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04年,桓玄頒布所以公文都要用紙書寫,證明紙十分普遍。
(2) 殺青 未有紙以前,中國人將字寫在竹簡或木簡上。製作竹簡時,先刮去竹的青皮,稱為殺青。不過,有人認為由於字是寫在竹的裡面,與青皮沒有關係,所以殺青是指排出竹的水氣,令竹簡不容易腐朽,方便保存,因此殺青又稱為汗青。
至於文天祥的正氣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是指史籍,引申為歷史。
(3) 尺牘 古時,中國人寫信多寫在一尺長的竹簡上,所以稱為尺書、尺簡或尺牘。至於重要文獻則寫在較長的簡上,例如法律寫在三尺長的簡上,所以又稱為三尺律、三尺法。
利用麻繩、皮帶,將有關的簡串起來,是為冊。一般來說,首兩片竹簡只會寫上書名和篇名,方便捲起存放取閱時,清楚看到書名。
(4) 刀筆吏 《史記‧蕭相國世家》中記載,漢朝宰相蕭何在秦朝時曾擔任刀筆吏,即是在政府做事的官吏或師爺。有人認為,刀筆吏一詞的由來,是由於當時沒有紙筆,人們用刀將字刻在簡上,其實刀是用來刮走竹簡上寫錯的字,相等於膠擦和塗改液。
刀筆吏另有一個解釋︰古時司法制度不健全,百姓一旦惹上官非,很容易導致家破人亡,當中的關鍵在於刀筆吏(師爺)的狀詞︰他是否懂得寫狀詞?用字是否妥當?所以有人認為刀筆吏的筆有如刀一樣,能置人於死地。
(5) 書卷 古時,書不單寫在竹簡和木簡上,也會寫在布帛上,是為帛書。帛書通常摺起來存放,讀起來很不方便。後來有人將布帛捲在圓木上,稱為卷軸,所以書又稱為卷。
「卷」字跟「本」字意思一樣,例如唐朝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