怪談奇想及知識衝擊腦袋,在疑幻似真之間,思考飲食的真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