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譯
慈母親手一針一線的縫製,做成遊子身上穿的衣服。在臨走前,還在一針針密密縫著,心裏憂慮著孩子會過很久才歸來。誰敢說子女像小草一般微弱的孝心,報答得了慈母如春陽普照的恩情?
賞析
這是一首歌頌偉大母愛的詩。詩人以當時一個典型的生活細節——慈母為兒子趕製衣服,將母愛這樣抽象的感情具體地表現出來。首兩句點明了「慈母」與「遊子」之間的關係。母親手中的線,變成了兒子身上的衣服,「線」和「衣」把母子二人的心緊緊地連繫一起。末兩句寫兒女對母親的感情,全用比喻。孝子每天細如原野上小草,每天接受春陽的照射,它對陽光的感謝實在微不足道。所以「寸草」不能報答「春暉」的照顧,比喻子女難以報答母親的恩情。詩人用反問的語氣和句式提出這種心意,再正面地作出回答,給人深刻的啟示。全詩語言通俗,風格淳樸,但藝術表現方法並不粗陋,一、二句對偶,三、四句用疊字,五、六句設問、比喻兼用,使詩歌更具感染力。
作者生平
孟郊 (公元七五一年至八一四年),字東野,湖州武康 (今浙江德清縣) 人,早年隱居嵩山,閉門苦讀,但屢試不第,四十六歲才中進士;只做過縣尉一類的小官,一生不得志。性情耿介,不善交際,但與韓愈一見如故,結為終生摯友。他的詩作多五言古詩,擅長描寫民間疾苦和炎涼世態,不平的心境常反映在詩文中,如「惡詩皆得官,好詩抱空山」。語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風格。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