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內容

    CONTENT

    監製:楊慧雅

    10/03/2024
    相片集
    相片集

    「我們的知識要每一代傳一代增長上去,我也有責任將我有生學到的傳去下一代。」

    被稱為「幽靈粒子」的中微子為宇宙基本粒子之一,太陽、恆星要靠它來發光發熱,它的神秘面紗背後,或可有助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香港科技大學高等研究院朱經武教授席教授陸錦標,大學期間已對粒子物理現象產生好奇,90年代更因日本提出一個用全部核電廠去產生大量反中微子,從而用來證明中微子振盪的真確性的研究,決定專注研究中微子物理學。

    2012年,陸教授與其合作的國際團隊在大亞灣核電站首次發現第三種中微子振盪模式,這個實驗確立表明中微子有可能破壞宇宙正反粒子聯合的對稱性,還解釋到宇宙中物質與反物質不對稱性的可能性。這個突破性發現,證明中微子有可能破壞宇宙中正反粒子聯合的對稱性,為研究為何宇宙中的物質比反物質多提供了一個新方向,更讓陸錦標在科研路上獲得不少國際性的獎項。包括「美國物理學會潘諾夫斯基獎」、「基礎物理學突破獎」、「歐洲物理學會高能粒子物理獎」以及「2019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但謙遜的他不敢居功:「這樣大型的實驗,其實需要很多不同技能的工作人員合力支持、一同貢獻,所以這獎項應該是屬於大家的。」

    中微子無處不在,陸錦標對科研的靈感,同樣來自宇宙的萬事萬物,尤其認為大自然仍然充滿著很多奧秘。他與年青科學家傅凱駿(香港科技大學夏利萊博士物理學助理教授)對談時說:「做實驗角度,我會鼓勵同學自己探索,我通常給他們很多自由。」

    花上大半生的時間做科研的陸錦標,十分重視培育下一代,更熱愛從事研究教學,希望花更多時間了解今日年青一代的想法及長短處,從而作出適當的培訓,達至傳承。

    集數

    EPISODES
    • 第五集《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特輯 - 陸錦標•很害羞的中微子》

      第五集《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特輯 - 陸錦標•很害羞的中微子》

      「我們的知識要每一代傳一代增長上去,我也有責任將我有生學到的傳去下一代。」

      被稱為「幽靈粒子」的中微子為宇宙基本粒子之一,太陽、恆星要靠它來發光發熱,它的神秘面紗背後,或可有助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香港科技大學高等研究院朱經武教授席教授陸錦標,大學期間已對粒子物理現象產生好奇,90年代更因日本提出一個用全部核電廠去產生大量反中微子,從而用來證明中微子振盪的真確性的研究,決定專注研究中微子物理學。

      2012年,陸教授與其合作的國際團隊在大亞灣核電站首次發現第三種中微子振盪模式,這個實驗確立表明中微子有可能破壞宇宙正反粒子聯合的對稱性,還解釋到宇宙中物質與反物質不對稱性的可能性。這個突破性發現,證明中微子有可能破壞宇宙中正反粒子聯合的對稱性,為研究為何宇宙中的物質比反物質多提供了一個新方向,更讓陸錦標在科研路上獲得不少國際性的獎項。包括「美國物理學會潘諾夫斯基獎」、「基礎物理學突破獎」、「歐洲物理學會高能粒子物理獎」以及「2019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但謙遜的他不敢居功:「這樣大型的實驗,其實需要很多不同技能的工作人員合力支持、一同貢獻,所以這獎項應該是屬於大家的。」

      中微子無處不在,陸錦標對科研的靈感,同樣來自宇宙的萬事萬物,尤其認為大自然仍然充滿著很多奧秘。他與年青科學家傅凱駿(香港科技大學夏利萊博士物理學助理教授)對談時說:「做實驗角度,我會鼓勵同學自己探索,我通常給他們很多自由。」

      花上大半生的時間做科研的陸錦標,十分重視培育下一代,更熱愛從事研究教學,希望花更多時間了解今日年青一代的想法及長短處,從而作出適當的培訓,達至傳承。

      10/03/2024
    • 第四集《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特輯-莫毅明 · 觸類旁通》

      第四集《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特輯-莫毅明 · 觸類旁通》

      「數學嘅終極目標可能就係真善美。人嘅感覺係最直接,最原始,你先有感覺,然後你先至會做學問。」

      莫毅明-數學家,專門從事多複變函數論、複微分幾何、與代數幾何嘅研究。2022年憑藉「極小有理切線簇(VMRT)理論」,及志村簇上的 Ax-Schanuel 猜想的證明,獲得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複分析在現代幾何學中非常重要,是很多代數定理的基石。現代物理學,都要藉住複數的基礎研究再上一層樓。

