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是人體內最初未分化的原始細胞,具有自我分裂增值能力,可以分化成為其他功能的細胞,是研究細胞再生的重要原材料。要把幹細胞活用到再生醫學,必須控制其演化過程及增強其活性。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教授容樹恒醫生投身運動醫學領域廿載,期間為多名運動員治療傷患。容教授帶領的神經肌肉骨骼再生醫學中心積極推動生物醫學科研發展,當中的重點研究包括幹細胞。研究團隊以生物材料及三維模型去模擬細胞載體,觀察幹細胞在不同營養及環境下的活動情況,從而找出它們演變的過程。 受訪嘉賓: 容樹恒教授(神經肌肉骨骼再生醫學中心主任) 陳活彜教授(神經肌肉骨骼再生醫學中心聯合主任)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成立的香港工業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研發中心,是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設立的研發機構,致力開發創新的人工智能和機械人科技,促進香港企業發展智能製造。中心與德國著名嘅RWTH Aachen Campus合作,集合各地創科專材,為工業發展注入新技術。中心研發協作機械人的柔性檢測生產線,可以預計檢測角度,解決物體表面反光的影響,只需要少量的合規格產品數據進行學習訓練,就可以應用於產品檢測。智能流程監察及預察系統是中心研發的另一成果,系統可用於實時或追溯監測物流業流程,找出瓶頸以及出現的原因,並透過AI模型令用戶預測可能會出現瓶頸的位置。中心希望研發成果可以在一些廠家裡運用,並會成立一些初創公司,將技術通過員工和投資者,發揚光大。 受訪嘉賓: 黎少斌(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香港工業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研發中心總裁) 葛明教授(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香港工業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研發中心首席營運總監) Dr. Benny Drescher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香港工業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研發中心首席技術總監)
香港城市大學成立的智能多維數據分析研究中心,致力研發高科技和拓展應用,集合各地的科研專才,將多維數據的學術研究成果融入生活。中心研發的長者輔助軟件CIMDA Care,利用先進人工智能技術,進行人體運動姿勢識別、音樂分析和虛擬人物舞蹈創作,可以提醒長者食藥、做運動、提供娛樂、和可與長者傾談。中心亦開發了人體姿勢評估及體育課評分系統,透過影像追蹤,可以準確評估人體動作,軟件可用於學校或機構的運動訓練。團隊希望研究可以托展至更多體育項目的應用。 受訪嘉賓: 嚴洪教授(香港城市大學黃俊康數據工程教授、智能多維數據分析研究中心總監) Prof. Terence Lyons (英國牛津大學數學系教授)
香港城市⼤學成立的香港⼼腦⾎管健康⼯程研究中⼼,研發出早期檢測和⼲預治療⼼腦⾎管疾病的新技術,中⼼研究可穿戴的柔性傳感技術,⽤於監測相關嘅⽣理參數,預測疾病風險。研究團隊透過納米傳感器,檢測⽣物標誌物,而表⾯增強拉曼光譜的快速檢查⽅法,可對⼼腦⾎管疾病作出預警,又透過多模鈦⾎管同分⼦成像技術,檢測到⾎管裏好微細的病變,團隊並研究利⽤微納機械⼈,透過電磁驅動系統,在⾎管和體內運作,對⼼腦⾎管疾病作⼲預治療。 受訪嘉賓: 張元亭教授(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心腦血管健康工程研究中心主席及總監) 陳漢夫教授(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心腦血管健康工程研究中心聯席總監) 陳葦恩副教授(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心腦血管健康工程研究中心副總監) 呂堅教授(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心腦血管健康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