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Search
電視
南來北往
小巷人家
千禧年代
鏗鏘集
精靈一點
電台
音樂情人
瘋 Show 快活人
三五成群
輕談淺唱不夜天
守下留情
熱門
音樂情人
2000 靚歌再重聚
南來北往
講東講西 (星期一至五)
恬淡情懷
X
Skip to content
ENG
/
繁
/
簡
電視
在新分頁開啟
電台
在新分頁開啟
電台主頁
在新分頁開啟
第一台
在新分頁開啟
第二台
在新分頁開啟
第三台
在新分頁開啟
第四台
在新分頁開啟
第五台
在新分頁開啟
普通話台
在新分頁開啟
港聲
在新分頁開啟
灣聲
在新分頁開啟
節目主持人
在新分頁開啟
無障礙播放器
在新分頁開啟
新聞
在新分頁開啟
新聞主頁
在新分頁開啟
即時新聞
在新分頁開啟
視像新聞
在新分頁開啟
新聞專題
在新分頁開啟
交通消息
在新分頁開啟
WEB+
在新分頁開啟
WEB+主頁
在新分頁開啟
e-Learning
在新分頁開啟
體壇直播32
在新分頁開啟
點讚健康
在新分頁開啟
第46屆十大中文金曲
在新分頁開啟
2025年財政預算案
在新分頁開啟
字旅行間
在新分頁開啟
傳媒初體驗2024
在新分頁開啟
卓越教室
在新分頁開啟
中華文化
在新分頁開啟
歲月.港台
在新分頁開啟
認識《國家憲法、基本法與國安法》
在新分頁開啟
大灣區知多啲
在新分頁開啟
RTHK Everywhere
在新分頁開啟
重溫
在新分頁開啟
APPS
在新分頁開啟
程式總覽
在新分頁開啟
隨身版
在新分頁開啟
電視
在新分頁開啟
電台
在新分頁開啟
新聞
在新分頁開啟
聽•電視
在新分頁開啟
中華五千年
在新分頁開啟
我們
在新分頁開啟
其他集數
柏金遜症不可怕
禍從口入 - 預防食物中毒
拜拜抑鬱
鼻咽癌
你有睡眠窒息症嗎?
小心謹腎
小心來襲 - 重症肌無力症
青光眼
夜尿又來了
癌症新知
電視直播
所有集數
醫生與你
電視直播
醫生與你
心臟有問題就要通波仔?!
06/11/2024
內容
CONTENT
監製:唐敏明 主持團隊:鄭萃雯、梁凱寧、黃婉曼、羅鈺文、蔡雪瑩、鄧智偉醫生、胡志遠醫生、容樹恒醫生、董光達醫生、黄秉康醫生、羅英勤醫生
06/11/2024
對大家來說,心臟病並不會陌生。繼癌症後,心臟病和腦血管病已成為本港第二號殺手,而冠心病是常見的一種心臟病。很多人都知道,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俗稱通波仔)可以將收窄的心臟血管擴張,減少症狀,但通波仔是否能一勞永逸?本集會詳細介紹冠心病的致病原因、診斷及治療方法,亦會講解如何「養心」,預防發作。
主持:梁凱寧、羅英勤醫生
嘉賓:譚礎璋醫生(瑪麗醫院心臟科顧問醫生)
Tag:
心臟病
,
冠心病
,
心紋痛
,
通波仔
,
通血管
,
血管栓塞
,
醫生與你
集數
EPISODES
柏金遜症不可怕
所有柏金遜症患者都會手震?
❌手震只是柏金遜症的常見症狀,但並非所有患者都會出現。
老人家才會患上柏金遜症?
❌雖然柏金遜症主要影響老年人,但也有 45 歲以前發病的年輕型柏金遜症患者。
柏金遜症只會影響患者的運動功能?
