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將繼續探秘殷墟,通過推理解謎的創新表達方式,解讀殷墟與甲骨文的奥秘。在中國先秦史學會顧問蔡運章老師帶領下,一件夏代陶尊上的三個單字符號牽出一段首次公開的故事。
節目將深入殷墟現場,通過推理解謎的創新表達方式,解讀殷墟與甲骨文的奥秘。揭曉中國古代最重的青銅器是司母戊鼎還是后母戊鼎的答案。此外,司母戊究竟是一個字還是兩個字或者三個字的疑團,還在討論當中。
主持人帶着未解之謎深入考古現場,追尋寶船背後的貿易繁榮,對話大航海時代背後的東方智慧。為了尋找南海I號沉船的真相,走訪泉州的老船匠,參觀1:1復原的古船模型,了解這艘遠洋商船的结構原理。隨後探訪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一睹這艘800年前沉没商船的真容,在右舷上卻發現不尋常的線索。
節目中將圍繞南海l號,由廣東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崔勇等專家,推理探尋這艘沉船背後的歷史謎團,追溯百年前海上絲綢之路的商貿盛况。南海l號的整體打撈,是中國水底考古的創舉,中國考古人員對古沉船遺存做到最大限度保護和利用,南海l號及在船中所發現的文物現保存在南海I號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節目繼續《莫高窟的文明》探尋之旅,通過推理解謎的創新方式揭開莫高窟壁畫背後隱藏的未解謎團。專家學者發現較多早期的壁畫上都覆蓋着晚期的壁畫,壁畫一層蓋一層,多的達到四五層之多。敦煌研究院研究人員揭開敦煌壁畫保持千年不脱色的奥秘,因為敦煌壁畫颜料主要來自進口寶石、天然礦石和人工製造的化合物。
透過專家講解,讓我們了解到在敦煌七萬件文獻中,百分之九十的内容為佛教的經、律、論,百分之十是官司文書。在藏經洞出土的敦煌地方史料,清楚地記載家裏幾口人、壯丁多少,可以直言這已經相當於人口普查。另外主持人帶着佛經文獻之中,出現神秘兵書殘卷的原因、封存藏經洞的人究竟是誰等等疑問,循着兵書線索來到陽關遺址探尋謎底。
繼續探索秦始皇帝陵的文明探尋之旅,通過推理解謎的創新方式揭開秦始皇帝陵背後隱藏的未解謎團。千人千面的秦兵馬俑,在秦朝是否存在現實原型以及百戲俑、文官俑、以及按照秦始皇御用馬車形狀鑄造的銅車馬等謎團,在秦兵馬俑研究學者講解下一一揭開。
在秦始皇帝陵篇章之中,讓觀眾身臨其境地了解秦國的技術與工藝。在秦弩射擊環節,了解到相比弓箭手要進行約3年的培訓,弩手則僅需幾天,便可迅速掌握秦弩的操作。另外,不僅探訪秦俑修復室,更参與陶俑的復刻環節,化作屏幕前觀眾的「手替」感受千人千面的秦俑製作難度。
主持繼續深入唐長安城文明現場,通過推理解謎的創新表達方式,帶領觀眾一起走近唐長安城文明高光。陝西歷史博物館館長侯寧彬,首先介绍在唐代最高等級的是用玉,第二等級的才是用金,最後第三等級是漆,接着介绍本應該出現在國庫中的「銀餅」,卻出現在「兩甕一罐」中的原因,以及為何意外地讓這批皇家寶藏,埋藏千年才得以被世人發現。
探究何家村「兩甕一罐」如何收納近1100件珍貴器物,以及皇家寶藏埋藏在長安城市井的原因。在皇家寶藏中,某件製作精巧的香囊,引發探究大明宮遺址探尋皇家寶藏相
關線索,逐步揭開唐代大明宮以「大明」進行命名的謎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