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開拓文字新國度 帶來閱讀新感覺

    簡介

    GIST

    主持人:馮傑、鄭政恆

     
    開拓文字新國度,帶來閱讀新感覺。與你一起走進文字世界,分享閱讀的樂趣。
      
    #香港電台文教組
    #藝文一格 rthk.hk/artitude

    最新

    LATEST
    開卷樂 | 《日本尋味記 (一)》|嘉賓︰徐成(作者)
    29/06/2024
    相片集
    相片集

    29/06/2024 - 足本 Full (HKT 20:30 - 21:00)

    重溫

    CATCHUP
    04 - 06
    2024
    香港電台第二台

    29/06/2024

    開卷樂 | 《日本尋味記 (一)》|嘉賓︰徐成(作者)

    22/06/2024

    開卷樂 | 《閱讀,探索世界的方式》|嘉賓︰曾卓然(作者)

    15/06/2024

    開卷樂 | 《花事》Pour un herbier(科萊特 著)(下)

    08/06/2024

    開卷樂 | 《花事》Pour un herbier(科萊特 著)(上)

    01/06/2024

    開卷樂 | 《The Next Stage 2 - 香港新生代平面設計師訪談》(下)|嘉賓︰杜翰煬(作者)

    25/05/2024

    開卷樂 | 《The Next Stage 2 - 香港新生代平面設計師訪談》(上)|嘉賓︰杜翰煬(作者)

    18/05/2024

    開卷樂 | 《孔孟以後的孔孟》|嘉賓: 潘銘基(作者)

    11/05/2024

    開卷樂 | 《再現嶺南: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地域文化》|嘉賓: 羅樂然(作者)

    04/05/2024

    開卷樂 | 《城景變幻-後九七香港青年作家小說論(1996-2018)》(下)|嘉賓︰鄒文律(作者)

    27/04/2024

    開卷樂 | 《城景變幻-後九七香港青年作家小說論(1996-2018)》(上)|嘉賓︰鄒文律(作者)
    X

    《穆如茶話:楊智深茶學存稿》(下)| 嘉賓︰朱少璋(編者)

    主持人:馮傑、鄭政恆

     
    【開卷樂】《穆如茶話:楊智深茶學存稿》-中國茶遺失與傳承


    說起茶道,或許會令人聯想起日本。追源溯始,日本茶道是自中國唐朝傳入。經過歲月洗禮,日本茶道的優雅技藝聞名國際,呈現與中國茶不一樣的精神面貌。香港這個文化視窗又如何起了推廣茶學的作用?眾多問題可在《穆如茶話:楊智深茶學存稿》一書中獲得了啟示。

    「穆如茶學」創辦人楊智深畢生致力研究和推廣中國茶學,更是在香港推廣中國茶文化的先軀。楊智深在2022年去世,香港作家朱少璋將楊智深的文章輯錄成《穆如茶話:楊智深茶學存稿》。在楊智深的文章中,可以了解他對於中日茶學探討,以及他所推崇的中國茶學精神。楊智深曾在字裏行間,痛陳當時中國茶學傳承之弊病,這點亦值得讀者們反思。

    楊智深認為日本將茶道提升至近乎宗教層面。書中收錄的〈中日茶道〉寫於1990年:「源於唐朝的日本茶道,今天在國際上享有盛譽,而中國的茶道反而寂寂無名,箇中原因有著許多歷史上的牽連……」盛唐之時,日本派出不少留學生到中國學習各種知識,亦包括藝術文化、典章制度等。中國茶文化也是由這些留學生帶回日本,後來引來日本名流士紳重視。安土桃山時代,一代茶聖千利休設立日式茶室,制定儀規,「旨在整個過程的舉手投足間營造出的氣氛,達至茶道之美」,令品茶達到「清和靜寂」的精神美感,為茶道賦予人文哲學及宗教意義。

    相比下,中國茶形象卻不太明確,而比較著重的是個人修為。楊智深在文中言:「中國茶道則以人性及茶性為本位,泡茶的過程追求的是人和茶的靈性相引發,以及品茶時,汲取茶的精華為個人修養的目的。」楊智深點出近數百年來中國茶道的品質類型推陳出新,加上中國藝術美學推崇自由灑脫,因此難以形成一套形象明確的茶道。

    楊智深不時感歎中國茶失去了值得驕傲的傳統,2012年發表的〈「問茶錄」摘編〉直言:「茶杯中,我們逝去的傳統。茶,是中國人的驕傲。我們的祖先最早將其馴化,並將它的魅力第一次解放了出來,在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中,我們使它升華為一門藝術,在領略這純真的液體時,我們找到了認識自我、安放心靈的通途。」愛之深責之切,楊智深指當時茶在普及化與商業化的夾擊下被炒作,本質產生改變,對於茶品種、產區、製作工藝不再講究傳統,沒有標準和監督。

    編者朱少璋指出,早年的確較少人留意中國傳統茶學,但在楊智深及一班愛茶之人努力推廣下,加上近年國民生活比以前富裕,漸漸重視生活品味。楊智深曾言,現在是推廣中國茶文化的最好時機。在2019年,楊智深發表〈有工夫,有功夫 —— 一幅華人品茶的傳播地圖〉,提到閩南茶器、岩茶和潮汕人的泡茶技藝,在香港街頭巷尾得到最純粹表現,在中西文化競賽中仍得到傳承,愛好功夫茶的人更越來越多,甚至辦了功夫茶大會,吸引不少年輕人參加和交流。

    楊智深對茶學的獨特見解,也許能為愛茶之人帶來啟發。

    香港電台第二台

    16/03/2024 - 足本 Full (HKT 20:30 - 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