❌柏金遜症還會引起許多非運動症狀,例如認知障礙、焦慮、抑鬱、失眠和疼痛等。
柏金遜症是香港第二大常見的腦神經系統疾病,僅次於阿茲海默症,全港約有一萬二千名患者。本集我們邀請了內科專科醫生解開柏金遜症的各種迷思,解釋不同的診斷、治療和護理方法,又教大家如何留意不同的端倪,及早發現柏金遜症的早期徵兆,並及早接受適當的治療。
主持:胡志遠醫生、羅鈺文
...
23/04/2025
收看
禍從口入 - 預防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通常在進食後36小時內發作,症狀包括腹瀉、嘔吐、腹痛,嚴重時可能伴有發燒、血便等。本集會講解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包括細菌污染,例如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等﹔或者透過病毒感染,例如諾如病毒等。節目亦教大家如何通過正確的食物處理及個人衛生來預防食物中毒。
坊間不時流傳著有關食物中毒的各種迷思,就讓嘉賓解開當中真假,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覺。
主持:董光達醫生,黃婉曼
...
16/04/2025
收看
拜拜抑鬱
「朋友,你近來怎麼都苦著臉?」
「沒有精神健康就沒有健康啊﹗」
香港生活繁忙,節奏急促,精神健康問題非常普遍,而最常見的就是抑鬱症。有研究顯示抑鬱症與自殺有密切關係。
衞生署曾指出,本港每100名成年人,有三人是抑鬱症患者;每十名長者,便有一人出現抑鬱症徵狀;但逾半數都無尋求任何精神健康的支援。究竟怎樣知道自己或者身邊親友是否患上抑鬱症?怎樣分別「不開心」與「抑鬱」?要解開抑鬱有什麼治療良方?今集《醫生與你》將會請來精神科專科醫生詳細為大家講解。
主持﹕羅英勤醫生、蔡雪瑩
...
09/04/2025
收看
鼻咽癌
「廣東癌」你聽過嗎?它就是鼻咽癌的俗稱。
鼻咽癌常見於中國廣東沿岸地區,於廣東省的發病率較世界其他地方高25倍,亦是本港常見癌症之一。鼻咽位於鼻腔之後、喉嚨之上,在鼻子和吊鐘中間的區域。由於鼻咽需要特別儀器才檢查到,而鼻咽癌初期症狀跟部分慢性上呼吸道疾病,例如鼻炎、鼻竇炎等相似,令鼻咽癌容易被忽略。部分患者直至頸部淋巴結發脹才懷疑患癌,但此時癌症已開始轉移。
鼻咽癌的癌細胞對電療、化療十分敏感,所以若能及早察覺,治愈率高。另外,口腔及咽喉的內膜細胞較敏感,易受輻射影響,當治療開始約兩星期後,病人會逐漸出現口乾、味覺變異、喉嚨痛等不適,而口腔內膜隨後會發炎,患者甚至出現口腔潰爛。
本集請來耳鼻喉科專科醫生,講解如何察覺鼻咽癌早期病徵,又介紹治療新技術,以及治療期間的注意事項。
主持:梁凱寧、黃秉康醫生
...
02/04/2025
收看
你有睡眠窒息症嗎?
人生大約有三分一時間在睡眠,睡眠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但近年睡眠窒息症困擾不少都市人。若有嚴重鼻鼾、早上頭痛、善忘、日間經常打瞌睡等情況,那可能已經患有睡眠窒息症。若長期忽視此問題,會增加患者出現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疾病的機會,當然精神健康也大受影響。今集請來耳鼻喉科專科醫生講解,好讓大家更深入認識這個病。
主持:黃秉康醫生、蔡雪瑩
...
26/03/2025
收看
小心謹腎
有沒有經常感覺很疲倦?
小便是否頻密,還出現赤痛或不暢順?
小便會否有細微泡抹而久久不散?
下肢或眼皮有沒有水腫呢?
血壓高嗎?
