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和中,嘗例召至京師,又偕出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嘆曰:「是豈不足為政耶?」因其土俗,為設教禁 ,州人順賴。其俗以男女質 錢,約不時贖,子本相侔 ,則沒為奴婢。子厚與設方計,悉令贖歸。其尤貧力不能者,令書其佣 ,足相當,則使歸其質。觀察使下其法於他州,比一歲,免而歸者且 千人。衡湘 以南為進士者 ,皆以子厚為師,其經承子厚口講指畫為文詞者,悉 有法度 可觀。

元和年間,他和同時被貶的人曾依例被召回京城,但又一同被貶到外地做刺史,子厚到的地方是柳州。到任後,他感嘆地說︰「難道這兒就不能作出好的政績嗎?」於是因應當地風俗,制定禁令和教令,柳州的百民都對他順從信賴。當地風俗以子女作為抵押來借錢,約定期限不能按時贖回子女,到了利息和本錢相等時,就會沒收所抵押的人為奴婢。子厚替借債人想了一個方法,讓他們能把子女贖回來。那些特別貧窮無力的人,就叫債主記下被抵押者的工錢數目,等到和借的錢相等了,就叫債主歸還抵押者。觀察使將他的辦法推行到其他州,接近一年,免除了奴婢身份而回到家裡的有接近一千人。衡山、湘水以南應考進士的人,都把子厚當作老師,其中經子厚當面指點的人,他們的文章的章法都法度可觀。
其他段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