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0 seconds of 0 secondsVolume 90%
Press shift question mark to access a list of keyboard shortcuts
00:00
00:00
00:00
 

    內容

    CONTENT

    監製:彭啟光, 麥嘉緯

    27/01/2025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王勤傑(Kit)是「泰三代」,父母早年跟隨他的祖父母從泰國來港,於「小泰國」九龍城開泰國餐廳。Kit外表和日常生活完全融入香港文化,但亦沒有忘記自己泰國的根。
    「好像兩頭不到岸,又不是泰國人又不是香港,好像夾在中間的路。」
    阿傑講得一口流利泰文,受家庭影響篤信泰國最大宗教佛教,小時曾往清邁短期出家當和尚,更曾在泰國服兵役一年。在香港,阿傑投考消防隊希望服務社會,參加電視台舉辦的約會配對節目尋找愛情,希望落地生根。
    是香港人?是泰國人?是住在香港的泰國人?泰國人來港打拼多年,來到泰二代、泰三代,在生活和想法上有何不同?

    集數

    EPISODES
    • 來自巴國的生命鬥士

      來自巴國的生命鬥士

      這是一個下半身癱瘓的巴基斯坦裔軍人的奮鬥故事。
      1987年,克什米爾地區,巴基斯坦與印度不時就邊界問題起衝突的火藥庫。一輛吉普車由山上的軍事訓練基地出發,在山崖邊上跌跌盪盪的下山,車上一名才二十出頭的年輕部隊上尉期待已久的假日終於到臨,可以到山下附近城鎮休息。
      山路陡峭,吉普車揚起泛黃塵土。上尉嚇然發現吉普車有異樣,來不及反應,吉普車已失控滾落懸崖,直墮深淵,司機拋出車外當場身亡。受傷的上尉掙扎爬出已成廢鐵的車身,剛剛與死神擦身而過,但怎麼費勁都再也站不起來。
      年近60,住在大埔的Ajmal Samuel,坐在輪椅娓娓道出他的故事時,一點也看不出傷感。
      在軍校讀書,原本打算當機師,但人生就是充滿意外,來香港又是另一個「意外」。
      由巴基斯坦轉到英國就醫,再到德國療養,趁暑假來探望正在香港服務的基督徒父母,一心夏天過後回德國落戶的Ajmal Samuel被香港深深吸引,但等待他的卻是兩年半的漫長失業。
      雖然曾在巴國軍隊負責電訊工程任務,意外後亦在德國學習電腦技術,但90年代的香港,「歧視」乃司空見慣,一個坐輪椅的巴基斯坦青年,在香港求職處處碰壁亦沒有自暴自棄自怨自艾,由幫外國人修理電腦開始,再到矽谷公司任職,當上網上購票系統行政總裁之後,毅然創業做老闆,支援網上交易,闖出一片天。
      事業成功,但受傷造成的身體痛楚卻伴隨一生。手術後雙腿仍不時承受劇痛,醫生要處方嗎啡用以鎮痛,副作用就是精神不能集中。Ajmal Samuel決定以運動刺激身體釋放安多酚止痛,憑著不倒的意志,以自然方式停藥,醫生都大感神奇。運動除成為最佳療法,亦令Ajmal Samuel能以殘障運動員身份代表香港,多次參與划艇項目,在亞運等大型國際賽事為港爭光。
      歷劫重生已是生命傳奇,同時關心其他殘疾人士的權益更是難能可貴。划艇之外,手動單車亦是Ajmal Samuel的強項,以長途旅程籌款,回饋社會。
      ...

      10/02/2025
    • 在牆上遇見法國的你

      在牆上遇見法國的你

      “You are everywhere!”來自朋友的讚美當然有點說笑成分,但在港島灣仔、中環、上環、蘇豪區,在餐廳、食肆、咖啡室、健身房,你也可能曾與「無處不在」的Elsa Jeandedieu「擦身而過」,甚至和很多市民、路人、遊客一樣,一見到「Elsa」,就忍不住要打開手機鏡頭與Elsa「打卡」。

      合影的當然不是Elsa「本尊」,而是Elsa的壁畫作品。

      一身輕裝打扮,雙手或許沾上片黃片綠的Elsa,雖然不諳廣東話,但靠着被喻為「人類共同語言」的藝術創作,將橫街窄巷的牆身化作巨型畫布,用畫筆與顏料,將原本灰灰白白、歪歪斜斜的牆壁添上質感與溫度,為壓迫的空間,忙亂的生活帶來點點笑容、活力與色彩,人與人之間無形的分隔牆,亦在落筆一刻一同瓦解。

      生於法國南部,兩代都是藝術家, Elsa自小立志以藝術創作為終身志業。2008年與哥哥先後到訪香港,原本打算到紐約闖一番事業,想不到卻被這細小而又充滿生命力的東方之珠迷倒,慢慢在這小島落地生根。

      香港的藝術氛圍與巴黎的知性美存有巨大落差,不過正是文化產業發展程度的不同,讓Elsa在香港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2015年她自立門戶,成立Elsa Jeandedieu Studio工作室,與國際知名品牌合作室內裝飾之餘,亦繼續將街...

      03/02/2025
    • 吾泰香港人

      吾泰香港人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王勤傑(Kit)是「泰三代」,父母早年跟隨他的祖父母從泰國來港,於「小泰國」九龍城開泰國餐廳。Kit外表和日常生活完全融入香港文化,但亦沒有忘記自己泰國的根。
      「好像兩頭不到岸,又不是泰國人又不是香港,好像夾在中間的路。」
      阿傑講得一口流利泰文,受家庭影響篤信泰國最大宗教佛教,小時曾往清邁短期出家當和尚,更曾在泰國服兵役一年。在香港,阿傑投考消防隊希望服務社會,參加電視台舉辦的約會配對節目尋找愛情,希望落地生根。
      ...

      27/01/2025
    • 我歌故我在:Marla Enriquez

      我歌故我在:Marla Enriquez

      Marla Enriquez是香港土生土長的菲律賓女孩,能說流利的廣東話。表面上,她是一位喜愛拍Vlog的英語老師,時常上載生活瑣事到社交媒體,希望讓觀眾認識菲律賓人在香港的生活;實際上,她自小熱愛唱歌,夢想有天踏上美國百老匯歌舞劇舞台,展現她的才能。
      2019年底,美國音樂戲劇學院在菲律賓招生,滿懷希望的Marla向表姐借錢,前往當地參與這次面試。結果,她真的從一眾考生中脫穎而出獲得取錄。可惜,疫情期間課堂主要以視像形式進行,考慮到學習成效是否與高昂的學費和生活費相稱,她無奈放棄夢寐以求的升學機會。
      夢想擱置的Marla一度以失敗者自居,以為自己一無是處,對要否堅持夢想充滿疑惑。幸有一班志同道合,同樣以表演為終身志業的師友的鼓勵和幫助,Marla再次踏足舞台。這次表演不單滿足她對表演的渴望,更讓她對追隨夢想的心意和步伐更加...

      20/0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