有沒有臉色蒼白和容易氣喘呢?
腎臟是沉默的器官,早期腎病多數沒有明顯病徵,容易被忽視。如果你察覺到自己或家人朋友有以上早期腎病的徵狀,就應該提高警覺,及早求醫。
今年3月13日是「世界腎臟日」。「世界腎臟日」旨在提高大眾對腎病的認識,如何可及早發現腎病?怎樣維持腎臟健康?不同種類的腎病有哪些診斷和治療方法?腎病患者食用低鹽時要注意什麼?今集我們請來內科專科醫生為大家解開各種腎病迷思。
主持:羅英勤醫生、羅鈺文
...
19/03/2025
收看
小心來襲 - 重症肌無力症
眼皮下垂,手腳無力,難道原因只是一個字:「老」?小心是「重症肌無力症」。
這是一種影響肌肉功能的慢性自體免疫疾病。重症肌無力症的主要特徵是肌肉的無力感,患者通常會經歷眼皮下垂、視力模糊,甚至吞嚥困難等問題。這些症狀在短暫休息後可能會有所緩解,但隨著時間推移,病情可能會惡化,甚至引發危及生命的狀態,切記不能掉以輕心。節目將介紹重症肌無力症的成因、主要症狀以及治療方法,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這個病。
主持:胡志遠醫生,黃婉曼
...
12/03/2025
收看
青光眼
青光眼真的會兩眼發青光嗎?
青光眼本身其實與「青」和「光」沒有關係,3月6日是「世界青光眼日」,就是希望強化大眾對它的了解。青光眼是一種損害視神經眼疾,它導致的視力喪失是不可逆轉的,甚至可以致盲。青光眼又被喻為「視力小偷」,因為早期青光眼通常只影響周邊視野,病徵並不明顯,患者大多不會察覺,直到視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時,可能已經錯失了治療的黃金期。本港約有十二萬名青光眼患者,其中七分之一的患者蒙受失明之苦,女性患上急性青光眼的風險較高,尤其是步入中年及以上的女性;然而,即使是兒童,一樣可以患上青光眼。目前青光眼是無法根治,但只要及早進行檢查和診斷,加以適當治療,仍可以預防或減慢視力流失。今集請來眼科專科醫生,為大家詳細講解。
主持:梁凱寧、鄧智偉醫生
...
05/03/2025
收看
夜尿又來了
究竟,一晚起床如廁幾多次才算有「夜尿」問題?夜尿頻繁,除了影響睡眠質素,更加是一些疾病的警號!最常見的是有機會患上前列腺肥大或膀胱過度活躍症,當中如廁時的「尿速」是斷症的其中一個指標,如有懷疑,應該儘快求醫,切勿估估下。本集請來專科醫生詳細解釋相關疾病的治療方法,以及怎樣改善夜尿的困擾,讓大家睡得酣甜。
主持:黃婉曼、黃秉康醫生
...
26/02/2025
收看
癌症新知
2022年全球患癌新症數字約有二千萬人,死亡人數近一千萬。癌症更是香港的頭號殺手,於2023年造成近一萬五千人死亡。現時香港最常見的五種癌症,分別是肺癌、乳癌、大腸癌、前列腺癌和肝癌。究竟如何能預防這些癌症?除了奉行健康生活模式和減少接觸主要風險因素外,一些體檢計劃推出的癌症檢測又是否有助及早發現癌症?過程又是否安全可靠?癌症的治療方法亦多樣,如手術、化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和近年引入的免疫治療,它們各有甚麼優缺點呢?嶄新的組織碎化技術又怎樣為肝癌病人帶來曙光?
今集我們請來獲得「腫瘤學巨人」榮譽的莫樹錦教授講解關於癌症的最新研究,以及解開各種癌症迷思。
主持:董光達醫生、梁凱寧
...
19/02/2025
收看
##TITLE##
##DESC##
##DATE##
更多集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