      不過,這位獲獎者,除了醉心鑽研數學範疇的學問外,還對文學、詩歌、哲學等等有所研究,務求追求學問中的真、善、美,以觸類旁通、文理兼備的方式,理解世界,接觸世界。

      莫毅明從小就認為自己是一位做學問的人,不同的學科能增加他的想像力,對他的數學研究亦有莫大幫助。有人認為,現代的數學、物理學,已愈來愈離地、甚至和現實生活脫勾。但對莫毅明來說,科學家,藝術家、哲學家的分別,只是用不同的角度,描述同一番風景。

      在香港大學數學系任教的他,同時亦致力培育下一代,務求提拔更多位出色的數學家:「好希望喺香港提拔,培養一啲有能力、有潛質嘅數學家」

      莫教授重視培育下一代,與研究相比,傳承對他來說,同樣重要。他寄語學生,做數學必須以投入的心,才能找到自己可發揮的地方。


      旁白:劉焯文

      03/03/2024
    • 第三集《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特輯 - 盧煜明 · 從生活的點滴洞悉醫學未來》

      第三集《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特輯 - 盧煜明 · 從生活的點滴洞悉醫學未來》

      「我們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傳承,把這個科學,由一代傳到下一代。」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教授被譽為「無創產前診斷之父」,這位獲獎無數的科學家卻並不離地,甚至很具煙火氣,除了將實驗室比喻為科學家的廚房,日常生活點滴諸如煮一鍋即食麵、看一場電影,都能成為他突破思想界限的靈感泉源,並將之化為助人的力量。
      從前孕婦需透過抽驗羊胎水來檢測胎兒患有唐氏綜合症的風險,有可能會傷及胎兒,甚至流產。由盧煜明教授開創的「無創性產前診斷技術」帶來突破性轉變,只需抽取孕婦血液,便能安全地檢測到胎兒是否患有唐氏綜合症或其他基因疾病。技術從2011年開展至今,已被全球90多個國家、每年逾千萬孕婦採用,更令盧教授獲得多個獎項,包括有「中國諾貝爾獎」之稱的「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以及有「科學界奧斯卡」之稱的「2021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獎」。
      花上人生大半時間做科研,盧教授卻並不離地,喜歡做個貼地的科學家,重視研究成果可以真正走出實驗室去幫助助人。他與年青科學家對談時說:「想一想你所發明的東西,並非只存在於醫學文獻或圖書館,而是你希望最後能走出去幫助別人。」
      盧教授重視培育下一代,認為很多科學發現或者發明,其實需要很多代的科學家一直努力才能做到,所以傳承很重要。而且年青的科學家最具創造力,一定要盡力給他們機會,讓他們做好工作。

      旁白:劉焯文

      播映日期:2023年2月25日(星期日),晚上7:30,港台電視31

      25/02/2024
    • 第二集 《Future Minds 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圓桌對話》

      第二集 《Future Minds 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圓桌對話》

      科學精神是一種啟蒙,一種傳承。
      2023年的未來科學大獎幾位獲獎者,包括物質科學獎獲獎者陳仙輝、數學及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者任少卿、張祥雨,以及生命科學獎獲獎者柴繼傑、周儉民,他們與主持人王強老師齊聚一堂,展開一場充睿智的對話。這場對話,探討的不但是科學家們的獲獎成就和科研經歷,亦有他們的科學觀、人生觀等等的話題。
      這幾位獲獎人的研究涵蓋了廣泛的科學領域,包括生命科學領域的植物抗病、物質科學領域的高溫超導,以及數學及計算機科學領域的人工智慧。他們的工作為這些領域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應用帶來了突破性的進展,深刻影響人類的生活和未來,具有深遠的意義和重要的價值。透過獲獎人的經驗分享,對科研見解和未來發展的想像,希望可以增進年輕一代對科學的認知,激發他們對科學的激情。

      旁白:劉焯文

      播映日期:2024年2月18日(星期日),晚上7:30,港台電視31

      18/02/2024
    • 第一集 《2023未來科學大獎周特輯》

      第一集 《2023未來科學大獎周特輯》

      「科學家作為人類最具好奇心和思考力的優秀代表,他們需要獲得更多關注和更有力的支持。這也是我們設立未來科學大獎的初衷和意義。」--未來論壇理事會、未來科學大獎捐贈人大會輪值主席劉芹先生

      經過八載春秋的發展,未來科學大獎周於2023年首次在香港舉辦。連續四天的大獎周活動緊湊而豐富,吸引了全球近百位頂尖科學家匯聚一堂,分享科學界最前沿的議題。
      在本集中,收錄了未來科學大獎周活動的精彩時刻和重要會議——科學峰會、亞洲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會議、獲獎者與青少年對話等,更訪問了幾位科學界舉足輕重的傑出科學家,包括: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Gregory WINTER、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Michael LEVITT,以及2022年生命科學突破獎獲獎者Shankar BALASUBRAMANIAN,讓觀眾了解各個科研領域的最新發展以及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並對大獎周有更全面的認識。
      此外,還剪輯了《2023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的精華片段,重溫頒發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以及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的重要時刻,表彰獲獎者為全人類做出的重大科研成果,共同見證獲獎者的榮耀時刻。
      播映日期:2023年12月24日(星期日),晚上7:00,港台電視31

      24/1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