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S
聯絡
監製:Ha Kwai Cheong
龍脊曾經被國際知名的旅遊指南選為「香港最佳遠足路線」之一,因為和市區距離接近,加上風景怡人,所以吸引不少遊客慕名而來。 在龍脊更可以360度遠眺四周景色,包括大浪灣、清水灣半島、赤柱等等,其中位於香港島東南部的石澳也是香港人的週末好去處。 行完龍脊之後,主持接著去到石澳挑戰攀岩活動,也請來研究岩岸生態的專家,教導他們觀察依附在岩岸上,那些微小但頑強的生物。
城門郊野公園成立於1977年,是香港其中一個早期設立的郊野公園,範圍包括大帽山、草山及針山,內裏也有城門水塘、白千層林等景點。 郊野公園內草木繁盛,有豐富多樣的生態值得我們去探索。既可以欣賞到登峰的各種蝴蝶,也可以在大城石澗中找到可愛的淡水魚。 不過稱霸城門的生物,一定要數山上群居的猴子,僅在城門郊野公園已經有至少四個可見族群。今次由專家教主持遠距離觀察猴子的生活習慣,並學習和猴子們在山上共存的秘訣。
海拔253米高的龍虎山,是香港中西區一座山峰,在1998年政府才將附近一帶正式劃成龍虎山郊野公園,亦是香港面積最少的一個郊野公園。 雖然佔地比較少,但龍虎山郊野公園充滿特色,例如公園內有被列入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的松林廢堡,記錄昔日香港保衛戰的歷史。 除了人文歷史之外,公園內也有豐富的生態,在河溪範圍孕育著米蝦及溪蟹等生物。仔細觀察更會在公園內,找到豪豬、果子狸、短吻果蝠等生物的足跡。
位於南大嶼山的大東山,有海拔869米高,是香港第三高的山。每年秋天時分芒草盛開,是遊人登山的旺季。 但除了芒草之外,山上還有各種有趣又珍稀的植物,今次由專家帶領,引導主持尋找那些平日被忽略的植物。 為了在大東山上看日出,主持決定在位於南大嶼郊野公園內的南山營地紮營,凌晨再出發登頂,決心要在大東山上捕捉旭日東昇的景象。
大澳是香港一個特色漁村,密密麻麻的棚屋、縱橫交錯的水道與橋樑,構成大澳最美麗的風景。原居民Diana在城市打拼半生,退休後也回歸故土,當起旅遊大使,將自己鍾愛的大澳介紹給遊客認識;三秒和小燕也選擇放棄城市急速的生活,依靠大自然賜予的資源,用自己雙手幹活,過簡單而又樸實的生活; 大嶼山水域一帶更是中華白海豚的居所,在過去的十年中,中華白海豚的數量急劇減少,使我們擔心是否將來只能在教科書上看到它們美麗的身影,觀豚又要注意什麼?。
水、能量、有機物質,是生物生存的基本要素。有科學家推測,海洋可能是地球上最早有生命誕生的地方。 雖然東平洲亞媽灣的珊瑚覆蓋率是全香港最高,但隨着氣候變暖,水温上升,珊瑚白化的危機仍然潛伏。今集主持會跟隨海洋生物學家潛入海中,一起探望這個美麗而脆弱的水底世界。 大海不僅蘊藏豐富的生命,更啟發人無窮無盡的創作。「西頁海藝術節」以嶄新的視角去遊覽西貢島嶼,透過藝術品,展現各島嶼的歷史、文化、古蹟以及自然景觀的美。
大欖郊野公園位於新界西部,橫跨荃灣至屯門地區,是香港面積第二大的郊野公園。 除了廣為人知的楓香林紅葉之外,公園入面也有七個水塘值得人們遊覽。由荃錦坳出發,行麥理浩徑第九、十段,沿路就可以欣賞到當中最大的大欖涌水塘及河背水塘。 隨著水塘落成和植林工作的開展,大欖郊野公園為林鳥提供了適合的生境,更吸引了不少季候鳥停留度冬。今次請來觀鳥導師,讓主持學習觀看林鳥。
米埔內后海灣濕地,被列為「國際重要濕地」,亦是本地唯一的濕地保護區,擁有極高生態價值。 米埔除了每年吸引到接近六萬隻水鳥度冬,也是本地原生物種歐亞水獺的棲息地之一。 今次請來幾位專家,指導主持怎樣去當一個保育員,從生態調查到生境管理的各項工作,了解如何管理米埔濕地,以維持該地的生物多樣性。
荔枝窩位於新界東北,當中的客家村已經有超過300年歷史,是香港最古舊、最大規模,和保存得最好的農村之一。不過荔枝窩曾經隨着香港農業息微而凋零。直至十年前,一班有心復村的人開展了「永續荔枝窩」計劃,進行一連串農地復耕、社區活化等活動,吸引到包括原居民和對耕作有興趣的人,重臨這片土地。 另外,經過生態學家的努力,幾乎在荔枝窩絕跡的米魚亦都成功被培育,令到荔枝窩再次充滿生機。
人生活的地方,可以和自然環境靠近。這是大潭郊野公園的其中一個特色。 其實,大潭郊野公園位於港島東部,面積佔香港島的五分之一。內有四個水塘,由一條大潭水務文物徑連繫。 沿着文物徑,當中不少的水務設施,都已經被評定為法定古蹟。例如由花崗石建造的石橋和水壩,都有過百年歷史。
##DE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