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脊骨側彎」
有機構於2022年至2023年間,為超過一萬個學童進行脊骨健康檢查,發現9成學童出現脊骨問題,當中側彎問題佔最多。3至6歲的幼稚園學童,出現疑似脊骨側彎的情況更大幅上升,導致出現各種脊骨痛症。究竟學童脊骨問題情況如何?又應該如何治療?
#學童#脊骨#脊骨側彎#健康檢查#痛症#治療#徐頴堃
「新興運動卡巴迪」
卡巴迪是廣泛流行於南亞的傳統民間運動,歷史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的古印度,是一種類似中國民間「老鷹抓小雞」遊戲,講求接觸與捕捉的運動。這項運動需要敏捷性、很好的肺活量、肌肉協調性和快速反射能力。
#新興運動#運動#卡巴迪#南亞#傳統#敏捷#肺活量#肌肉協調#梁凱寧#何恩欣
「學童脊骨側彎」
有機構於2022年至2023年間,為超過一萬個學童進行脊骨健康檢查,發現9成學童出現脊骨問題,當中側彎問題佔最多。3至6歲的幼稚園學童,出現疑似脊骨側彎的情況更大幅上升,導致出現各種脊骨痛症。究竟學童脊骨問題情況如何?又應該如何治療?
#學童#脊骨#脊骨側彎#健康檢查#痛症#治療#徐頴堃
「新興運動卡巴迪」
卡巴迪是廣泛流行於南亞的傳統民間運動,歷史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的古印度,是一種類似中國民間「老鷹抓小雞」遊戲,講求接觸與捕捉的運動。這項運動需要敏捷性、很好的肺活量、肌肉協調性和快速反射能力。
...
「戲院結業潮,業界冇出路?」
多重經濟衝擊下,加上串流平台盛行,令本港電影業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戲院票房收益更大幅下滑,由2020年開始,至今已經有19間戲院結業,加上AI製作來襲,令業界面對極大經營挑戰。究竟電影業界有甚麼出路?戲院又可以有甚麼變革?
#戲院結業潮#電影業#票房#經營挑戰#AI製作#李莉
「老香港的美學印記」
漫步城市街頭,會發現香港仍然有許多不起眼,或者消逝中的小元素,它們背後卻包含了許多重要的歷史意義,例如:20世紀初至戰前香港建築物中常見的風鈴草紋飾、嵌花地磚,以及在市區愈來愈少見的港式花牌等。今集嘉賓為大家娓娓道來,希望每個人在惋惜時代消逝前,珍惜眼前的人和事。
#漫步城市#老香港#美學印記#歷史#港式花牌#黃婉曼#崔潔彤
「香港美食-民生美食關注組-東大街美食遊(上)」
東大街小食名店眾多,素來都有美食街的稱號,每逢假日都有不少人會專程去到「搵食」!所以今次的民生美食關注組將會一連兩集,帶大家由「街頭掃到落街尾」,今集首先會帶大家去試食人氣雞蛋仔,印尼沙嗲串燒和香濃羊肉餃子!
#香港美食#民生美食關注組#筲箕灣#東大街#美食遊#雞蛋仔#印尼沙嗲串燒#羊肉餃子#阮頌陽#林泳怡
「童話香港-品德」
德智體群是在學校時常常關注的品格,老師教導懂得分享才會珍惜,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小朋友懂得「分享」嗎?若然遇上不友善對待時會怎做?
...
「復活節長期,市首會活活?」
每年復活節假期都係港人外遊的高峰期,入境處預計今年假期會有大約604萬人次包括香港居民及訪客,經各個海陸空管制站進出香港。雖然港人愛旅遊,不過今年東南亞地區地震傳言四起,部份港人選擇留港消費,究竟會否刺激香港市道?
#復活節假期#外遊高峰期#留港消費#刺激市道#梁峻文
「大腸癌點防範」
大腸癌是本港第3位常見的癌症,多數案例與患者的生活習慣有關,如攝取過量動物性脂肪、蛋白質、少吃植物纖維食物、肥胖、缺乏運動等,都會增加患上大腸癌的風險。究竟如何去診斷及治療?就由今集嘉賓跟各位闡明。
#大腸癌#大腸癌風險#香港第3位常見癌症#鄭萃雯#丘靜雯
「有兒萬歲-親子故事義工隊」
「親子故事義工隊」,旨在於社區推動共讀文化,透過親子共讀與義工服務兩個元素,盼望增加親子互動的機會之餘,同時推動社區的互助互愛文化,建立一個充滿關懷和溫情的社區。親子義工會運用講故事訓練中所學習到的技巧,努力吸引小孩子注意力,讓受眾進入故事世界。與此同時,父母和子女藉著在不同社群中的服務和分享,也獲益良多。
...
