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內地「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簡稱「高考」的報考人數眾多,據統計2024年報名參加高考的考生人超過一千三百萬,競爭激烈。重考及陪讀情況在內地逐漸成為一種現象。位於安徽省的毛坦廠鎮有一所輔助高考聞名的中學,每年都有上萬考生及陪讀家長從全國各地來在這裏讀書,人數甚至多過當地局民的兩倍,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當地教育經濟。而這個小鎮主力的經濟來源也和高考有關;包括出租屋、託管服務、酒店、代購服務等等,陪讀家長也為這個小鎮帶來大量的勞動人口,單靠一所學校就拉動了一個地區的經濟,本集將探討內地高考文化,當中的契機,亦會走訪陪讀家庭、發掘學生的奮發感人故事。
內地「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競爭激烈,要從千萬考生中脫穎而出,成功考上一流大學,並不容易,而香港的中學文憑試(DSE)近年逐漸受到內地生的青睞。根據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的統計,2025年報考文憑試的自修生約有10,303人,當中以香港身份證以外的證件報考2025年文憑試的自修生,佔總自修生人數約一成,而整體內地考生就有約2700人,DSE考生可以選擇升讀香港、內地甚至外國的大學,這將會是多一條賽道的選擇。隨著大灣區進一步融合,文憑試在內地的熱度將會繼續攀升。究竟文憑試本身有什麼優勢?內地考生報讀文憑試又有何挑戰?本集將赴大灣區採訪,訪問內地學校代表,教育界人士,亦走訪報讀文憑試課程的內地學生,探討其心路歷程及當中遇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