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ny (高思哲)
從新西蘭回流香港,熟諳英、粵、日、法及普通話。曾擔任兒童節目主持,亦參與其英語教育環節的策劃,現時是日本東京電視台節目的駐港主持及環保組織Heroes2的大使。今年除繼續為《反斗英語》節目於報章及網頁執筆之外,亦提供全輯節目故事部份的英語資料搜集。空閒時會在自己的網誌以中英對照介紹各國的最新音樂、分享烹飪心得及生活中所見所聞。

What’s cooking?

在香港這個美食天堂(gourmet heaven),食物種類包羅萬有,各區佈滿林林總總的食肆,無論是咖啡廳(cafés)、快餐店(fast food outlets)、大牌檔(hawker stalls)、餐廳(restaurants)或茶餐廳(tea houses),總有一間在附近。

這些食肆提供的佳餚亦以各式各樣的烹調方法處理,例如:焗(baked)、滾(boiled)、烤(grilled)、水煮(poached)、燒(roasted)、煸(sautéed)、蒸(steamed)和炆(stewed)。即使一個fry字也分為炸(deep fried)、煎(pan fried)和炒(stir fried)。

看見sautéed 這個字,是否覺得不太像英語?其實它是從法語借來的。由於法國是被公認的飲食權威,很多跟吃和喝有關的詞彙都是直接取過來的,較常見的包括:餐前酒(apéritif)、前菜(entrée),還有經典菜式焦糖燉蛋(crème brulée)、田螺(escargot)及鵝肝(foie gras)。

除了受文化影響,詞彙亦跟著時代進化。Dinner(晚餐)本來是午餐的意思,而tea(下午茶)和supper(夜宵)則解晚餐,原因是西方社會習慣在下午吃每天最豐富的一餐,晚上反而吃清淡點。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dinner的用餐時間漸漸變晚,造就了lunch這個字的誕生。很多英國、澳洲、新西蘭和美國的農業州分居民仍然以這些字的原本意思使用 – 各位到海外homestay的朋友需小心注意,要不然拒絕吃tea或supper便沒晚飯吃了!

最後,希望大家在享受美食之際緊記兩點:(i)You are what you eat: 你的飲食習慣直接影響你的健康;和 (ii)Waste not want not: 切勿浪費食物,因為得來不易。

Food for thought

英語裏有很多引用食物的口語用法,意思卻跟吃東西完全沒關係,一些有趣的例子包括:

1. To go bananas:發瘋
e.g. Jessica went bananas when she discovered Kelvin had left her chicken wings to burn on the barbeque.
謝茜嘉發現奇雲任由她的雞翼在燒烤爐上燒焦時,她發瘋了。

2. To be full of beans:精力充沛
e.g. Anthony is full of beans. He can play soccer for hours on end.
安東尼是一個精力充沛的人,他踢足球可以踢過不停。

3. A piece of cake:易如反掌
e.g. These questions are a piece of cake, I'll finish them in no time!
這些問題易如反掌,我很快便可答完。

4. To be about as useful as a chocolate teapot:沒有實際用途
e.g. The battery-powered battery charger you invented is about as useful as a chocolate teapot!
你發明的電池叉電器一點實際用途也沒有!

5. To be as cool as a cucumber:非常冷靜
e.g. The entire restaurant staff were nervous about the food critic's visit, but the head chef was as cool as a cucumber.
餐廳上下對食評家到訪大為緊張,然而總廚卻非常冷靜。

6. To be like two peas in a pod:非常相似
e.g. Sophia and Lucy are like two peas in a pod. They have the same hobbies, similar tastes in fashion, and they even fell for the same guy!
蘇菲亞和露茜非常相似,她們有共同喜好,喜歡同樣的衣服,甚至愛上了同一個男士!

作者:高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