「青少年護齒政府資助你要知」
衞生署於三月二十日起推出「青少年護齒共同治理先導計劃」,透過政府資助及市民共付形式,鼓勵青少年使用私營界別牙科檢查服務,建立定期接受口腔檢查的良好習慣。合資格青少年可於每個公曆年內接受一次資助服務,政府會就每次服務向牙醫提供200元資助,而參加者須自行支付一筆共付額。
#衞生署#青少年護齒共同治理先導計劃#青少年#牙科檢查#資助服務#李莉
「智能植樹提效減碳」
因應氣候變化帶來的危機,全球都努力推進綠色低碳轉型以邁向碳中和。本港有個綠色創業計劃,培育綠色科技領域的青年企業領袖。有團隊憑藉智能監測樹苗生長技術,成功獲得榮譽大獎,今晚有請團隊來介紹他們的環保創新方案。
#氣候變化#智能植樹#監測樹苗生長技術#綠色低碳#環保創新方案#鄭萃雯#崔潔彤
「為人民服務-政府飛行服務隊-「南中國海搜救合作範圍」工作」
根據國際海事協定,原來位於香港以南的海域屬於「南中國海搜救合作範圍」。香港政府飛行服務隊是擔任該範圍以內發生的緊急拯救行動單位之一。面對這種遠程搜救行動,部隊會面對甚麼困難和挑戰?
#為人民服務#政府飛行服務隊#南中國海搜救合作範圍#緊急拯救行動#遠程搜救#徐頴堃
「童話香港-學校我話事(上)」
如果小朋友可以在學校增加課程、解除校規、選擇身份,他們有何想法?
...
「香港國際創科展2025」
一年一度的亞洲地區創科盛事「香港國際創科展」,一連四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年展覽以「創新.智動.起飛」為主題,設立大型「智慧香港展館」,讓業界和市民對香港創科發展有更深了解。
#創新科技#創科#香港國際創科展#智慧香港#張嘉儀
「我真係好鍾意返工」
無論是社會大眾或僱主,可能都不太了解自閉症年青人的內心世界,尤其是他們面對工作情景時的想法和心聲。有機構響應4月2日「世界自閉症關注日」,舉行了一場名為「105個腦力上班族」的創新互動式展覽,希望增加公眾認知以及僱主聘用自閉症年青人的信心。
#自閉症#世界自閉症關注日#上班#返工#鄭萃雯#黃婉曼
「處處有AI -港大AI屋邨建築設計教學」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設立了一個將AI應用於建築設計的工作室。在設計課程中,有師生選擇了彩虹邨作為研究對象,將AI應用於重建房屋構想過程,更讓居民可以參與其中。
...
「關稅來襲孰危孰機?」
於香港時間4月10日清晨宣佈,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對部分中國進口貨品累計加徵稅率達到125%,而其他國家及地區就暫緩90日。而5月2日起,對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小額包裹關稅加至90%。行政長官李家超強調香港不會對包括美國產商品在內的進口貨品設置關稅,同時亦有七項應對方案。究竟香港各行各業可否狹縫中找到出路?
#關稅#中國#美國#特朗普#進口#貿易#零售#阮頌陽
「自閉症患者聽障支援」
自閉症行為較聽障問題較易察覺,醫生斷症時,聽力問題容易被忽略,因而錯失治療黃金期。有本地聽障服務機構推出計劃,替潛在聽障的自閉症患者提供聽覺評估及支援,為病情對症下藥。
#自閉症#聽障#支援#特殊需要#聽力學家#鄭萃雯#丘靜雯
「非人類事件-螢火蟲生態教育」
為宣揚及推廣保育螢火蟲的訊息,「螢火蟲保育基金會」會定期到學校舉行講座,讓學生在不騷擾螢火蟲的情況下,欣賞其閃閃發光的情景。同時會教導如何護理螢火蟲幼蟲,令小朋友一嘗作為照顧者的滋味,更向學生展示不同類型生物,體現生物多樣性。
...
「外傭防中風檢查勿放鬆」
近年中風出現年輕化趨勢,每年新增近2,300宗年輕中風個案,患者18至55歲,當中約一成是外傭。外傭作為家庭的重要支援,如何教她們提升對中風的認知?外傭患病,僱主又應該如何處理?
#中風年輕化#外傭#中風認知#僱主支援#梁峻文
「500天無國界工作假期」
曾獲香港人道年獎2020的骨科專科醫生唐頴思,在2018至2019年期間進行過無國界醫生的工作,今集她將會分享前線救援人員如何救傷扶危,以及在戰亂落後地區的生活日常。
#無國界醫生#前線救援人員#戰亂落後地區#黃婉曼#梁凱寧
「香港美食-民生美食關注組-大埔舊墟」
香港美食-民生美食關注組今集帶大家去到大埔舊墟,在歷史過百年的市集周邊,充滿著不同的熱搜美食小店,,每逢假日都大排長龍,主持會親嚐美味甜品,足料糖水及人氣栗子雪糕,更會帶大家一試傳說中的必吃宵夜~生炸雞髀!
#香港美食#民生美食關注組#大埔舊墟#足料糖水#人氣栗子雪糕#生炸雞髀#林泳怡#阮頌陽
「童話香港-功夫」
小朋友認識功夫嗎?如果他們自創一門功夫會是甚麼?
...
「智照綠色未來」
4 月 6 日至 9 日,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第二屆智慧照明博覽》及《第 16 屆香港國際春季燈飾展》在會展同步進行。兩個展覽以「智照綠色未來」為主題,展示一系列創新和環保的照明解決方案,提升智能生活和推動可持續發展。
#貿發局#智慧照明#燈飾#展覽#智能生活#可持續發展#林泳怡
「媽媽手,有解救」
俗稱「媽媽手」的狹窄性肌腱滑膜炎,是指拇指的伸展與外張動作過多或過度用力,重複磨擦,導致拇指、手腕等部位勞損和發炎。究竟日常生活有哪些不正確的姿勢容易導致媽媽手?又有什麼治療方法或手部運動可以緩解痛症?
#媽媽手#狹窄性肌腱滑膜炎#拇指#發炎#手部運動#丘靜雯#鄭萃雯
「有兒萬歲-小小交響樂」
很多小朋友都喜歡音樂,也會學習樂器,演奏優美旋律與樂韻。練習樂器好處多,對個人專注力、記憶力和創意都很有幫助。當達到一定水準時,有沒有想過加入樂團,與其他人一起眾樂樂呢?透過參與樂團排練,跟隨指揮演奏,與不同聲部一起合作,既可以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更可以提昇演奏技術。
...
「關稅戰!點避險?」
美國總統特朗普開徵「對等關稅」,其中美國對華加徵百分之34關稅,累計關稅增至百分之54,同時美國下月起向價格低於800美元的內地及香港包裹,徵收百分之30或者25美元關稅。關稅戰來勢凶凶,港股大跌,股民如何自處?當中又對香港經濟有什麼影響?中小企又如何應對?
#關稅戰#特朗普#關稅#港股#股票#經濟#張嘉儀
「砌磚機械人,建築靠智能」
髹漆、築墻、清潔大廈外牆以往都要人手操作,但有本地教授研發出自動化線控砌磚機械人,可以因應建築師要求築起特定弧度和幾何形狀的牆。機械人日前已投入運作,用於重建校園內的再生園。今集有請研發人員介紹以上發明。
#機械人#自動化#建築#發明#梁凱寧#崔潔彤
「為人民服務-海事處-燈塔維修及保養」
海事處的輔航設備及繫泡小組,負責在香港水域內提供輔航設備及有關的維修保養工作。今集我們了解他們是如何進行燈塔的維修及保養工作。
#為人民服務#海事處#輔航設備及繫泡小組#燈塔#輔航設備
「童話香港- Ctrl C 與Ctrl V」
萬物皆有用盡之時,如果物件可以無限複製,小朋友最想複製的是甚麼?他們又會如何使用?
...
「學生變肥仔,健康有冇計?」
衞生署發表《學生健康服務2023/24學年周年健康報告》發現小學生肥胖的普遍率下降至 16.4%,而中學生超重方面,包括肥胖的普遍率就無改善,仍維持在 20.0%的高水平。健康評估問卷中,亦發現學生每日進食水果同埋蔬菜不足。究竟兒童肥胖問題對健康有何影響?
#衞生署#學年周年健康報告#學生#超重#肥胖#李莉
「『友晴同路』病童不再孤單」
有機構提供「友晴同路」社區支援服務,專門為有罕有病、醫療情況複雜的20歲或以下兒童、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全方位關懷與支持;並於4月4日至13日舉行《當下的禮物》生命故事展覽,邀請大眾一同走進病童家庭的世界,了解病童如何勇敢面對疾病。
#友晴同路#社區支援服務#罕有病#病童#黃婉曼#鄭萃雯
「處處有AI -港大AI分析意外動作實時警報系統」
意外防不勝防,若不幸跌倒或暈倒後未能即時進行救治,隨時影響生命安全。香港大學研究團隊通過AI人工智能實時分析影像中,人體骨架移動時的姿勢及動作異常表現,就意外情況即時發出警報,盡量降低意外後傷者所受傷害的嚴重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